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中央民族大學附中是唯一一所在京招收全國少數民族學生,并在京參加高考的住宿制高中校,我們校有來自全國二十多個少數民族地區,包括40多個民族的優秀學生,他們肩負著家長、家族、整個民族的期望,來到北京讀書,他們高考的壓力可想而知。因此在考前考生心理狀態的調整更為重要。針對考前考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我們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考前心理輔導。
一、焦慮的情緒
有些同學總感覺自己什么都會,可一合上書本就什么也想不起來了,于是心里就焦慮起來,甚至摔、砸書本等物品,有些還揚言不想學習,放棄高考。其實,這就是體育中的“高原期”現象,在高三的復習過程中,幾乎所有考生都會在某一階段出現類似的狀況:感覺腦子記不住東西,思維反應相比以前遲緩了,答題的時候也把握不好了。盡管自己還是像以前一樣努力,但是成績不見提高,甚至還有倒退。
這個時候不用擔心,也不要急躁,而應感到高興。因為這表明你的學習已經進入了一個關鍵的時期,即將發生質的飛躍。這個時候更應靜下心來,放松自己。雖然嘴上說不想再高考,其實,并不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不過是考生想發泄自己的情緒,說說氣話罷了。此時可以和考生談些輕松的話題,放松一下,并和同學一起制定復習計劃,合理安排好復習的時間,不同的學科交替進行復習,會使大腦的疲勞得到有效的恢復,在考前輔導課上,我們還會讓同學們在輕松的音樂背景下相互按摩肩頸部,互相捶捶背,制造輕松的氣氛,既緩解急躁的情緒,又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有的同學考前經常想到高考時的情景,感到焦慮,甚至無法入睡或者早醒。面對高考,考生焦慮在所難免。這時可以做做深呼吸。人在精神緊張時就會心慌氣短,做幾下深呼吸便能緩解。
具體做法是:用力地吸氣,吸滿,讓腹部膨脹起來,憋住氣,再慢慢吐氣,吐長氣;還可以配合著在吸氣時攥緊拳頭,隨著呼氣的時候,慢慢的把拳頭放開。這樣連續做幾遍,心跳就會變平緩,呼吸就會變均勻,心情就會逐漸平靜下來。(在高考考場動筆之前,也可以做這樣的深呼吸)
我們校每年高三學生部分家長來到北京,陪伴孩子進行高考復習,我們學校的地理位置:東接中央民族大學,南臨紫竹院公園,當考生比較煩躁的時候,我們建議家長陪考生去散散步,不見得和孩子嘮叨很多的話,只是在他身邊陪伴就行,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有助于考生焦慮情緒的緩解,還可以有助于考生睡眠。
二、動機過于強烈
有的同學認為:現在離高考越來越近了,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我拼了,于是廢寢忘食、手不釋卷。
這種做法是極為不妥的,其實,越臨近高考,拼的越不是智力,而是心態,看的是你是否有良好的心態。根據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動機強度和學習效果之間呈倒U型曲線,即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動機太強烈,反而得不到好的效果。高考是什么?高考的本質不過是一次考試,是一次有選拔功能的考試,從心理上不要把它看得過重,要以一種“平常心”去應考,這也是許多高考成功者的經驗之談。
三、漠視高考
有的同學認為:三年就這么過去了,成績一直也不理想,高考能考多少分就多少分吧,反正也不會再提高了,有了破罐破摔的消極心理,上課不集中精力聽講,極個別的學生甚至稱病在家,不肯來上課。
學生的這種心理其實是“習得性無助”,指的是由于個體連續的經歷失敗、挫折的體驗而導致個體對事物感到無法控制、無能為力,從而產生自暴自棄、喪失信心的心理狀態和行為。這種想法是極為錯誤的。我們們除了聯系班主任、家長,一起幫助他找到學習、生活中的優點,多方面鼓勵考生,同時讓考生進行自我們心理暗示訓練。如每天找出恰當的、激勵自己的話,比如,“我們行,我們一定行!”“我們狀態很好,能取得好成績”;穿自己最喜歡的、鮮艷的衣服,面帶自信的微笑,抬頭挺胸的走路;加快走路的速度;在路上遇到熟人,主動熱情打招呼; 經常聽振奮人心的音樂。找適當的地方大喊:“我們一定能行!”“我們是最棒的!” 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強必勝的信心。
以上是我們在進行考前輔導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小方法,愿我們們的每一位考生都能步入自己理想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