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麗·沙地克
摘要:新疆地區的初中漢語教學一直以來都存在有效性不足的現象,雖然在課堂上學生和教師都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及時間,但是取得的效果卻是不夠理想的,學生在初中漢語教學課堂上不僅沒有實現知識的豐富以及相應能力的提升,更是沒有實現情感上的滿足。本研究正是看到了當前新疆地區初中漢語教學有效性不足的問題,并將此錯位出發點和切入點,將新疆地區某初中作為研究案例,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深入到課堂教學中,實現了對當前新疆地區初中漢語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了導致課堂低效的原因,并給出了有效的提升措施。
關鍵詞:新疆地區;漢語課堂;有效性;教師;學生
漢語學習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來說能夠使少數民族人民更好的融入到中華大家庭當中,同時對于少數民族自身的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有效性強的初中漢語課堂衡量應該從課堂教學密度、主體參與度、教學目標適宜性等角度進行。
一、當前新疆地區初中漢語教學的實際情況
首先有效的初中漢語教學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清晰的、全面的、并且能夠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相符合,其次學習的主體參與度是比較高的,另外學生獲取的有效知識量比較適宜、問題解決度比較高,學生對學習表現出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態度。所以筆者將會從教師維度和學生維度新疆地區初中漢語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調研:
(一)教師維度。
1.教學目標:本部分主要是通過訪談法展開研究,筆者了解到當前很多的教師并未依據新版的課程標準進行教學目標的設置,在教學目標當中仍舊將識字作為了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沒有充分的考慮當維吾爾族學生的特殊性以及差異性。
2.教學活動:在初中漢語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活動類型比較少,活動的次數也較少,雖然很多學生都表示愿意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但是卻普遍反映教學活動的內容相對較為枯燥,沒辦法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二)學生維度。
1.知識量的有效性:很多初中院校實際上都是有普通班和尖子班設置的,筆者了解到尖子班的學生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能夠掌握課上教師講授的80%的知識量,而普通班的學生一半的學生掌握的知識量僅為60%,這就說明了尖子班的學生漢語學習的有效性要遠遠的高于普通班的學生。
2.問題解決程度:從訪談結果來看學生在初中漢語課堂上問題解決的效果還是較好的,基本上達到了90%的學生能夠基本上將教師預留的問題解決掉。
二、導致新疆初中漢語教學有效性低的原因分析
(一)教師教研能力不足。
很多新疆地區的漢語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從漢族地區移植來的,很多教師只顧著日常教學活動,而對教研能力的提升卻忽視掉了,不管是教研方法還教研知識掌握的都不夠,最終形成了教學定勢,也限制了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二)學生漢語學習的興趣不高。
通過訪談筆者了解到有超過80%的學生對漢語并不感興趣,學習的動機基本上都來自于考試,所以學生在初中漢語學生中一直以來處于的是被動接受的情況,無法對漢語學習產生興趣,更不用說去鍛煉漢語運用能力了。
(三)漢語運用環境缺失。
課堂上教師很難兼顧到每個學生,這樣漢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學起來就相對的比較容易,而漢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學起來會顯得吃力,筆者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學生漢語運用的環境缺失,使得學生無法做到漢語的有效運用。
三、提高初中漢語教學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優化,有效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
作為教師則應該以新疆地區學生的特點出發,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優化,所以課堂上的教學方法應該在傳統教學法的基礎上適當的融入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游戲法等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當中,并成為可以的主體。而教師為了提升教研能力則應該主動的培養自身的反思習慣及意識,在日常教學中則應該對教育理念、教育觀念等進行深入反思,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方法的變換,從而使得教師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對教學行為進行改進。
(二)提升學生的漢語學習興趣。
教師的期望是可以轉化為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為教師則應該將學生看做對漢語學習具有渴望的人,從而在教學當中幫助學生經歷的樹立漢語學習的目標、有效的培養學生漢語學習的興趣。再有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當前的漢語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有效激發學生全新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家訪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對漢語歷史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自課堂上就可以將該興趣充分的利用起來,將課堂教學和漢語學習之間建立相應的聯系,從而將漢語歷史的學習動機看行轉移,使得學生為了學習漢語歷史而產生漢語學習需求。
(三)積極探索新的合適的教學方法。
積極探索新的合適的教學方法,多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機會。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教學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高中畢業時達到“民漢兼通”,即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般的聽說能力和一定的寫作能力,使他們能夠較好地使用漢語交流信息,同時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和語言學習習慣。因此根據雙語班漢語課程中突出的三個問題(一是識字量少,二是說話作文語病多,三是語言文字交際能力差),可將學生分為三類。第一類,漢語言口語溝通和文字表達均不存在問題;第二類,口語溝通尚可,文字表達存在問題;第三類,口語溝通有障礙,文字表達比較困難。通過教研活動,使漢語教師逐漸都能很好地理解《大綱》的精神,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漢語積極性,不斷探索新的合適的教學方法,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努力使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還可以通過融入互動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自制教具、自畫掛圖、自創情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升理論高度、創新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完成目標要求,使中學漢語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結:
當前新疆地區初中漢語學習中存在著教師教研能力不足、學生漢語學習的興趣不高、漢語運用環境缺失三大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則應該注重教學行為進行優化去提高教研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李建軍.中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問題歸因及對策.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2).
[2]吳若愚.新疆少數民族漢語語音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語言與翻譯(漢文).20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