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紅
摘 要:土地執法監察部門在對違法的土地案件進行查處時,如果通過恰當的方法處置,能夠幫助政府安穩度過危機,使政府的公信力得到增強,使黨的執政能力進一步提高。但是如果采取不恰當的方法進行處置,則會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損害,使黨的執政能力被大幅削弱。當前一個時期,在某種程度上,土地執法監察具有處置突發事件和公共危機的屬性,而且其敏感性和政治性更加強烈,這無形中使執法監察工作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本文重點探討了土地執法監察難現象、原因及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土地執法監察;存在問題;對策研究
在保證土地管理各項法律法規實施中,土地執法監察是重要手段,能夠對土地權利當事人合法權益進行有效維護,能夠使家土地資產得到保護。目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普遍存在于土地利用與管理中,各類土地違法案件屢禁不止,嚴重地削弱了法律應有的權威,“執法難”成為我國土地管理中一個突出的問題。
1 土地執法監察難的現象
1、現象地方國土部門工作被動。按現行政策,很多農業結構調整用地已造成耕作層破壞、場地固化,但難以按照一般的建設用地管理。
2、垂直管理不徹底。土地所在經費、人員任免等各方面仍然受到鎮政府的牽制和干擾,這種半垂直狀態對基層土地所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基層土地所工作人員不僅肩負基層國土資源管理職責,又得注意日常管理工作不得“干擾”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部署,通常只是在這兩個選擇中進行平衡。
3、人員力量薄弱。巡查人員普遍缺乏電腦知識,實際工作中仍然普遍使用手工操作,基本不會利用電腦辦公,故很難在第一時間把違法用地的詳細資料信息如實提供給上級土地執法部門,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延誤最佳處置時間。
2 土地執法監察難產生的原因
1、“地方保護”。不客氣地說,影響基層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的根本因素就是地方政府所謂的“發展觀”和“政績觀”。當前很多基層地方政府都在大張旗鼓的搞招商引資,想方設法推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并要求各職能部門轉變觀念,強化服務,廣開綠燈。這種心情無可厚非,但相當多的基層政府卻只要“土地服務”,不要土地保護,更不要土地執法。有的“以租代征”,有的“縱容默許”,有的“瞞天過海”等等不一而足,探究一下近年來立案查處的土地違法違規案件,不難發現,除農民建房外,近乎大宗項目違法用地背后,或多或少地都隱藏著地方政府的身影。
2、國土資源執法權威性不夠。當前基層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缺乏權威性,工作人員沒有“強行權”,著裝也不夠統一,使行政當事人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嚴肅性認識不足。執法過程中,相對人威脅、對抗執法人員的現象時有發生。好多基層國土資源部門就創造性的開展“聯合執法”,與公安、檢察院等部門聯合,無非就是借助這些執法部門的權威性,震懾違法當事人。此舉有嚴重的“扯虎皮”之嫌,其行政合法性與合理性值得商榷。況且剛性執法部門受警力限制,不可能每次執法都派員參加,因此聯合執法效果也不夠理想。
3、體制不暢。我國的土地管理體制幾經變化,逐步從城鄉兩元化管理到城鄉一體化管理,從以地方政府為主的“塊塊”管理到目前所謂的“部分垂直管理”,應該說,在努力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但從實踐來看,管理體制改革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什么樣的違法用地能查、查到什么程度,什么樣的違法用地不能查,很大程度上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說了不算。那么,在這種體制下,要想嚴格依法管理土地,嚴肅查處土地違法行為,其結果可想而知。另外,這種體制還造成一種事實,那就是基層國土資源執法人員職業升遷通道狹窄,“垂上去”或者“垂回來”的呼聲很強烈。
4、責任不清。目前我國土地執法監察制度和規定不可謂不全,不可謂不細,對違法者的查處有經濟的、行政的、民事的、刑事的。對違法案件的查處有沒收的、拆除的、移送的,還有同紀檢、檢察、法院、公安等聯合辦案的。但聯合執法的意愿,只是國土資源部門的“一廂情愿”,目前基層土地管理基本上仍是“一家管、大家用”的局面,基層政府由于責任不在“自己”身上,只想發展要地,不想自我束縛,甚至消極執法、規避執法等,導致土地管理領域“執法難、難執法、法難執”的困擾存在。
3 對策和建議
1、完善管理土地的模式。當前基層土地所建設和管理上存在的許多問題都與體制不順有很大關系。為了進一步搞好國土資源管理和發揮國土部門的調控作用,應該實現真正徹底的垂直管理,基層土地所才可能真正發揮國土資源管理的前哨作用。搞好基層國土資源管理不僅要寄望于從上而下理順體制,還需要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上下功夫。各土地所均應成立黨支部,由所長擔任黨支部書記,開展組織生活,提高隊伍的思想覺悟,這樣不僅能在組織建設中擺脫鎮政府的某些干擾,而且能切實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進基層隊伍建設的全面發展。
2、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對土地違法問題的界定,土地監察局通過有效的發現機制和合理的審核機制就能做到;如何提出使地方政府接受的整改意見似乎有些困難,例如:某地方政府重新建蓋自己的辦公大樓,由于市區面積少,就在市郊通過審批,征用了一定面積的農用地。而實際竣工的大樓面積早已經超出了征用的土地面積。如果土地監察局發現問題,立即提出意見,要求地方政府以拆毀重建的形式縮小面積,地方政府肯定是不執行的。此時,很有必要與地方政府進行有效溝通,商量讓地方政府去其他的地方復墾,復墾費用并不完全從地方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中支付。
3、拓寬公開參與的信息渠道。隨著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規的出臺,地方土地管理部門就能不受制于地方政府行政權力,積極配合土地督察專員獲取最快、最真的信息;除此以外,還不妨考慮建立一個公民參與的監督體系,主要號召社會上的一些律師組織、評估機構、會計公司和公證機關等組成一個獨立而且專業的機構——土地監督聯盟,利用先進網絡技術,搭建信息平臺,設立問題論壇,讓有問題的公民在網上發帖咨詢。一旦問題確認屬于違法違規范疇,土地監督聯盟立即向土地督察局反映情況。
4、監督地方政府的土地違法行為。從司法上來監督地方政府的土地違法行為。這主要在于違法占用土地往往都有相對的受害人,如失地的農民,這時就需要法律來保障他們有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從而制約地方政府的土地違法行為。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讓受到損害的農民有權利向法院提起訴訟。而法院必須擺脫地方的影響,要真正站在依法辦事的立場,而不是聽命于地方政府。
5、加大土地監察員隊伍的建設力度。土地監察局是一個派駐地方執行監督檢查職能的全新機構,監察員的出巡代表著中央政府的形象,其行政執法監督的力度關系到我國最嚴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建設。因此,加強對土地監察員隊伍建設是首當其沖的。6、加強執法設備建設。土地執法監察需要遵循“預防為主、預防和查處相結合”的方針,實行上下聯動, 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就必須向基層土地所巡查人員配齊配全車輛、數碼相機、攝相機、PDA等執法監察工具,對本轄區的土地違法行為做到迅速出擊,及時發現,依法解決,把違法用地行為控制在萌芽狀態。必須在基層土地所加快推進科學化管理土地信息技術的應用,完善土地信息化平臺,實時更新土地資源各類數據庫,以土地資源信息網絡為依托,以標準、制度和安全為保障,形成互聯互通、貫穿上下的政務管理、決策和為社會服務的信息體系,讓基層土地所能更便捷地上報土地巡查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一寸土地依法、正確、合理的利用。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征用土地現象激增,不斷擴大的土地需求量對土地監察管理部門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加強土地執法力度,提升執法素質,完善和健全土地執法制度,使我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杜海霞;淺析土地執法監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村科技;2014(08)
[2]宋雙喜;盛大勇;土地執法監察工作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