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緒文
摘 要: 本文分析新教師的特點,列舉新形勢下市縣黨校新進教師的四個方面角色定位,即黨性作風踐行者、黨員干部培訓師、培訓資源開發者、市情民意研究者,并提出快速完成角色轉化以適應黨校教學特點、要求的措施。
關鍵詞: 市縣黨校 新進教師 角色轉換 角色定位
隨著社會的發展,市縣黨校越來越重視黨員干部綜合素質。大力吸收優秀新人才,在實踐中對其進行培訓,使其快速找到角色定位并進行轉換,建設高質量的黨校工作人員隊伍,維持黨校事業活力,同時提升對干部成長和黨校教育規律的研究,使得市縣黨校新進教師教育培訓的科學化水平得到提高。
一、市縣黨校新進教師的特點
市縣黨校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市縣黨校的新進教師是由高校引進的專業人才,專業知識扎實,思想理念超前,為市縣黨校帶來了高素質的新思想,有助于黨校干部思想的解放和素質的提升。但相對而言,自身帶有某些不足,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總結如下:
第一,教學經驗匱乏。新進教師較年輕,多數沒有工作經驗,特別是在黨員干部培訓工作方面認知水平較為低下,甚至某些新進教師不能理解黨校教師的角色定義,對怎樣理解、面對、教導學員存在障礙。
第二,解決問題的綜合性能力弱。先進的高等教育體制對學科的分類越來越細,但學科間缺少交叉,導致某些新進教師僅為某一領域的人才,不具備協作意識,面對問題時,理論分析大于實際解決。
第三,基礎理論水平不高。高校學習期間,雖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公共學科有所涉及,但往往停留在較表層的了解,缺乏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立場、方法的深入學習,理論訓練不夠系統[1],這部分新進教師沒有將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沒有深入一線調查經濟建設情況,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不足。
二、市縣黨校教師角色定位
某些新進教師對于市縣黨校教師的理解僅僅為“培訓師”,太過狹隘,表現為沒有對其角色定位進行充分的研究,現根據市縣黨校教師特點進行總結,包括以下四類。
(一)黨性作風踐行者。
黨校教師的特性由“黨校姓黨”的特性而定,基本要求為政治強、作風正,充分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圍繞黨性教育是整個教育工作的關鍵,決定了市縣黨校教師的世界觀、價值觀、權利觀,因此要求所有市縣黨校教師必須做黨性作風的實踐者,端正作風,身體力行地作為示范表率,嚴于律己,培養并表現自己堅強的黨性、崇高的思想、高尚的品德、過硬的作風,以此教育和影響干部學員。
(二)黨員干部培訓師。
傳統觀念中將黨校定位為學校,但隨著教育改革,開始將黨校教師定位為培訓師,改變原有的以教師為中心,而是將培訓黨員干部作為中心,將需求、問題作為導向,通過需求調研了解現階段市縣黨校培訓的目的,進行設計、組織、實施和評估,達到改革和創新的效果。
(三)培訓資源開發者。
對市縣黨校而言,其培訓的對象主要為工作在廣大一線的領導干部和基層干部,因此培訓工作要帶有針對性、有效性、實踐性特征,建議在培訓中多以本地發生的實際案例進行分析,更貼近學院的日常工作,這就表示每一位市縣黨校教師都要充分了解本地的發展情況,通過調研考察、現場教學的方式承擔起本地培訓資源開發者的責任,將理論知識和本市社會經濟實踐相結合,對以往培訓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進行總結,建立案例庫[2],打造屬于本市縣黨校的特色教育方法。
(四)市情民意研究者。
黨校教師的工作包括教學與科研,科研能提供更多的教學理論,教學能將這些理論發揚光大,也能提供科研以更多的實際素材,二者相輔相成,市縣黨校教師具有市情研究者的角色,與一般的知識性教育存在差異,市縣黨校教育需要將社會發展和干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而市情研究者更便于進行市場調研,更好地進行市情解讀和宣傳、引領輿論等工作,發揮思想引領、決策咨詢等功能,成為市縣黨委政府的“智庫”。
三、市縣黨校新進教師角色轉換措施
(一)加強業務學習,積累教研經驗。
《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黨校是在黨委的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干部的學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輪訓黨員干部的主渠道。因此,對市縣黨校教師的要求相對較高。新進教師缺乏經驗是可以理解的,但需要自我優化,加強學習,可以通過試聽老教師、骨干教師講課領悟黨校教學的內涵,通過與教師學員的交流盡快融入集體,切忌不懂裝懂,出現“情況不明膽子大,心中無數點子多”的現象。應積極參加宣講班,接受上級部門的培訓,將豐富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教學方法,將教學與科研融合起來,做到“研究自己教的,教自己研究的”,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在課余時間觀看精品視頻,并參與實踐講課,盡快從自我認知上完成對黨校教師的角色定位并進行轉換。
(二)注重問題導向,提高綜合能力。
隨著學科分類的精細化,越來越多的人才對其他專業知之甚少,然而黨校教師要具備較廣闊的知識面,可以應對各種問題,對教師的綜合能力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在全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上,應當加深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理解,尋求與其他學科的協作,將理論知識與經濟社會問題相結合,以合理、開放的知識結構面對各種問題。黨建一直是教學重點,涉及學科眾多,包括哲學、政治學、法學、教育學等[3],若是只了解某一方面,會出現研究方法單一的情況,甚至可能出現研究結果偏離實際的問題,因此要學會高度分化、高度綜合。這就要求市縣黨校教師向“博”方向發展,了解更多的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對新事物予以創新思維,理解各角色定位的內涵和意義,并針對自身特點,設計角色定位方向,選擇符合自身特點的角色進行轉換,角色轉換后充分發揮綜合性能力,致力于發展市縣黨校教育研究工作。
(三)加強理論學習,進行自我優化。
市縣黨校的培養對象和內容存在特殊性,因此要求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充分認識到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立場、方法,總結黨在不同時期提出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將這些內容轉化為教學知識融入專題教學和干部教育培訓。黨的十九大即將開展,更多新的政策將用于國家建設,作為一名黨校教師,必須對這些了如指掌,對其進行全面分析,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加深對國家和黨政建設的理解,了解黨政教育的歷史,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豐富經驗,做合格優秀的市縣黨校教師。
(四)融匯“雙微”技術,推進教法更新。
作為一名新進教師,他的優勢在于可以為黨校教育帶來新鮮力量,注入新理論、新技術,率先采用微信與微博等網絡教育方法,將傳統教法與現代教法融匯發展,力求“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做到個性化教學,增強黨校教育的靈活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新理論、新方法都是好的,需要以辯證的眼光進行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黨校教育進入良性發展。
四、結語
對于黨政建設發展而言,黨校是重要的渠道,黨校教育情況對國家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培養市縣黨校教育人才顯得尤為必要。市縣黨校在引進先進人才時需要考慮到新進教師的特征,肯定其優勢,總結其不足,通過培訓教育,使其了解到實現黨校教師的各種角色定位,并進行針對性的計劃和角色轉換,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充分結合理論與實踐,將市縣黨校教育研究工作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路粉粘.基層黨校新進教師如何加快角色轉換和角色定位[J].科學時代,2014,12(12):112-114.
[2]張睿.新形勢下地市級黨校教師的角色定位[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15,37(38):247-248.
[3]中共沈陽市委黨校“行動式教學”課題組.新形勢下基層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的老師角色定位[J].沈陽干部學刊,2015,30(16):196-1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