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清 張斌
摘 要:公路作為我國物資運輸和國民出行的重要基礎設施,直接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的生活品質,這就對公路自身的品質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與此同時,混凝土以其優越的持久性、穩定性和強度成為了當前公路項目建設中廣泛應用的材料。本文主要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要點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為公路混凝土施工提供參考,提高混凝土施工效率,確保公路建設質量。
關鍵詞: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應用
混凝土路面施工直接打破了我國傳統公路建設的技術限制,同時推動了全新施工技術和現代化設備在公路工程建設中的應用。混凝土路面指的是將混凝土作為路面建設的主要材料,建設路面結構的路面修筑方法,隸屬較為高端的路面建設形式。當前,隨著我國公路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混凝土路面就成為了確保公路通行穩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建設方法,因此,對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要點進行分析十分必要。
1 配合比
根據公路建設要求和實地建設情況,配置最佳的混凝土配比方案,這是因為混凝土的配比合理性直接影響到路面的建設質量,這就需要重視混凝土配比。在實際配置過程中,以下因素會給混凝土配比造成重要影響:①技術以及人為因素;②原材料選擇或者材料質量因素;③施工環境因素和機械設備因素。在上述各類因素的作用下,會使混凝土路面在建設效果和質量上呈現出明顯差異性,這就需要重視混凝土配比作業過程。
2 原料選擇
選擇混凝土原料是確保混凝土路面建設質量的重要基礎環節,在選擇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規范:首先,確保材料在水化熱反應中能夠有效降低絕對溫度;然后,可選取優質外加劑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從而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最后,加強原料比例控制,確保其配置滿足公路的實際建設需求。
3 模板安裝
在采用混凝土進行公路路面的鋪設施工時,必須預先做好公路邊緣區域的模版安裝工作,從而為后期的各項施工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必須重視以下三方面問題:首先,定期檢查模塊。通過對模塊定期檢查的方式,及時發現模板彎曲或變形情況,從而對變形模板加以快速高效的矯正。與此同時,當遇見模板嚴重變形的情況,則需禁止施工人員將其納入到路面施工當中來,同時對模板的高度加以嚴格控制,確保其高度和混凝土板的高度相吻合;然后,模板需放置在平整基層上。在進行模板的安裝作業時,需將模板放置在經處理后的平整路面基層上,同時借助鐵釬沿著模板在基層外側打入到基層內部當中去,以此實現模板的加固作業。在此項操作過程中,必須注重對鐵釬間距加以嚴格控制,以防因攤鋪振搗發生模板變形情況,并采取水準儀對模板加以檢測和修正;最后,當完成混凝土攤鋪施工后,需將模板內側所包含的鐵釬抽出,同時確保支力結構的穩定性,并將緊密平順作為接面位置的質量檢測標準,避免發生接面凹凸不平的狀況。此外,在后期施工中,還需對模板下方產生的空隙區域用混凝土進行補充作業,以防在振搗中發生漏漿情況。
4 攤鋪和振搗
在進行混凝土的攤鋪工序時,通常會選用人工鏟反扣的施工方式來實施攤鋪作業,以此確保攤鋪達到平整效果,以防因耬耙和拋擲等作業方式造成路面凹凸或不均勻現象。與此同時,還需重視鋼筋安放作業,通過模板標記的手段確保混凝土板切割的準確性。在以上工序完成后,需采取機械與人工相結合的混合方式實施振搗作業,在進行振搗作業過程中,從而采取分層作業的方式,以防上下層粘連成一個整體,從而避免路面出現不平整情況,以此確保路面平整度達到工程要求標準。
5 澆筑
在進行公路路面的澆筑過程中,為了防止因公路坡度產生的材料推移情況發生,嚴禁在實施澆筑作業時進行加水處理,一旦發現存在原材料不合格情況,需及時退回,并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對影響澆筑質量的各項工序進行嚴格把控。例如,模板、鋼板的放置位置和保護層厚度必須符合公路建設的設計規定,同時,澆筑施工人員也必須對每一項澆筑細節進行仔細檢查,并將整個作業過程記錄在案。此外,施工人員還需確認混凝土上層凝固時間必須多于下層,以此避免路面裂縫情況出現。通常而言,在暴風雨等惡劣氣候條件下不適宜執行澆筑作業,以防因自然因素導致路面質量問題。
6 接縫施工
①縱縫施工。針對一次澆筑鋪設寬度低于路肩或是路面總寬度時,則可采取設立縱向施工縫的方式,進行攤鋪作業。在這一過程中必須確保施工位置和輪跡不會重疊,而此施工縫可接近車道線或與車道線重疊。然后,即可進行攤鋪作業,同時整項施工環節必須在監管人員的督管下進行,從而確保縱縫施工皮質。在振實作業中,需在模板的側面預留孔當中嵌入拉桿,使模板固定。當一次鋪設長度高于4.5米時,則需采依照車道的寬度對鋸切縮縫位置加以確認,從而確保縱縫施工質量。
②橫縫施工。橫縫施工主要源于路面攤鋪作業的間隔中斷時間高于30分鐘,在此為了確保兩個不同施工段的路面施工質量均達到一致標準,則需展開橫縫施工。在進行橫縫的設置作業時,需確保橫縫作業位置和路面噴而過張鳳或是伸縮縫保持一致,若因客觀原因導致二者無法重合時,則需采取螺紋傳力桿的方式進行施工作業,并根據施工需求調整模板長度,通常而言,模板長度需低于6米。
③施工縫彌合。在路面施工中,受人為因素、技術設備因素或氣象因素等條件的影響,導致混凝土路面澆筑作業往往無法連續進行,這就極易導致施工縫隙形成,此時,需采取以下三點措施彌合施工縫:首先,施工縫的預留位置需遵循施工方案來進行選取;然后,施工縫的位置需選擇在混凝土剪力較小的區域;最后,在進行施工縫的處理作業時,必須確保路面具備良好的銜接性和平整性。
7 混凝土養護
在進行混凝土養護施工時,考慮到路面的露天特性,需防止凍害給路面造成裂縫損害的情況發生,這就要求在冬季施工時,通過鋪設工程布或塑料膜的方式,對路面進行防凍養護處理,并在混凝土經過初期收縮過程后,于3天內完成養護作業。此外,還可于白天實施路面灑水作業,通常灑水的間隔時間需控制在2h,并隨著養護天數的延長而減少日澆水次數,但需確保日灑水次數高于4次。
8 路面壓平
路面壓平是關系到公路最終使用效果的關鍵步驟,這就需要重視以下三點內容:①保證施工穩定性。在進行初壓作業時,需結合路面設計和企業現有裝備,采用黑夜碾壓的方式進行壓平作業。與此同時,在實施碾壓作業時。碾壓機需僅隨攤鋪機設備執行碾壓施工,從而避免路面發生裂縫、推移等質量問題;②控制壓路機的行進速度。通常而言,壓路機的作業速度需控制在2.5km/h的區間范圍內,并確保碾壓速度緩慢、均勻,嚴禁發生制動、停止、倒退或掉頭等操作情況;③規范化操作。在進行壓路作業時,必須根據作業標準執行規范化操作,并要竭力避免長時間停車給路面造成不穩定影響。
9 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在公路施工中的常見問題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重點探索了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要點,從而提高混凝土路面施工效率,確保公路質量。
參考文獻
[1]楊立新.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5(9):137-139.
[2]賴金輝,楊家圣.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6(6):77-78.
[3]黃順文,羅誠.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12):130.
[4]鄧浩.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及質量控制措施[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22):90-91.
[5]李學峰.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運用[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