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璇
目前就整體而言,課程改革在課程教學層面正朝著理想的方向不斷前進。但由于一些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存在偏差,以及學習探究的不足、實踐經驗的缺失,導致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無效、低效的現象,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堂改革的關鍵。本人在近二十年的小學品德教學工作實踐中,通過不斷學習、探索,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現就如何轉變教學行為,提高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個人的見解。
一、創設情境化的開頭,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見做任何事開個好頭十分重要。同樣,品德課開個好頭,整節課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開頭是激起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源泉,是讓課堂活躍起來的前奏,它影響著一堂課的成敗,老師要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渲染氣氛,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發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使學生想聽下去,急于聽下去,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最佳求知欲亢奮狀態。
如教學《和誠信交朋友》一課時,我通過創設學習伙伴“白海豚”和同學們一起玩一個小游戲的情景:讓學生閉上眼睛在音樂聲中為畫好的圓圈涂上顏色,音樂停止后停筆并睜開眼睛,展示自己的作品。當學生為效果各異的涂色圓圈而議論紛紛時,我采訪學生:“涂色時你是否遵守白海豚提出的游戲規則?是否有睜開眼睛?”進而揭秘該游戲是心理學家測驗人是否講誠信的心理測驗,從而引出“誠信”這一話題,讓學生談對誠信的理解,再讓學生為自己在游戲中的誠信行為做評價。這一活動使誠信話題的探討、對誠信的認知基于愉快的游戲活動之后,讓教學寓教于樂,潤物無聲。
在實際教學中,如果經常采用同一種方法創設情境,會顯得單調乏味,讓學生感到厭倦,所以教學的開頭部分要靈活地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除了游戲、音樂,還可以用故事、啟發談話、小品表演、謎語等方法導入,也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活動為主線,體現課堂內涵
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活動的靈魂所在,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我們在引出和開展一個活動時,要做到活動清晰,目標明確。究竟從中要激發學生哪種情感,生成或改變哪些態度,培養什么行為習慣,使學生知道和掌握哪些知識技能,關注哪些過程,學會什么方法,教師都要正確運籌、恰當把握。
如教學《我和誠信交朋友》時,我通過設計讓學生針對 “小蘭為了守信用,冒雨在約定的地點等候同學,結果因淋雨而發燒”的事例進行辯論:小蘭這樣做值不值得?并假設自己是小蘭,會怎么處理?學生經過一番辯論和交流后,懂得了“當講誠信和現實有沖突時,要懂得靈活處理,既要做到講誠信,又要保護自己。”這一道理,也落實了“培養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教學目標。
當然,我們教學中設計的活動,其過程一定不能偏離活動目的,否則就會進入誤區。一句話,我們不是為活動而活動,為交流而交流,而要講究活動的價值取向的,只要這樣,才能把每個主題的價值內涵充分地凸現出來。
三、從現實生活出發,促進經驗的提升
實施品德課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區,達到教學內容的生活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樹立“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觀”。根據教材內容,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努力開發和利用與兒童生活有關的一切資源,挖掘學生活生生的生活資源作為鋪墊,讓教學內容貼近兒童生活,教學活動延伸到兒童生活。通過引入生活事件,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在學生的思想認識與生活的溝通之間架一座橋梁,把學生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組織起來,使教學素材取之于生活,使課堂教學生活化。
如教學《沒有規矩 不成方圓》 時,我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過的因為不守規矩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事情,夸夸身邊守規則的人等。引發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談生活的體會,幫助解除部分學生平日遇到的困惑,從而使孩子在提高認知的基礎上也促進了經驗的提升,也體現出“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可變性、發展性”這一教學行為的轉變。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思維是活躍的,情緒是飽滿的,收獲是滿滿的,成效可喜。
四、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鼓勵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揚,小學生更是如此。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會賞識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鼓勵;應拿起表揚的武器,幫助學生維持積極的情緒,樹立我能行的信心。當然,對于回答不確切,答非所問的,也要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以到達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現在課堂上大多數教師能及時給予學生評價,但有的教師評價語太籠統,不論學生如何回答,總是簡單地重復著“說得真好!”“你真棒!”這樣,學生并不清楚他的回答到底好在哪里,時間一長,這樣的評價就會失去激勵作用。教師應運用好教學評價手段,認真傾聽學生的話語,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和學生進行心靈真誠的對話,使他們能在評價中認識自我,體驗成功,發現不足,不斷完善自我,促進道德認識的發展,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們學校一位陳老師的課堂評價非常有針對性和指導性,如“你的想法很有特色,但偏離了這個問題,換一個角度想一想,或許會有新的發現。”“你的發言很有見地,讓我佩服!”“你能聯系實際,大膽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老師替你感到驕傲!” ……陳老師的評價用語非常豐富,而且用得很具體、很恰當、針對性強又富有激勵性。
總之,在今后的品德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重視激發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各項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生活,關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有效地評價學生,凸顯教學的有效性,努力打造學生全員參與,人人收獲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