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楠 劉學冬
摘 要:1885年網球運動傳入中國,經過近200年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群眾的喜愛。而正手擊球技術作為網球運動的三大重要技術難點之一,對初學者關于擊球點的掌握、拍面角度的控制、揮拍的軌跡等都有著較高要求。本文將對筆者在經過長期實踐觀察后所總結出的網球初學者在握拍、站位、引拍幅度、最佳擊球點的選擇等出現的一系列常見問題進行闡述,圍繞正手擊球的動作要領,對正手擊球技術進行難點分析,從而提出適合網球初學者的正手擊球練習方法。
關鍵詞:網球 初學者 正手擊球 常見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c)-0118-02
網球自18世紀傳入我國,發展至今已近200年。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競技網球與民間網球都得到良好的發展。競技方面,我國女子網球已在國際網壇取得一席之地。另外隨著各大城市網球俱樂部的建立和網球比賽舉辦,使得民間網球也得到蓬勃發展。同時,校園網球場地的完善,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參加進來。但網球運動的自身對參與者身體素質要求卻相對較高,這也是許多初學者對于網球運動淺嘗輒止的原因之一。而初學者接觸網球運動的第一項技術就是正手擊球。若初學者可以第一時間掌握正手擊球的重點并及時糾正錯誤,這不僅有利于技術提高,這將使其在網球運動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樂趣。
1 運動前準備
1.1 身體素質
任何體育運動都離不開良好的身體素質,網球運動也是如此。良好的身體素質不僅能夠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也能夠在比賽中因自身原因減少的專項運動素質散失和能量消耗。與此同時還能夠減少運動員在比賽中減少意外損傷的幾率。身體素質也是運動員延長運動年齡,提升戰術水平和名次的基礎。所以初學者應對身體素質要有一定的重視程度。身體素質包括有氧能力,肌力與肌耐力,柔韌性以及關節活動程度
1.2 握拍方式及其影響
常見的握拍方式分為大陸式,東方式,西方式。當下大陸式多用于截擊,高壓,發球等技術。東方式握拍時,手腕處在比較舒服的狀態,不必強扭手腕。減少手腕損傷的可能性。靠身體力量可以對各式各樣的來球進行處理。西方式握拍有著很強的攻擊性,這種握拍方式要求學員應有備良好的對球的判斷力且能夠準確地把握擊球的時間,西方式擊球重視進攻性主動發力多。但不便于接低球。依次判斷,建議初學者從東方式入手,待到熟悉球感,可以自行判斷來球時,再根據自身感覺,更換握拍方式。
1.3 關閉式與開放式站位的影響
人們常以盆骨面對方向來確定站位方式,正對隔網為開放式,側對隔網為關閉式。關閉式站位的優點是他側對隔網,揮拍時的轉體更容易帶動后擺動作,從而達到有力地擊球[2]。很多新手不能精確掌握擊球點,隨揮動作控制球的能力也比較差,關閉式站位可以幫助他們更容易掌握這項技能。開放式站位的優點是在運動員具備一定擊球能力的時候,需要充分的時間去迎接下一次來球,所以建議新手從關閉式站位開始學習。
2 擊球過程
2.1 球感培養觀察中發現
經常接觸球類運動的同學正手擊球上手會明顯快于不經常接觸球類運動的同學。球類運動有一定的共通性,所以初學者注重球感的訓練,上手和提升的速度會加快。
2.2 引拍幅度
通常情況下引拍幅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太合適。引拍過大會產生擊球過高,過低或者擊不到球的現象,而引拍過小則會導致力量不足,產生下網或球打不深等現象,所以初學者要規范自己的引拍幅度,則可達到正手技術加速提升的效果。
2.3 手腕固定
現代網球拍重量通常是在260~350g之間,網球來球速度快,動能大。如果像羽毛球運動一樣靠著手腕去迎接來球,日后一定會對手腕造成損傷。推薦新手使用東方式握拍,握拍方式本身會使手腕感覺舒服,不必加入其他動作,達到迎接來球的目的。
2.4 準確盯球
盯球基本上在所有的球類運動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準確的盯球會使球落在甜點上,加上運動員給的力,會使球落在比較滿意的位置。他是精確移動到擊球位置,最佳擊球點的掌握和精準擊球的基礎。只有準確地盯球才會讓初學者建立起對最佳擊球點的直觀感覺,加快后期學習和提升的進度。
2.5 最佳擊球點
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擊球點,擊出去的球往往不會得到令人滿意的落點。找準最佳擊球點是能否擊好一個球的關鍵因素。擊球點的高度對初學者來說一般選擇球落地反彈后下降期的腰部或者稍低于腰部的位置比較合適。選擇球的下降期能增加準備時間和對球位置等的預判,降低擊球難度。
2.6 揮拍軌跡
因為揮拍軌跡直接決定球的方向和旋轉,所以揮拍軌跡極為重要。根據擊球的方法和接觸擊球的部位的不同揮拍會使球的軌跡不同。以球拍觸擊球的正后中部,球拍觸擊球的正后中部揮拍軌跡屬于平擊球;而用球拍觸擊球的底部, 揮拍軌跡是由球的后下方向前上方提拉呈月亮弧形的軌跡為上旋球。初學者以旋球或平擊球為主。
2.7 腳步移動
來球的角度和方向給很多初學者造成了很多困擾,很多初學者不約而同的問:究竟如何才能把每一顆球擊打好。在網球界,有句俗話叫做“三分靠技術,七分靠腳步”。用自己的感覺找對每一顆球的擊球點,然后就是腳步。充分移動到可以到達最佳擊球點的地方。然后以自己的慣性揮拍軌跡,加上適應情況的站位打法,一般情況下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擊球落點。
2.8 隨揮
隨揮使正手擊球的最后一步。擊球結束時,球拍因存在慣性,需要繼續揮出直至能量消失的過程。一般情況下是左手扶助拍柄,順勢揮向左肩上方的動作。動作結束時,拍頭一般情況下朝向地面。右手纏繞頸部,肘關節指向前方。隨揮動作極為重要,可以減少球拍能量對手腕以及肘關節損傷。雙手一起扶拍更能一定程度上加速減小球拍的能量,讓球拍更快的回到可控制狀態。因此,初學者更應該注意,在一直單手持拍是,左手協助隨揮的重要性。
3 反思
擊出的每一顆球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球下網,出界,或者沒有落在甜點上。這是提高技術的關鍵。究竟需要這么做,才會讓下一顆球不致重蹈上一顆球不滿意落點的覆轍。
3.1 引拍要早
引拍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每一顆球擊出的質量。很多初學者常見的問題就是引拍過遲,從而導致擊不到球或質量不佳。在前期擊定點球的同時,就應培養初學者對最佳擊球點的感覺。所以提前預判的引拍不僅可以加強場上對球的控制,也能在不慌不忙的練習過程中增加對網球運動的興趣。
3.2 根據來球角度控制身體重心
一般情況下,沒有積極調整的重心,擊球時往往會使球出界或是下網。練習過程中同伴拋球高低遠近可以通過自己積極的步伐移動和重心起伏來進行調整。總之在不同的調整中,可以找到最佳擊球點的位置,并得到滿意的落點,這是網球正手擊球乃至所有網球技術的目的。
4 結語
網球的正手擊球動作是網球運動的最核心,最根本的動作。也是整個網球運動的基礎。初學者在學習之前首先要明確其正確的動作概念,使初學者明確各個動作要點,在腦海中形成初步印象。此外球性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熟悉球的彈性和球點的特點是提升技術的有效途徑。在保證身體素質的前提下,還應加強身體姿態和揮拍軌跡的肌肉性記憶。在能夠控制揮拍路線和擊球時拍面角度時,再與判斷與移動至最佳擊球點共同練習,是提升的一大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 黃劍.淺析網球正手握拍方式的演變[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8(10):11-13.
[2] 郭洪偉.網球正手擊球關閉式步法與開放式步法的探討[J].科技信息,2007(31):319.
[3] 靳凱倫.如何快速掌握網球正手擊球技術[J].運動訓練學,2015,5(11):37,39.
[4] 賈永成.網球正手擊球技術難點分析及教法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9):279-280.
[5] 陶志翔.網球運動論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