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賀 燕鵬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人渴望高質量生活,確保自身健康,但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很多疾病趨向年輕化,人們希望有健康的身體投入到生活與工作中,對健康問題的關注也越來越多。體育教育專業與其他普通專業相比,更具特殊性,其強調學生個人的專業技能,需要在實踐教學方面注入更多精力,加強體育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在理論學習中鍛煉自身體育技能。本文將對體育運動與大學生身心健康素質的關系進行研究。
關鍵詞:體育運動 大學生 身心健康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12(c)-0209-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飛速提升,廣大人民群眾追求高質量和健康的生活方法,開始將更多的精力關注體育運動和自身健康問題。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可以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是現代人提升健康指數的最佳方法[1]。筆者將分別從高校體育教學現狀、促進體育教學創新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素質有效策略,兩個方面來闡述。
1 高校體育教學現狀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多種問題,具體而言,首先,教師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課堂主體性地位,降低了學生體育專業學習的熱情,不利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其次,高校對于師范類體育教育專業的投入較少,體育學科在基礎教育中占據的比例較小,導致高校在培養這一類師資力量時也沒有那么重視,減少了體育教育專業的資金投入,因此,學生訓練場地、實踐場地較少;最后,大多數高校未構建與體育教育專業相符的實踐平臺,學生的實踐機會被大大縮減,也降低了實踐的有效性[2]。
2 促進體育教學創新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素質有效策略
2.1 增強體育相關教學理念的革新性
依據現如今國內高校體育有關教學內相關的教學觀念缺少革新性這一缺陷,在對高校體育有關的教學實施革新期間,就應革新教學觀念。對于高校體育相關教學本身的認知觀念不能夠只留存在技藝運用這一方面,而應全方位意識到體育相關教學的必要性與全方位性。各大高校學校對于體育相關教學的目的應具備明晰性。處于將職業相關的教育當作引導這一觀念之下,實施高校體育相關的教學,應訓練學生自身的體育觀念,使其全方位意識到體育本身的必要性。在體育相關教學內不單應對學生自身的體育技藝實施鍛煉,還應增多理論常識方面的教學。借助合理的體育相關教學方式,激起學生對于體育本身的激情,訓練其對于體育相應的依賴。將職業相關教育當作引導這一觀念應一直實施于體育有關教學內,讓學生把握全方位增強自己素養的必要性,訓練其處于各大實踐內凸顯出自己的技能,與社會本身的進步相適應。
2.2 提升體育教師自身理念的革新性
處于高校體育相關的教學內,將職業有關的教育當作引導,倡導工學融合這一觀念,應持續革新體育教師自身的理念。處于高校體育有關的教學內,教師本身的準確引領無可或缺,為了全方位踐行將職業相關教育當作引導的高校體育相關教學革新,增強教師自身素養的鍛煉,革新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意義重大。提升教師自身的思想品德。教師要意識到自己擔負的關鍵重任,將訓練全能型體育人才當作教學目的,處于準確價值理念的引領之下開展體育相關的教學。增強教師本身的知識相關素養。工學融合,將職業相關的教育當作引導的高校體育相關教學革新,對體育人才予以了更多規定,所以,教師應以自己的素養與技能開展增強。教師要定時與其余學校內部的教師開展交談,持續補足自己的文化理念相關常識,使得自己的技能獲得增強。此外,體育教師還要持續引用新興的教學方式,憑借高效的方法激起學生對于學習本身的興趣,提升體育教學相應的成效。
2.3 有效豐富課堂內容,滿足學生自身需求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對某一樣事物有了興趣,總會甘心花費一定的精力去做好。因此,大學體育教師要讓學生在興趣中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大學體育內容較為單一,大多數學生每節課過去簽到后,就不再參與體育鍛煉。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豐富體育課堂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安排豐富的課程內容,比如班級女同學偏多,則可設置一些健身操、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比較適合女學生參與的體育課程,滿足女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需求。而男學生較多的班級,則多設置學生熱愛的體育運動,并適當設置高強度的運動,如長跑、俯臥撐、籃球、鉛球等。加強學生間的交流,同時還可以在交流過程中學習運動技能知識,掌握一門新的運動,給予學生接觸新的體育項目,培養自身體育鍛煉興趣,從而達到培養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
2.4 豐富現代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崗位適應能力
體育教育專業更加強調實踐教學,學校應致力于引進先進現代化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發展需求,構建“平臺化”+“模塊化”的教學模式[3],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構建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根據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階段特征以及學習規律,合理安排實踐教學任務與活動,堅持由簡單到復雜、低級到高級的教學原則,為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構建階梯式的教學平臺,促進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學改革。如教師可利用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體育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明白體育原理。同時,教師也可通過體育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競爭意識的同時,鍛煉學生體育技能,如舉行“4×100米接力競賽”等,使得學生在競賽中掌握跑步理論知識,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更好的理解體育精神。此外,教師也可選擇恰當的時間,進行教學模擬,讓學生充當“小老師”,講解某個體育知識點,通過教學模擬讓學生了解課堂開展方式,提升學生日后崗位適應能力。
2.5 培養高素質師資隊伍,增強全民體育意識
培養高素質師資隊伍是提升師范類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全民體育意識的增強,基礎教育對體育教師的要求逐漸提升,因此在培養師資力量時,必須結合市場需求,提升教師本身專業素養,從而為學生更好的做出示范,提升學生整體實踐能力[3]。首先,學校應合理調整體育教師的年齡、性別結構,多引進年輕體育教師,為學生帶來最新的教學理念與方式,推進體育教育專業的改革;其次,與其他兄弟學校進行合作,分享實踐教學方面的經驗,不斷更新體育實踐教學的方式,借鑒先進經驗,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通過師資培訓等活動,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樹立教師良好的實踐教學意識,將實踐活動貫徹在教學過程中;最后,將實踐教學與教師績效考核聯系起來,激發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發揮教師自身魅力,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提升學生整體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 結語
總而言之,各大高校應充分激發大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強身健體,另外還要培養他們終身體育思想,受益終身,大力革新體育有關教學的方法,持續增強體育有關教學的成效,讓學生構成終身體育這一觀念,進而提升其自身的運動技能與體育素質,促使學生獲得全方位進步。在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增進與同學的關系,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建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融合機制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7,38(1):84-86.
[2] 薩出日樂圖.高專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4(24):156.
[3] 馮展.“陽光體育運動”對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積極意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