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金玲
小學數學《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基于對新課標理念的理解,我認為數學學習不應是一個簡單的個體受動的過程,更是一個主體對自己感興趣的且是現實性主題的探索與發現過程。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著力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
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
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是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也就是學生通過自己去觀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討論——實驗——總結的過程。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有關數學結論的過程,就是學生經歷數學體驗的過程。
例如,三角形教學中,教師準備大量的教具,三角板、臺球模具,飛來飛去、粽子,風箏,切開的西瓜,樂器三角叉等。讓學生觀察、觸摸、數一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在發些教具讓學生自己擺一擺,在大量的感知過程中提出問題。三角形學習中你發現了什么?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思考。這樣長時間的培養使學生感覺到成功,有成就感。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解決問題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
成功的體驗是自豪的,喜悅的,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取得好成績,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認可,這是學生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因此我們就是要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在教學中學生發現一個問題非常欣慰,又解決了一個問題更是喜上加喜。那種自豪,無言以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也還如認識學習三角形為例,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三角形是三個角,三條邊。在擺的過程中還發現三角形不穩固等等。這樣非常復雜的三角形數學概念就淺顯的形成了。一個數學結論就這樣獲得了,我想這樣獲得的結論和概念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由此可見,讓學生體驗成功,教學者的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引領、激勵、喚醒、鼓舞。
成功的體驗著實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實踐證明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結果,集體智慧的結晶。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系統材料和問題開展討論交流,使學生都能得到幫助提高。群體之間互補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得到發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以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中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聽取別人的意見,相互交流,取長補短。
三、在數學課堂中關注學生對數學價值的體驗
教學工作者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中顯性目標的達成度,更要關注潛在目標的達成度。即: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否真正經歷了獲得數學經驗的全部過程,經歷了獲得對數學價值的體驗。只有讓學生親歷數學的探究、發現與實踐過程,學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小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經歷,有些知識學起來感到吃力,有時學過了又忘記了。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我把教材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離不開生活,體會到數學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數學與生活掛上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數學知識之前,組織學生參觀或收集生活中相應的數學素材,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的過程中,學生感到疑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在學習中對空間概念形成感受不深,缺乏對空間概念的想象過程的體驗。我利用教具和網絡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觀察總結,在上網收索一些立體空間圖形給同學們看,通過學生自己搜集、想象、觀察等教學手段,逐步加深了對空間概念的理解。
《標準》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現代教學論指出,獲取數學知識不是最終目的,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科研、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是我們學習數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所以教學者首先要緊緊抓住數學教學中概念的產生,計算的由來,幾何形體的特征及有關公式,應用題的解題規律在現代生產生活和科技中的應用,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有用,要用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愛數學中增強數學意識。其次是結合實際提供應用問題,增強數學的應用價值。
如學習中的問題,經濟中的問題,優化方案的問題,生活中的問題等,通過創設這些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去研究,發現問題實質,增強學生對數學應用價值的體驗。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是主導作用,定位教師角色,組織設計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學習體驗的過程,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進而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促進學生更有效的學習。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