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一、幼兒科學教育中社區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師對于利用社區資源進行科學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
二是幼兒園利用的社區教育資源種類雖然多,但形式單一,利用率低;
三是家庭科學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二、社區科學教育課程資源開發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一)社區中存在豐富的幼兒科學教育資源
社區,作為一個泛指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社會成員居住的主體環境,這個環境也是在一定區域內經濟、政治、文化科學,并購起來的一個小社會。而社區資源作為一種潛在的教育資源,蘊藏著幼兒最為熟悉的人文和自然資源。這其中也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有形資源包括社區內的建筑、花草,社區的服務娛樂場所,如農貿市場、超市、醫院、銀行、理發店、小公園、學校、文化宣傳標志等。無形資源包括:社區的機構,社區群眾,社區文化活動和生活氛圍。這些都是幼兒科學教育良好的教育資源。因此社區這個大環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也都對幼兒起著無形的教育作用 。幼兒的成長與其生活周圍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都息息相關。利用社區資源促進幼兒科學教育,有其他教育資源無法替代的優勢和功能。幼兒科學教育生活化也就是使幼兒在社區這個廣闊的空間,真實的場景中,充分、自由的想象和探索。
課程資源的開發應在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進行,要涉及社會、自然、健康、藝術、語言等幼兒教育的各個領域。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和適切性程度決定幼兒園保教目標的實現范圍和水平。作為幼兒教育課程資源的組成之一,社區資源隱含著既貼近于幼兒生活實際,又符合幼兒現實需要的課程內容。如社區中的人文資源,環境資源、自然資源等等都是社區中可利用的教育資源。
(二)社區科學教育接近幼兒生活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多地束縛了幼兒的創造與想象空間。因此,把幼兒帶到社區,一個他們較為熟悉的環境中,給幼兒充分、自由的想象、發揮的空間,這樣的教育效果遠比從前的好。利用社區中各種不同環境資源優勢,以自然、真實環境呈現在幼兒眼前,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下去感知、發現、學習,從而自主的學習,也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利用社區資源開展主題活動,以主題探究活動,以激發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立足幼兒生活而展開的課程模式。
在利用社區資源開展主題活動中,應重視將社區資源轉化為課程的內容,將幼兒的好奇心轉化為幼兒的學習動力,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展開探究,使生活中的偶然轉化為教育中的必然。正如陳鶴琴先生所強調的,幼兒園課程要關注自然和社會,兒童或社會上發生臨時的事情,教師可以采為課程內容社區中的很多事件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往往能引發為具有教育價值的課程資源。因此,可以將社區資源納為主題課程內容,引導幼兒以社區資源為內容展開探究。重視社區幼兒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幼兒教育回歸兒童生活的必然,也是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首選途徑。
三、合理利用社區資源豐富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資源
(一)幼兒園的社區資源整合意識
隨著當前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推進,園本課程開發成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投身于園本課程開發的實踐之中。由于園本課程開發和園本課程資源整合利用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園本課程資源整合利用也日益重要起來。其中利用社區資源豐富幼兒園科學課程已成為課程改革的一種發展趨勢。幼兒園科學課程資源的豐富需要幼兒園與家庭資源的整合,幼兒園與社區資源的整合。通過整合對相關科學教育理論做出正確指導和完善教師的專業科學素養。根據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需要,把各種類型、不同內容的課程資源統合在一起通過綜合、融合各種可供利用的園本課程資源,把各種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從而達到幼兒園教育的最優化。
(二)以社區資源為線索進行科學教育
社區作為一個大的區域環境,其中包含著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如文化特點、民族風俗、自然景觀和建筑等。首先,幼兒園應加強與主管部門的聯系與溝通,爭取主管部門的指導與支持,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與配合。其次,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社區中一切可利用的條件組織幼兒進行自然科學教育。
(三)挖掘家庭科教資源,從小培養幼兒科學素質
幼兒園與家庭合作是社會發展對幼兒科學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幼兒教育自身發展的內部需要。家庭作為社區的一部分,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成功的家庭教育。挖掘、利用家庭豐富的科教資源,用以增強幼兒的科學素質,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就顯得極為重要。而家庭就是一個培養兒童良好科學素養的環境。幼兒正值情緒、情感萌發的重要時期,容易受外界的干擾,父母的情緒、態度、評價都對幼兒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就會對許多現象提出各種問題,其實這就邁出了“家庭科教”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不僅激發了幼兒的科學興趣,還能引導他們繼續探究。幼兒只有在這種環境中,才能不斷的增強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因此,當幼兒用稚氣的目光、想法、做法 去觀察發現、探索理解周圍事物,出現種種煩人的問題和場面時,我們家長切記:一定不要發火、和不耐煩,要耐心教育,引導。對“好問”的孩子,要先贊許他好問的優點,再耐心回答其提出的種種問題,或者提示他可以自己找到答案等。同時家長都來自各行各業,他們所在的工作場所,也是幼兒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真切的參觀場所。
(四)利用社區圍繞主題進行偶發性科學教育
社區中不僅存在良好的環境教育優勢,另外還可以根據一些偶發性現象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如沙塵暴、下雨天、美麗彩虹和螞蟻搬家等這些突發的科學現象、事物或有趣情景,都容易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關注。對這些偶發契機,我們可以當做偶發性科教資源,并及時抓住充分利用,以積極支持、鼓勵的態度,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積極性。結合上述內容和幼兒實際及時開展課內外的科學主題活動。如在課內,大班可以設置“了解沙塵暴常識”并告訴小朋友為什么會有沙塵暴。組織小朋友植樹,并做到愛護花草樹木。對幼兒活動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啟發、引導,共同商討、研究解決或耐心解答,熱情幫助,以保護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和培養幼兒對認識事物的積極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