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艷
摘 要:文章首先介紹“一帶一路”倡議下鼓勵對外合作與企業走出去的法規政策規定和資金支持,其次研究中國現行境外直接投資項下外匯匯出管理制度,最后分析“一帶一路”倡議下企業“走出去”與現行外匯匯出管理制度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一帶一路;企業走出去;外匯管理;外匯匯出
當前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于2013年開始提出并逐步推動實施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下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有利于更多企業參與到沿線國家建設,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水平,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便利中國企業“走出去”。
1 “一帶一路”倡議下鼓勵對外合作與企業走出去
1.1 法規政策規定
2015年3月我國官方公布了 “一帶一路”沿線的范圍,“一帶一路”橫跨亞歐非大陸,東邊以韓國為起點,西經中國、中亞國家至歐洲經濟圈,南過南海到印度洋,北通俄羅斯,所經之地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一帶一路”倡議鼓勵我國企業參與沿線國家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產業投資,并提供了相應的資金融通保障,如深化金融合作,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等。這些資金融通方面的工作成為我國法規政策下的明文要求,亦取得了重要進展。此外,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也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下提供資金支持的重要手段。
1.2 為“一帶一路”護航的資金支持
(1)絲路基金
絲路基金概念于2014年11月被提出并公布,于2014年12月在北京注冊成立為有限責任公司并正式運行,目前注冊資本為615.25億元人民幣,外匯儲備認繳65%,中國進出口銀行認繳15%,國家開發銀行認繳5%,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認繳15%。絲路基金可以進行股權、債權、基金貸款等投資,與國際開發機構、金融機構等發起設立共同投資基金,在“一帶一路”發展進程中尋找投資機會并提供相應的投融資服務,重點投資領域是基礎設施、產業合作、資源開發、金融合作等。2017年5月在北京主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政府宣布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
(2)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系2013年10月2日習近平在雅加達與印度尼西亞總統舉行會談時倡議籌建,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在內的21個國家參與,總部在中國北京,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2014年10月24日,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投行。2015年11月4日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批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的決定》。截止至2017年5月,亞投行有70多個成員國。亞投行定位為多邊商業銀行,向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彌補亞洲發展中國家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存在的巨大資金缺口,同時追求一定的投資回報。
(3)新開發銀行
新開發銀行最早提出于2012年,參與國有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總部在中國上海,啟動資金為1000億美元。2014年7月15日,金磚五國正式簽訂協議;7月21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正式開業。新開發銀行對金磚國家及其它發展中國家提供基礎建設的資金幫助,金磚成員國可能獲得優先貸款權。目前,新開發銀行已不再自稱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或可能未來時機成熟之時吸引更多成員。
(4)上合組織開發銀行
溫家寶2010年11月25日在杜尚別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第九次總理會議室上建議上合組織深化財金合作,研究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2013年習近平在上合組織成員國會議上指出,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和上海合作組織專門賬戶。2016年10月20日,我國有關政府部門人員表示要加快建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建立后將以共同出資、共同受益的方式,擴大本幣結算合作,促進區域經貿往來。
(5)中巴基金
中巴投資基金概念最早于2014年提出,2016年中國與巴西政府就成立雙邊投資基金再次商討。2017年5月30日,中巴擴大產能合作基金(下稱“中巴基金”)啟動儀式在巴西圣保羅舉行,于2017年6月1日正式投運,初始投資200億美元,中國和巴西在基金中的投資比例為3比1。中巴基金由中巴雙方共同出資、共同管理、共同決策、共同收益,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運作,重點投資基礎設施、農業、科技、制造業等領域的項目。
(6)其他
各國政府、地方、企業等在中國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及前夕,達成一系列合作共識、重要舉措及務實成果。其中,在金融合作方面,中國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設立中俄地區合作發展投資基金。中國財政部與6家多邊開發機構簽署了相關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并將聯合多邊開發銀行設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將提供2500億元、進出口銀行提供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提供支持。
2 中國境外直接投資外匯匯出管理制度
2.1 境外直接投資資金來源
中國現行法律規定,境內企業可以使用自有外匯資金、國內外匯貸款、人民幣購匯或實物、無形資產及經核準的其他外匯資產來源等進行境外直接投資。境內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所得利潤也可留存境外用于其境外直接投資。
2.2 境外直接投資外匯匯出管理制度
在外匯匯出方面,2009年實施的《境內機構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規定》要求境內機構首先就境外直接投資獲得境外直接投資主管部門的核準,然后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登記,同時說明其境外投資外匯資金來源的情況,最后憑核準文件和外匯登記證,在外匯指定銀行辦理境外直接投資資金匯出手續。
2014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人民幣進入貶值周期,資本賬戶開放加快,強制結售匯政策轉為意愿結售匯。中國進一步簡化對外商直接投資、境外直接投資的審批備案制度,除了對涉及敏感國家和地區、敏感行業的境外投資項目實行核準制之外,對其他境外投資項目不再區分投資金額,一律實行備案制。相應地,有關外匯管理的法律法規也更便利境內外投資。2015年6月1日生效的《關于進一步簡化和改進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的通知》同時取消了境內外直接投資項下外匯登記核準行政審批事項,改由銀行直接審核辦理境內外直接投資項下外匯登記。
然而,也正是2014年以來,隨著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分化,特別是隨著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并啟動加息,跨境資本流動開始轉向,國際資本開始從新興經濟體流出。中國2014年下半年以后經常賬戶呈現順差,但資本賬戶出現逆差,且資本賬戶逆差開始大于經常賬戶順差,跨境資本開始流出,外匯儲備由升轉降。截至2017年5月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降至3.05萬億美元,與2014年6月的3.99萬億美元峰值相比,減少接近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下降、人民幣匯率貶值引起了監管層到市場等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這種關注的表現之一是我國政府對直接投資外匯匯出方面的審查趨嚴,例如對于等值5萬美元以上(不含)外匯利潤匯出實行更嚴格的審核標準。而在境外直接投資方面,銀行對境外直接投資的真實性、合規性采取了進一步的加強審核措施。除應按規定提交相關審核材料外,境內機構辦理境外直接投資登記和資金匯出手續時,還應向銀行說明投資資金來源與資金用途情況,并提供關于境外投資的董事會決議或合伙人決議、合同或其他真實性證明材料。
3 “一帶一路”倡議下企業“走出去”與現行外匯匯出管理制度之間的關系分析
按照中國有關部門人員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的表示,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合作業務時,要嚴格按照東道國的業主要求,遵循國際慣例積極參與項目的招投標,與國際同行企業在同一個平臺上開展競爭與合作。也就是說,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并不享有特別待遇,需要遵守國際招投標的流程,并符合相關的條件。2016年5月6日施行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開發銀行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了境內銀行可為亞投行和新開發銀行兩國際金融機構開立NRA賬戶辦理外匯資金往來,且境內機構和個人與該兩國際金融機構之間的外匯收支應符合現行外匯管理規定等事宜。
可見,盡管目前關于中巴基金、中俄地區合作發展投資基金及其其他非人民幣資金池是否被視為“國際金融機構”從而在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走出去時需要符合現行外匯管理未見有明確法律規定,但從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的實踐來看,很可能該等資金池為境內企業提供的用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資金,均需要遵守我國現行外匯匯出的管理規定,在匯出時須滿足投資真實性、合規性的要求。
4 結論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我國境內企業合理配置資源與釋放產能,參與沿線國家工業化、現代化和提高基礎設施水平的建設,積極投身經濟全球化歷史進程。“一帶一路”下有相應的資金池為境內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持。作為走出去企業,需要關注并了解包括亞投行在內的新型多邊發展機構的運作機制,認識到目前我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對于該等資金池提供的資金支持在境內匯出時,需要符合我國現行外匯匯出的管理規定。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OL].2017-5-15.
[2]王有鑫,肖瑤.對外開放新環境下我國外儲下降原因、特點和趨勢[J].中國貨幣市場,2017(04):41-45.
[3]國務院新聞辦.介紹推進貿易暢通,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情況[OL].2017-5-10.
[4]潘功勝.中國外匯市場的政策框架及管理取向.當代金融家[J],2017(5):27-31.
[5]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OL].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