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龍
一、引言
我國人口規模較大和人才選拔機制的特殊性,導致我國的學生要比其他國家的學生本身就承受更多的學業壓力。有研究發現,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低,約有16%~2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癥狀(劉賢臣.1997)。另有研究發現,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障礙患病率大概在21.6%~32.0%(楊宏飛.2001)。此外,隨著學校和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我國中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數也在呈上升趨勢(周達生,戴梅競.1993)。這些研究數據都表明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珍珠生”從高一就開始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和親朋好友,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特殊的年齡階段和特殊的社會環境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心理問題。本研究計劃使用《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對高一“珍珠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做一個評估。
二、方法
1.工具
量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
測驗平臺:北師大輔仁心智心理測評管理系統V4.58.4
數據分析:SPSS21.0
2.被試
主要研究對象是高一珍珠生共100人,實際得到89個有效數據,其中男生35人,女生54人,所有被試都在15~17歲之間,效度量表的總分均未超過7分。
三、結果與分析
1.描述性統計
被試男生35人,女生54人。根據所得數據,91.1%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良好,樣本只有學習焦慮水平超出常模鑒別分數。
2.篩查結果
根據量表的篩查標準,最后發現樣本中超過一半被試可能存在學習焦慮,需要引起重視。除了學習焦慮外,自責傾向、過敏傾向和軀體癥狀檢出率也比較高。
3.性別差異
通過男女生對比發現,女生樣本群體的各項平均數均高于男生,其中學習焦慮、社交焦慮、孤獨傾向、恐怖傾向和沖動傾向,女生標準分數都顯著高于男生。
四、討論
1.整體心理健康狀態分析
從篩查結果看,91.1%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良好,結合表二總分檢出率為6.7%。高于張樂的1.08%和仝文的研究結果2.34%,低于張勁松研究的上海學生的16.7%。雖然由于被試情況、地域、文化有差異,但是相比其他地區的檢出率,珍珠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還是比較差的。說明還需要進一步關注珍珠生心理健康問題,并通過一些手段進行干預。
2.各分測驗結果分析
從各項分測驗的情況看,珍珠生的學習焦慮水平很高,平均數達到8.08,檢出率達到了52.8%。這個結果比其他研究要高,比如仝文的研究學習焦慮得分為8.19,檢出率為49.12%,譚暉2004年的研究發現高一學習焦慮的分為4.4,高中總體檢出率為4.5%,張樂的研究的高一被試群體學習焦慮為4.89。綜合分析,導致學習焦慮很高的原因可能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本身初中成績比較好,對自己學習方面的要求比較高,學習焦慮易感性就比其他同學高。
(2)學生遠離家鄉,遠離親友,家庭的期望、老師的期望等都給他們添加了很多心理壓力。
(3)新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都會帶來很多問題,在面臨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給他們提供的心理支持。
(4)周圍都是各個地區過來的優秀學生,學業上的競爭要比初中階段更激烈,學習環境帶來的壓力本身就很大。
其他項目檢出率較高的有:軀體癥狀(25,28.0%)、過敏傾向(20,22.5%)、自責傾向(17,19.1)。這些被篩查出的學生也需要引起重視,尤其是心因性軀體問題。
3.男女生差異比較
女生群體無論是測驗總分還是每個分測驗都比男生要高。其中測驗總分、學習焦慮、社交焦慮、孤獨傾向、恐怖傾向、沖動傾向等幾個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這個結果和前人研究基本相同(鄧穩根,雷良忻,曹伴好.2002;王小新.2002)。
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方面女生青春期特殊的生理變化可能會引起一些認知誤區和情緒問題,如果在青春期早期缺乏成人的指導可能會導致她們長期處于焦慮狀態,導致自卑,引起恐懼。第二個方面,女生可能在學習、生活、交往過程中比男生更注重個人形象,更敏感,更容易捕捉到負面信息,日積月累可能會導致心理問題。第三個方面,男生可能更不愿意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來,所以在測驗的過程中,回答某些問題可能比較保守,這一點需要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驗證。
五、結論
(一)高一珍珠生樣本MHT心理問題檢出率為6.7%,91.1%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良好。
(二)分測驗中52.8%的學生存在學習焦慮,軀體癥狀、過敏傾向、自責傾向幾個項目的平均分數雖然不高,但篩查出來的人數比較多。
(三)女生群體無論是測驗總分還是每個分測驗都比男生要高。其中測驗總分、學習焦慮、社交焦慮、孤獨傾向、恐怖傾向、沖動傾向等幾個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