張保枝
摘要:低碳經濟具有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等特點,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對全球氣候變暖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循環經濟則是用最少的成本、最小的資源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確保自然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二者的有效協調,使資源得到可持續應用。本文將對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協調發展進行分析探討,并研究如何結合兩種發展模式來促進我國經濟水平有效提升。
關鍵詞: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協調發展
筆者將分別從: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的概念、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發展現狀、促進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對策,三個方面來闡述。
一、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的概念
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以“資源化、減量化、再利用”為主要原則。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經濟發展,就目前來看還缺乏一個統一的定義,低碳經濟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以政策措施為先導,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協調發展。自工業文明后,能源技術得到了有效創新,為人類的生產發展形成一定影響。
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作為生態經濟,將環境學、生態學與經濟發展等學科結合在一起,促進生態環境與經濟環境的核心發展,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從廣義上來講,不僅涉及到生產方式的變革,同時也涉及到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從根本目標來看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在內涵上既存在區別又有聯系,其核心上具有一定差異性。其中循環經濟核心是對資源高效利用,低碳經濟核心則是對能源技術加以創新,這兩個概念的不同正好反映了兩種發展模式理念的差異。
二、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發展現狀
綜上,筆者對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的相關定義作了討論,就目前來看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趨勢,循環經濟的發展可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時期,我國政府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1997年《節約能源法》、1998年《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2002年《環境影響評價法》以及《清潔生產促進法》,2006年國家部門則對《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同年9月7日《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正式出臺,充分提高了我國循環經濟發展速度。相關文件的頒布為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自“十一五”來,我國單位GDP能耗降低幅度逐漸擴大,基于這種發展局勢下企業清潔生產能力大大提高。
關于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我國早已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并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循環經濟理念在我國經濟系統各個方面均得到了有效應用。另外,在實踐方面,盡管我國依然處于試點階段,但示范園區案例的成功則表明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勢。
低碳經濟的發展對我國在國際地位上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我國作為經濟發展起步相對較晚的國家,其碳排放量位居第一,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緊跟發達國家的腳步,通過借鑒國外低碳轉型成功經驗,我國低碳轉型速度飛速提升,基于這種局面下,我國應根據自身需求對經濟發展方式加以創新轉變,并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促進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對策
(一)對能源結構及產業結構及時調整
為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首先應對產業結構及能源結構予以調整,對其實施機制不斷完善,為能源結構調整創造有利條件。現階段我國能源儲存依然以化石資源為主,而油氣資源則相對匱乏,這一局勢導致我國以煤為主局面的發生,因此對能源結構進行調整便成為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最不可缺乏的手段。
筆者所涉及的能源結構調整實際上是指在合理范圍內對石油、煤炭等消費量逐漸減少,對化石資源的依賴逐漸降低對無碳能源及低碳能源深入研究,一方面能確保我國能源的安全,另一方面又保障了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對于低碳經濟的研究尚處于理論階段,還未真正深入其中,基于此我國應對實施機制加強完善,對產業結構機制及能源結構機制充分調整,進一步提高市場準入條件。實際上低碳產業對環境的影響并不嚴重,其耗能具有一定限制,如:技術密集型產業、知識密集型產業,使低碳經濟發展得到大大提升。
(二)對法律保障體制不斷完善
我國應認識到低碳經濟發展的必要性,對低碳經濟內涵深入研究,低碳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持一致,因此相關部門應定期開展低碳文化宣傳活動,對低碳文化加以宣傳,對全民低碳意識加以培養。在實際發展中,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低碳發展觀念,與此同時我國應借鑒西方國家相關經驗,從我國經濟發展條件出發來展開研究。
該研究應從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基礎設施、清潔能源開發及利用,廢物處理方式等領域來入手,促進低碳經濟實施方案與循環經濟總體規劃有效銜接,根據我國實際國情來創造發展戰略,對該戰略實施的目標、發展重點加以明確。此外還應對低碳經濟發展法律體系加以完善,實現節能減排。
(三)加大新能源技術開發投入力度
為解決我國生態危機的發生,應對新能源技術加以創新,政府部門應就技術開發投入力度,在投入中還應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應促進新能源產業的有效發展,對新能源技術全面創新,促進節能技術的有效優化。其次應對資金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加大新能源技術的開發力度,最后還應對“誰研發新能源技術、誰受益”機制加以建立,為技術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通過財政補助手段促進我國新能源產業有效發展,促進低碳技術的有效推廣。
我國應運用稅收優惠政策來促進企業發展,對新能源技術不斷開發。為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國應加大對低碳人才的培養力度,構建一支素質高、水平高的研發隊伍,促進我國低碳技術的有效優化。在低碳經濟發展中需要多種人才,主要涉及高級管理人才、科研領軍人才、技術負責人和一線工人。
結束語
目前我國在低碳經濟發展中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加強政策引導與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這是經濟發展中的長期工程,不僅需要技術投入,還需要資金、人才的投入,而國家在其中是居于主導性的地位,需要從戰略層面對低碳經濟發展做好保障。此外,企業需要積極響應,加強技術創新進而推進節能降耗取得新突破,個人則需要在生活中的小事、細節著手,并且把低碳經濟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國家、企業以及個人三個層面努力,有效地推進低碳經濟在我國的發展,從而為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爽,苗成立. 基于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協調發展的思考[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11):18-19. [2017-09-11].
[2]李良. 對于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的協調與發展[J]. 經營管理者,2014,(13):187. [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