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忠
摘要:城市的環境衛生直接關系到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發展前景,如同一張名片承載著城市的外在形象和軟實力。對城市進行精細化管理研究,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就城市精細化管理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城市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管理模式
一、精細化管理及城市精細化管理
隨著精細化管理模式在企業管理中大放異彩,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起精細化管理的模式。當今環衛工作發展相對較慢,同時管理模式一直處在最為原始的狀態,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的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由凈齊好代替了過去的臟亂差。不僅環衛工作者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居民的法律法規意識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如今的傳統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精益求精的生活要求。“精細化管理”是由汪中求先生在2005年提出的管理模式,它強調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相結合,以完善的系統化和標準的精細化,對管理的各組織單元進行精確、高效、協同以及持續的方式運作。具體到城市環境衛生的精細化管理實際上是一種管理理念,一種管理文化,以“精、準、細、嚴”為基本導向,通過優化和提升環衛工作者的整體形象,加強組織管理內部的實時把控,提高各相關管理單位之間的協同運轉,從最大程度上提高環衛工作標準和水平。
二、 城市優質發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精細化管理
(一)信息化工作手段是必要保障
城市功能系統中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就是環境衛生,它是提高城市整體管理水平和改善人們居住環境中至關重要的一步。環衛作業的創新與技術實施、管理手段的轉化,都需要將現代化科技手段(互聯網 + 等)作為第一考量因素。以大數據為基礎與其他城市優秀環境衛生管理模式進行橫向對比學習,同本地區環境衛生管理歷程進行縱向分析改進。通過數據分析,實施監控管理重點、管理對象,消除管理盲點,做到有針對性的高效能管理,避免人與物的資源浪費。所以,環衛行業只有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的信息資源優勢,促使環衛行業的管理和服務逐步走上信息化、數據化、網絡化道路,才能使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工作進一步實現跨越式發展,并促進環衛行業服務水平的實質進步。
(二)明確城市環境衛生作業標準
環衛工作具有環境復雜性、人員流動性、需求多樣性和管理動態性等特點,要使環衛事業的發展總體呈現出良性態勢,需要快速建立健全環衛作業標準、環衛管理體制,以提高環衛管理的先進性和標準性。一是健全城鄉環衛工作服務模式。在貫徹執行已有的相應標準基礎上,通過學習提煉其他試點成型的先進經驗與模式,進一步完善修正,制訂一套通用的城鄉環衛作業服務模式與標準,來指導相關工作的開展。二是要廣泛收集城鄉環衛作業基礎設備、物流信息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相關標準,結合安全衛生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強制性標準,形成一套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完整的城鄉環衛作業標準服務體系。
(三)加強監督考核,建立長效機制
環衛工作是日復一日的重復性工作,如果不建立長效化機制,實行常態化管理,將勢必出現質量反復、突擊清理、清潔效果差等問題。在環衛管理過程中,長效機制是所有工作開展的基礎,堅持日巡查、月考核、月通報,嚴格兌現獎懲,進一步調動各部門以及居民參與環境衛生管理的積極性。以數字化管理為中心,環衛管理要做到定路、定人、定崗、定責,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并規范解決問題。同時,為促進社會利益的最大化,城市環境衛生管理也要理順體制,面向市場,通過招投標等方式,實現環衛專業公司服務,政府職能部門強化監督管理,建立起城鄉環衛一體化運行機制。
三、城市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策略分析
對城市的日常管理務必要進行更加精細化的操作。首先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引領發展方向。根據自身條件、競爭環境、需求趨勢等及動態變化,在全面深刻分析有關城市發展的重大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復合效應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確定城市發展方向。現代城市已經將傳統的管理模式淘汰,取而代之的必定是城市精細化管理。尤其以便捷、高效和以人為本來體現城市管理的提高,這樣的改變才能使城市管理真正意義上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從而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一)運用信息化手段,建智慧城市
充分發揮信息化網絡數據庫的包容性和前瞻性特征。借助有效的城市數字化監督指揮系統和基礎數據平臺建設,有效規劃和深化各部門在城市管理中的職責水平和提升空間。強化對數據資源的合理利用是有效促進城市安全運行和構建智慧城市的前提。當前借助普遍的物聯網、云計算等具有科技和信息水準的素質積累,得以構建出覆蓋全縣、市層面的城市智能管控、監控、智慧和調度平臺。同時,加快對城市的智能化建設的整體布局,有利于對城市管理數字化建設,從而使城市管理平臺得到進一步完善。
(二)做好城區保潔質量的考核管理工作
嚴格按照新的作業標準、考核辦法等對城區保潔質量進行考核管理,利用信息化網絡管理,嚴格兌現獎懲。業務科室負責城區保潔的日常檢查考核,每月進行一次集中檢查,每兩個月由局班子成員、各科室主要負責人對城區保潔質量進行一次重點檢查,所有檢查結果作為月底保潔費撥付的依據。此外,進一步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城市的整體規劃、環衛規劃要求及政府工作安排,將公廁的升級改造和建設進行到底,使市民如廁難問題得到良好的解決。
(三)創新管理手段,提高監管效率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城市要干凈明亮,首先就要完善環衛
基礎設施,并有充足先進的環衛作業設備。構建“智慧環衛”平臺,實現對人員、車輛、城鄉道路保潔以及垃圾清運等工作進行實時的監督、調度以及智能化的管理。為所有環衛作業車安裝 GPS 定位終端,進行 24 小時的實時、快捷、準確、高效管理,實現對車輛監督管理 “即時化”;為一線人員配發具有 GPS 定位以及群組呼叫的對講機,使城鄉環境衛生管理的工作人員實時定位、跟蹤、軌跡查詢以及回放,從而實現對人員考勤管理的“信息化”;對全縣、市垃圾桶進行電子芯片的安裝,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垃圾清運系統,對垃圾桶的清運進行更加智能化的識別、定位、跟蹤、監控以及管理,從而實現對垃圾清運中管理的“數字化”;建設視頻監督機制,調整各部門的監控設施,使機械化作業監督更加“可視化”。
參考文獻:
[1]郭理橋,林劍遠,王文英. 基于高分遙感數據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應用[J]. 城市發展研究,2012,19(11):57-63+69.
[2]郭理橋,李春光,溫俊麗,郭瑛琦. 城市精細化管理遙感應用綜合指標體系研究[J]. 建設科技,2012,(2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