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雪
一、初中生英語閱讀學習心理障礙形成的內因
(一)負遷移心理障礙
當母語與目的語不一致時母語就會阻礙或干擾目的語的學習這被稱為“負遷移” (negative transfer)。(桂詩春,2000:244)在英語閱讀學習中學生最基本的語言經驗主要來自于母語。他們往往借助于母語的經驗把母語的語音、詞匯、語法等多方面規則運用到英語閱讀學習的語境中。由于漢語句子結構、詞序等與英語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依賴漢語來理解句子不僅速度慢且容易造成理解錯誤,也破壞了直接反應。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年齡、生理及心理,母語及背景知識和學習習慣沒有得到很好養成等原因,也造成部分學生將這一困難和問題遷移到英語閱讀的學習中,從而使這些因素都成為影響學生閱讀理解的障礙。
(二)語感心理障礙
語感是對語言的一種直覺,如英語謂語行為動詞第三人稱單數加“s”,語感強的會脫口而出“She studies well。”雖然老師反復指出需要加“s”可是運用時,有的學生還是忘,語感不同的人表現不一樣。
(三)中介心理障礙
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漢語作為一種中介心理現象始終存在。英語的表達方式與漢語有一致的地方但更多是不一致的地方。在所表達的概念與英語不一致時,如“一杯水”學生會表述成:a cup tea在英語閱讀的問題回答中這樣的錯誤相當普遍。作為語言模式已基本固定的中學生,習慣了漢語觀念處處都造成英語閱讀學習的心理障礙。
(四)定勢心理
英語句法結構嚴謹句子中各個成分都用適當的連接詞聯接表達其相互關系較刻板而缺少彈性;漢語句法“簡潔”句子成分不一定用固定的聯接詞結構形式靈活富有彈性。(杜學增,1996:75-76)由于這兩種語言存在的差別使得以漢語為母語的初中生養成了一種以漢語思維的心理定勢影響,而沒有形成良好的用英語思維的閱讀學習習慣。
(五)文化背景知識的心理障礙
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英語閱讀學習必須懂得一定的英美歷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一些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及生活方式。漢語同英語語言文化的差異會給中學生在閱讀時帶來很大的心理障礙。英語中習語、俚語、成語、諺語等這此特定的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積淀著豐富的英語文化,閱讀時僅憑字面意思而望文生義可能會貽笑大方。如talk horse (吹牛)、as cool as cucumber(泰然自若),這些結構反映了英漢兩種文化的差異。
(六)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心理障礙
一是英語學習動機不正確;
二是在英語學習上缺乏毅力認為難學產生畏難情緒自動放棄;
三是性格內向怕出錯受人恥笑不敢和別人用英語對話不敢多提問題;
四是學習英語時注意力不集中;
五是缺乏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六是對英語閱讀學習沒有興趣;
七是缺乏遠大理想;
八是思維的差異。
二、初中生英語閱讀學習心理障礙形成的外因
長期以來我們的英語教學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績,一些學生形成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礙的主要外在客觀原因為以下幾點。
(一)英語環境不夠理想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學習任何一種外國語都是為了形成外語思維能力達到直接用外語進行思維和交際的目的。(劉邵忠,2003:146)盡管在英語課堂上師生共同努力可能創造了一定的外語語言學習環境,但由于學生們在步入校門后天天念的、讀的、寫的也全是本族語;大部分學校無能力為學生創造最良好的語言環境,課外長期沒有練習的機會就必然導致一定程度的潛意識的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反過來也會影響課堂上的語言學習。
(二)考試制度的局限
在應試教育與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并存的考試制度中,許多學生不得不為決定一生命運的考試卷而奮發圖強,這種為考試而學的努力心理使得學生對英語考試產生了不良的心理障礙。一旦考試失敗他們便產生懼怕心理擔心被視為智力低下在其后的課堂上便長期處于壓抑狀。
(三)學校班級編制問題
多年來中學一般是大學額的教學班,教師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注意或留心觀察每個學生英語閱讀學習能力的高低,即使注意到,也只能是膚淺的了解。時間一長,各種障礙逐漸形成了。
(四)英語教師的態度
學生學習外語的主陣地是課堂。有的教師對學生的批評盡管是出于好心為了學生學習更好,可是有的時候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或者是對學生的一種誤解時的批評會適得其反,不但不會使學生進步反而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
(五)家長的態度
管理學生嚴格的家長盼望學生能學好英語將來會有更好的擇業機會。家長不支持學生課外英語閱讀,因為他們認為多做題才能提高英語成績。
(六)社會環境的影響
電視、游戲及通俗讀物對學生的英語閱讀是一種強烈的沖擊。
這與《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大相徑庭。
(七)學生課業負擔過重
現在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沒有一點活動余地,課程非但沒減反而越來越多,這一代學生雖然讀書很苦但閱讀量小、知識面窄、選擇能力差。沉重的課業負擔、頻繁的考試競爭使不少喜歡閱讀的學生難以開卷。
針對以上情況教育專家、文學家劉國正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目前學生閱讀的現狀我覺得不容樂觀閱讀量太少是很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像葉圣陶先生講的課文無非是一些例子。學生要學會舉一反三,學了課文之后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讀其他的文章。這個環節我們做的還很不夠。”這些話是值得我們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