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盼盼
幼兒園的集中教育活動是培養幼兒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設計教育活動時,應根據幼兒注意的特點,精心設計教育環節,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將幼兒的注意吸引到活動中來。適宜的教學內容,能促進幼兒注意力的培養。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不是像中小學那樣全都規定好的,而是依據幼兒的經驗,要符合整體性、綜合性特點,所以內容選擇具有廣泛性、豐富性,要以幼兒的生活為源泉,就好比陳鶴琴先生說的“生活即學習,生活即課程”,幼兒周圍的生活都可以是幼兒學習的內容,教學內容最重要的是適宜,要適合我們所面對的孩子,要適合我們的教育目標。
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的直接驅動。幼兒的認識活動會受到興趣和需求的直接影響,他們會以極大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認識他們感興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那就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要善于將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作為教育的生長點,支持和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盡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導幼兒的學習活動。幼兒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動作來幫助思維,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他們必須通過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構建起真正內化的新的知識經驗,形成幼兒期所獨有的知識經驗。
我們要善于把握幼兒的心理,引導幼兒保持認識事物的興趣。鼓勵幼兒動手操作。實踐是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事物的最佳途徑,而幼兒又大都喜歡動手操作,盡管嘗試可能會失敗,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則會長盛不衰,對學習的知識也會掌握得更多。動手操作能使幼兒的認識由表面趨向實質,從而激發更大的求知興趣,促使幼兒更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為養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結實基礎。孩子對某事物的興趣越濃,越容易形成穩定和集中的注意力。教師要鼓勵他們從事各種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掘和發展自己的能力及興趣,并借以培養自己的注意力。
幼兒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難長期集中。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需要不斷鼓勵,矯正幼兒不良的行為。
習慣、習慣,習了才會慣。同一個動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做惡劣,而且要反復做,才能養成習慣。法國作家大仲馬說:“每一個重復的動作都有養成習慣的肯能;重復的次數越多,動作也就越成熟。”毫無疑問,行為習慣的形成也來于反復做,即反復的實踐。如果家長在思想上重視了,而在行動上卻沒有耐心,那么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將成為一句空話人們知道:知識是基礎,行為是關鍵,習慣是歸宿。孩子由于年齡特點,往往會言行不一,許多孩子嘴上說得頭頭是道,行動上卻難以做到,“知”“行”嚴重脫節。為此,父母必須加強對孩子行為的訓練,創設孩子反復實踐的機會,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樂、勞動等活動中,進行學習技能、習慣的訓練,獲得“為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并在實踐生活中不斷練習,反復強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動化的行為,養成一種自然的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幼兒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如繪畫、練琴、練書法等等,來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不要一會兒叫做這事,一會兒又叫做那事。訓練最好有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以便形成一種心理活動的定向。
每個人都處于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時時受到環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兒的行為方式都帶有所處環境的烙印。“萬物細無聲,”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有助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家人和睦,是讓孩子感到快樂、安全的首要條件,在這種環境下,孩子身心健康,做事情也更能集中注意力。
同樣,父母努力創造和保持喜愛學習、樂于學習的家庭氛圍,將會使孩子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定,萌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孩子也一定會有較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的“慣”字,有一以貫之的意思,就是說,要求和標準不能走樣。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需要家長在教育上的配合以至。家長和學校對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著相同“信息”重復輸入孩子的大腦,易于形成神經聯系,促使習慣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會無所適從,逐漸養成鉆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擾,容易形成孩子的兩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當然,要實現要求一致,不是輕而易舉的,家長應十分重視并努力去實現,可以訂立一個約定,如果在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上發生分歧,決不要在孩子面前公開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換意見,以求統一行動,這樣的教育效果才會好。
幼兒時期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最不喜歡說教。榜樣是具體形象的,正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所以它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兒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有著巨大的魅力,會深深打動孩子,這些藝術形象所塑造的榜樣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愛模仿。他們會對孩子產生最直接、最具體的影響,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長應該懂得孩子的心理特點,在家中應經常給孩子將一些具有傳統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詩歌、兒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同樣,幼兒又是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們學習的重要途徑,而家長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他們學習的直接范例,為什么呢?家庭、教養機構和社會環境是影響幼兒成長的三大環境因素,但其中家庭又是對他們發展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首先,血緣關系、親子之情對孩子發展提供了最強烈的感情氛圍,因而父母的教育,影響最易感染幼兒。其次,父母與幼兒朝夕相處,關系密切,你們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所以,幼兒時期,家長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權威的人,是孩子最愛模仿的對象,父母的良好行為習慣將有效地影響著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
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培養和調整幼兒的注意力家長和教師要掌握靈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據不同性格,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機智,勇于創新,充分發掘幼兒的潛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優良品格。同時借助家長的積極配合,只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努力去做,一定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