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
一、核心素養的提出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了一個嶄新的名詞——“核心素養”。那么,什么是核心素養呢?《意見》對核心素養的定義做了明確的概括,即指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身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因此,從教育改革的持續發展角度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基礎地位,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發展的主方向。
核心素養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呢?為何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定位于新一輪課程改革發展的主方向?一是應試教育的局限。曾幾何時,應試教育把師生的全部精力都傾注于升學考試中,分數成為了家長、老師和學生心中的一塊“寶”,家長、老師和學生一股勁的搞題海戰術,爭分奪秒,進而忽略了孩子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培養。二是評判標準的局限。在過去的教育教學中,學生的考試分數成為了升學擇校的唯一標準,同時也成為了評價學校、老師及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這種以分數論“英雄”的時代,很容易讓學生之間產生不良的攀比之心,造成學業負擔過重、壓力過大,身心受到嚴重影響,阻礙學生能力的自我發展。三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幾十年的應試教育,培養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學生;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創新發展成為了時代主題,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然舉措、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基礎。
二、數學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的提出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及對各學科核心素養的探索和討論。就數學學科而言,對數學核心素養的解釋尚未得到一個明確的定義,不同的國家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定義不一。美國課標從5個方面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定義做了一定的描述,即懂得數學價值、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信心、有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能夠進行數學交流和數學推理。澳大利亞對數學素養的定義為人們用來能有效處理生活和工作過程中出現的數學問題所需要的技能、知識、信念、氣質、思維習慣、交流及問題解決能力的聚合。在我國,數學教育家對核心素養的解釋也不一樣,其中著名數學家張奠宙對數學核心素養是這樣理解的,即數學意識、問題解決、邏輯推理、信息交流;著名特級教師曹培英老師整合提出了“五個核心詞”,即數學建模、運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間觀念、數據分析觀念。其實,無論數學核心素養怎樣定義,都離不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出的10個核心詞,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三、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呢?筆者結合實際教學,談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培養數學意識,形成良好的數感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無論是數與數量,還是數量關系,都來源于現實生活;因此,在教學時,應該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逐漸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數感在《標準》中是這樣解釋的:“數感主要指關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能力、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根據《標準》中闡述的數感的含義,不難發現,培養學生數感主要就是培養學生對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三方面感悟。例如教學“商的變化規律”時,先讓學生計算20÷10=( ) 40÷20=( ) 60÷30=( ) 100÷50=( ),仔細觀察上面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被除數變化了,除數變化了,商不變。)把第二個算式和第一個算式相比較,被除數和除數是怎樣變化的,商又有什么變化?……從上到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這樣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使學生有機會從事數學活動,幫助學生體驗數學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優化數感。
因此,有了數感,孩子在面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就能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用數學的方法去思考問題、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和表達。
(二)發展學生幾何直觀,培養空間觀念
《標準》中指出:“幾何直觀主要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是學生必備的一種基本數學素養。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通過利用圖形的展示,形成表象,從而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發展學生幾何直觀是培養空間觀念的基礎。
(三)建立數學模型,培養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是數學教學必須滲透的思想方法之一,而且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是數學建模過程必須要有學生主體的參與,也就是提倡學生的自主理解和建構模型,不是生硬地塞給學生一系列的公式、法則等。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精選數學問題,以具體問題作為載體,通過大量的材料,讓學生觀察、對比、操作,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共性,激發學生建模的興趣,建立數學模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推理能力不只是要求學生“懂”了,也不是學生“會”了,而是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規律和思想方法。推理能力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的有意識地培養。
(四)注重個人修養,培養良好品德
有人認為,個人修養、情感的培養與數學學科沒有多大的關系;其實,數學獨特的科學價值與文化價值對學生形成好的思想品德和情感有潛在的陶冶作用,同時學生在課堂中一個小小的舉動都可以作為情感培養的素材。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不在一朝一夕,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