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宏大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隊伍的決策部署以來,我國專業(yè)社會工作取得了較快的發(fā)展,但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zhàn)。社會認同度不高、薪酬待遇偏低、歸屬感不強等都阻礙著我國社會工作者的職業(yè)發(fā)展,同時,我國社會工作者還面臨許多專業(yè)倫理困境,諸如:保密與知情權的沖突、案主自決與家長干預的沖突、專業(yè)關系與私人關系的沖突等。本文主要結合訪談對象在青少年社會工作領域的實踐,淺析我國一線社會工作者面臨的職業(yè)困境和倫理困境,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社會工作者;職業(yè)困境;倫理困境
1 緒論
(一)選題背景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建設宏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決策部署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七大之后,我國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制度建設穩(wěn)步推進,實踐探索不斷深入,發(fā)展了一支近20萬人的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隊伍。他們在提供專業(yè)服務、解決群眾困難、化解社會矛盾、推進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方面作用逐步顯現。鄭州市作為河南省省會,近年來大力支持社會工作的發(fā)展,但是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主要通過對鄭州市X機構青少年社會工作者的訪談,分析一線社會工作者面臨的職業(yè)困境和倫理困境,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訪談法和文獻研究法。訪談:訪談對象均為鄭州市X機構一線青少年社會工作者,主要采用非結構性訪談,內容主要包括: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工作中碰到的倫理難題、對整個行業(yè)的看法以及建議。文獻研究:重溫經典名著,收集和查看民政部相關政策性文件和指導性意見、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相關資料和鄭州市社會工作協會相關資料,同時盡可能多的閱讀近年來關于社會工作者困境的文章。
(三)創(chuàng)新與不足
以往對社會工作者的困境研究主要集中在職業(yè)困境方面,本文還著重分析了社會工作者面臨的倫理困境,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因為時間和精力所限,訪談對象較少,提出的對策和建議還不夠具體和深入。
2 一線社會工作者面臨的職業(yè)困境
(一)社會認同度不高
社會工作在我國起步較晚,雖然,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宏大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隊伍的決策部署以來,我國專業(yè)社會工作取得了較快的發(fā)展,但是,和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社會工作的發(fā)展進程還是比較緩慢。社會工作者被納入“專業(yè)人才”隊伍只是從制度層面肯定了社會工作者的價值,但是,就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同度還不是很高。社會大眾對社會工作的了解不多,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社會工作是干什么的,就算是知道的,對社會工作者的職業(yè)評價也不高,根本無法和教師醫(yī)生等職業(yè)相比。
現在大部分人對社工還不是很了解,特別是中西部地區(qū),最怕別人問的就是“社工是干啥的啊”。雖然,每次都費很大功夫給他們解釋社工是什么,工作內容是什么,但是,他們每次都記不住,而且對此也不是很感興趣。他們只關注你能為他們帶來哪些利益,并不在乎你是不是社工。而且,大家對社工這個職業(yè)評價不高,也缺乏應有的尊重和理解,有人甚至說“社工”就是“保姆”。(訪談對象陳述)
(二)薪酬待遇偏低
薪酬是指員工因被雇傭而獲得的各種形式的經濟收入、服務和福利。社會工作機構本來就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再加上機構收入主要靠政府購買服務,缺乏其他收入來源,所以,目前我國社會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普遍較低。就鄭州市來說,專業(yè)社工的平均收入也就3000左右,扣除房租、交通費、伙食費和每月必要的生活開支外,幾乎沒有剩余的錢,更別說攢錢買房買車了。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時間長,壓力也比較大,但是獲得的薪酬卻和付出嚴重不符。
工資低、待遇差,真不知道該不該繼續(xù)堅持下去?現在自己就是“月光族”,雖然吃喝不愁,但是也沒有積蓄,有時候還得靠父母救急。感覺周圍人的工資都比我高,同樣是奮斗兩年人家的工資都快過萬了,自己連人家的一半都不到。現在也二十六七了,就這工資水平,買不起車買不起房,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找到女朋友,說起來都是一把辛酸淚啊。(訪談對象陳述)
(三)歸屬感不強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歸屬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既是基礎性的需求,又是高層次的需求。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我國社會工作者的歸屬感普遍不強,歸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也就導致人才的大量流失。
說實話我已經有了離職的想法,周圍也經常有離職的同事,除了一些機構管理人員,一線社工離職率一直都很高。主要是找不到歸屬感,自己人在社工機構,但是服務都是政府購買的,去做什么服務都是政府說了算,如果競標不成功,甚至可能面臨失業(yè)的風險。另外,對這個專業(yè)也沒有多少歸屬感,什么事情都干,但是又感覺什么事情都可以去讓別的職業(yè)的人去干,真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訪談對象陳述)
綜上所述,社會認同度不高、薪酬待遇偏低和歸屬感不強是阻礙我國社會工作者職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通過訪談和查閱相關資料,發(fā)現除了以上三大障礙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影響著社會工作者的職業(yè)發(fā)展,比如家庭支持程度低、服務對象不配合、工作時間長壓力大、政府購買的限制、經常性的工作檢查以及職業(yè)發(fā)展前景不明朗等。
3 一線社會工作者面臨的倫理困境
(一)保密與知情權的沖突
保密意味著社會工作者在沒有得到當事人在知情的情況下給予的許可,不會向任何人披露從他那里獲得的資料。保密原則是社會工作實務中一個非常基礎和重要倫理原則。但是,在青少年社會工作實務中,由于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父母對其有監(jiān)護權和知情權,因此社會工作者在服務中面臨著保密原則與服務對象家長知情權的沖突。
小A是一個13歲的女孩兒,剛入中學時成績優(yōu)異,表現良好。但是從二年級開始,小A成績開始下滑,甚至出現逃課情況。家長多次教育卻解決不了問題,無奈之下向社會工作者求助。通過與小A真誠的談話,慢慢和她建立起信任的關系,也逐漸發(fā)現小A的問題極為復雜。據小A說,她在假期去網吧時認識了一位16歲的男孩,兩個人很談的來,逐步發(fā)展為男女朋友。男孩是網吧的助管,很早就輟學了,每天就在網吧里幫忙。自從交了男朋友小A就不能專心學習了,逃課也是為了去見男朋友。現在家里人對她談男朋友的情況還不知道,最后小A請求道:“一定要替我保密啊,家里人如果知道這件事一定會打死我的......”(訪談對象陳述)
(二)案主自決與家長干預的沖突
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倫理守則》指出“社會工作者尊重和推動當事人的自決權,協助當事人努力識別和澄清自己的目標”(1.02)。案主自決是社會工作者在開展服務時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但是,由于青少年社會閱歷尚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還不成熟,因而社會工作者在對青少年進行服務時會遇到家長的決定和青少年自己的決定有所沖突,或因種種原因完全由家長做決定的情形,案主自決受到家長干預的挑戰(zhàn)。
小B是一個15歲的陽光男孩,形象好氣質佳,被大家稱為“男神”。小B在學校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并獲得全校跳高比賽第三名的好成績,但是他的學習成績很差,他自己以及身邊的朋友都認為他不適合上學。一方面小B在課堂上根本聽不進去老師講的內容,經常坐在教室里發(fā)呆浪費時間;另一方面小B具有良好的身體條件,是學校籃球隊的主力,并且在圈內小有名氣。小B想轉學到體校,但是其父母卻不同意。小B找到社會工作者要求社會工作者幫助說服自己的父母,而小B的父母卻希望社會工作者能夠安撫小B,讓他繼續(xù)留在學校安心讀書。(訪談對象陳述)
(三)專業(yè)關系與私人關系的沖突
社會工作者與案主的專業(yè)關系主要聚焦在尋求幫助處理的問題上,社會工作者有責任幫助案主處理他的問題,一旦實現了預期目標,關系就會終止。但是,在我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特別是社會工作職業(yè)化發(fā)展尚未成熟之時,社會工作者難免會與案主產生私人關系。專業(yè)關系和私人關系的沖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案主無法識別專業(yè)界限,希望并容易與社會工作者產生親密的感情;二是年輕的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容易有過多的感情投入,導致專業(yè)關系結束后無法及時抽離個人感情。
小C是一個來自農村的9歲男孩,父母都在鄭州務工。以前小C一直在家里跟隨自己的奶奶生活和學習,去年奶奶不幸去世,父母只能把他接到鄭州。父母歷盡千辛萬苦,終于給小C找到了學校上學。但是,因為教育水平的地區(qū)差異,小C的成績很差,特別是英語。小C性格本來就很內向,再加上學習趕不上大家,生活上和大家共同點也不多,因此小C就越來越內向,最后發(fā)展成自卑和自閉,平時不敢和其他同學說話,一說話就渾身發(fā)抖緊張的不行。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yè)手法迅速和他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并通過專業(yè)疏導和訓練,幫助其慢慢告別了自卑和自閉,性格也越來越開朗。但是,整個服務結束后,小C也經常給社會工作者聯系,一放學就去找社會工作者聊天。小C得行為已經影響到了社會工作者的正常生活,但是面對這位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社會工作者又不忍心拒絕。(訪談對象陳述)
4 應對一線社會工作者困境的對策和建議
(一)國家層面
首先,國家應該加快對社會工作的立法進程,盡快建立健全社會工作法律體系。在法律層面對社會工作者的專業(yè)價值進行肯定,讓社會工作者成為像教師和醫(yī)生一樣受人尊重的職業(yè)。其次,國家應該加強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這也有利于提高社會工作者的薪酬待遇,讓他們無后顧之憂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時,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投入到社會工作專業(yè)隊伍中來。最后,國家還應該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體制,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是大勢所趨,也有利于促進整個社會工作行業(yè)的發(fā)展。但是,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政府部門不應該過多干涉和限制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內容,更不能讓社會工作專業(yè)服務成為迎合政府的“面子工程”。
(二)行業(yè)層面
首先,我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應該強化自己的存在感。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原中國社會工作協會)成立于1991年7月,但是存在感卻不是很強,過分依附于民政部門,其會長也一直有民政部門的領導兼任,有的省市還沒有成立相應的社會工作協會,以河南省會鄭州為例,直到2016年11月才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成立鄭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其次,我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應該加強對行業(yè)標準的制定。目前我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只是制定了概括性的《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社會工作者守則》,對社會工作者至關重要的倫理守則都沒有制定,更別說其他一些具體的行業(yè)標準和服務守則。最后,我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還應該積極發(fā)揮服務功能,為我國社會工作者爭取更多的權益,不斷改善社會大眾對社會工作者的偏見,進一步提高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環(huán)境、薪酬待遇和社會認同度。
(三)高校層面
首先,高校應該加大對社會工作專業(yè)的招生宣傳,讓更多的考生認識和了解社會工作專業(yè),吸引更多更優(yōu)秀的考生報考這個專業(yè),而不是讓其成為被調劑的專業(yè)。其次,高校應該重視社會工作專業(yè)學生的實務教育,社會工作是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專業(yè),在日常教育中不能僅僅重視專業(yè)理論的教育,還應該重視專業(yè)服務技巧的教育,并嚴格實習課程,讓大家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最后,高校社會工作專業(yè)的教師還應該重視對本土化社會工作理論的探索,目前我們學習的都是一些西方的社會工作理論和教材,缺乏本土化的專業(yè)理論和教材,因此,高校社會工作專業(yè)的教師應該加快建立本土化的社會工作專業(yè)理論,逐步健全社會工作專業(yè)教育體系。
(四)機構層面
首先,社會工作機構要不斷堅持和完善督導機制。社會工作督導機制能有效促進社會工作者的成長,特別是對年輕的社會工作者,督導也可以以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幫助年輕的社會工作者更好的應對倫理困境。其次,社會工作機構應該更多的爭取社會資源。不能僅僅依靠政府購買服務,還應該通過慈善組織和基金會獲得一些資金支持,這樣不僅有利于機構的發(fā)展,也可以提高一線社會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再者,社會工作機構還應該加強對社會工作者的培訓,特別是社會工作倫理方面的培訓,讓社會工作者少受倫理困境的折磨。最后,社會工作機構還應該重視內部文化建設,讓社會工作者在機構內找到存在感和歸屬感,不斷提升內部凝聚力和向心力,降低社會工作者的流失率。
(五)自身層面
首先,社會工作者應該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只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保持對社會工作的熱情,才能將困境看作是對自己的磨礪。而且,要經常“照鏡子”反思自我,找出產生困境的自身原因,并及時克服。其次,社會工作者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知識儲備提升服務水平。青少年社會工作者面臨倫理困境時之所以感到舉足無措,就是因為自身知識和經驗的不足。社會工作者只有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才能更加合理的應對倫理困境,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最后,社會工作者之間還應該加強交流和學習。社會工作者在碰到各種職業(yè)困境和倫理困境時應該加強與其他社會工作者的交流,特別是優(yōu)秀的社會工作者,從他們那里獲取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5 結論與思考
職業(yè)困境和倫理困境并不是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遇到的小概率事件,而是我國社會工作者都會面臨的問題。鄭州市X機構青少年社會工作者面臨的困境很有代表性,認清這些職業(yè)困境和倫理困境,并通過國家、高校、行業(yè)、機構和自身層面的共同努力,逐步解決這些困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把專業(yè)工作建立在合理的價值基礎上,更重要的能留住人才,促進整個社會工作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注釋
[1]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guī)劃(2011—2020年).民政部社會工作處
[2]拉爾夫·多戈夫.社會工作倫理實務工作指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06)
參考文獻
[1]王思斌.社會工作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3)
[2]王思斌.MSW教學案例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01)
[3]陸士楨,王玥.青少年社會工作.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09)
[4]拉爾夫·多戈夫.社會工作倫理實務工作指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06)
[5]黃建偉.加快探索中國特色專業(yè)社會工作發(fā)展道路.中國社會工作.2016(05)
[6]江婭.社會工作中的倫理困境和價值沖突.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01)
作者簡介
蔣澤林(1991-),男,漢,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