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紅燕
家長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兒經驗,是幼兒園教育經驗的來源;家長不同職業背景與興趣愛好為幼兒園提供了豐富的知識來源。如何讓家長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調動家長助教的積極主動性,豐富和拓展課程內容,我園進行了一系列實踐和思考。
一、家長助教行動的表現
(一)承擔獨立的教育活動
把一些專業上有替代性的,能彌補教師專業缺陷的家長請到幼兒園來,在教師指導幫助下,發揮他們的職業、興趣以及專業優勢,獨立承擔教學活動中的某項內容。如“國際警察日”交警叔叔進課堂的活動,就是請的大三班葉志成的爸爸到幼兒園來,利用他交警的職業特點為孩子講解交通文明知識,開展摸擬情景練習等。“世界地球日”的活動,是中一班朱星宇的爸爸到幼兒園來,利用他環保局的工作性質為孩子們講解我們的環境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要愛護環境,如何愛護環境,并以身作則帶動其他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在幼兒園周圍撿拾白色垃圾,以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愛護環境、人人有責。 還有“愛牙日”“愛眼日”“植樹節”“國際護士節”等活動,都是請有專業特長的家長到幼兒園來助教,以他們自身的優勢,承擔教學活動中相對獨立的教育活動。
(二)參與綠色園本課程的開發
根據家長不同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邀請他們參與不同的主題課程的開發。比如在“紅巖汽車”這個主題活動中,紅巖汽車廠的家長積極為幼兒介紹紅巖汽車歷史沿革和紅巖汽車人的精神品質,帶領幼兒進廠參觀生產車間和展覽館,向幼兒講解汽車車型、車標、顏色、外形結構,以及它的作用和用途等,繪畫能力強的家長與孩子一起精心繪制紅巖汽車繪本,目前已經創作了3本紅巖汽車繪本。實做能力強的家長教孩子們利用木頭、紙板、陶泥等材料制作紅巖汽車模型,利用紅巖汽車零部件教孩子搞手工制作等。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活動進行實時記錄,以協助教師完成紅巖汽車項目教學記錄。在《金燦燦的稻谷》和《麥動》的主題活動中,農村的家長教孩子認識鐮刀、打斗、斗架、篩子、刮耙等各種農用工具,指導孩子如何收割、晾曬稻谷和麥子。烹飪技術好的家長教孩子做米糕和面食等。米糧店的家長向孩子介紹各種各樣的大米和面粉。還有“茶鄉情”“植物標本”“野菜的秘密”“竹燕窩”“四月槐花香”等主題活動,家長助教都參與其中,以實際行動參與幼兒園綠色園本課程的開發,豐富了課程內容,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三)開發協調各類資源
在我們的家長助教中不乏男性家長,他們的社會資源廣泛,又善于協調,為我們開發自然資源、協調社區場所、實踐基地,供幼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男性家長的支持和幫助下,相繼開展了龍水湖松林坡的親子拓展活動,參觀大足昌州古鎮、消防隊、登云部隊等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所要用到的地方、車輛、物資等都由男性家長助教出面協調,并全程保護幼兒的安全,為幼兒的社會實踐活動筑牢了安全屏障。還有組織一些有愛心、教育觀念又好的家長成立愛心幫幫團,到偏遠山區、農村幼兒園,去開展送教、支教活動。
二、促進家長助教行動的有效手段
(一)開放多種活動,吸引家長由觀摩到參與
幼兒園原有的親子活動比較單一,每月15日固定為家長開放日,在家長開放日期間,家長只是幼兒園教育的觀摩者,參與程度并不高。課題研究啟動后,幼兒園向家長開放了更多活動,并邀請家長共同策劃、一同參與,如趣味運動會、玩轉小型器械、我的游戲我做主、戶外野趣游戲、農具變玩具、勞動也快樂等特色戶外活動,實現了家長由活動的觀摩者到參與者的角色轉變。
(二)利用各種節日,促使家長從參與到合作
在實施綠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幼兒園經常利用傳統節日邀請家長到園開展節日活動,如元旦包湯圓、打糍粑,三八婦女節煎雞蛋,清明節采摘清明花、做清明粑,端午包粽子,中秋節做月餅……共同傳承中化傳統文化。還利用“國際警察日”“世界地球日”“愛牙日”“愛眼日”“國際護士節”等12個世界節日, 邀請家長到園承擔獨立的教育活動。實現了家長從教育參與者到合作者的角色轉變。
(三)開發園本課程,激發家長從合作到開發
實施綠色教育開發園本主題課程以來,家長助教功不可沒。在開發“我愛紅巖汽車”的主題課程中,家長助教把枯燥難懂的紅巖汽車知識講得生動活潑,還創編了紅巖汽車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車城文化;在開發“食育課程”的主題課程中,家長和幼兒一起走進巴岳山挖野菜、制作葉脈書簽、包槐花餃子、煮桑葉粥;在開發“樹葉探究”主題課程中,家長和社會人士一同參與采茶、制作茶葉、采集植物、制作植物標本等。充分利用周邊自然資源和社區資源,開發園本課程,實現了家長從教育合作者到課程開發者的角色轉變。
三、家長助教行動的收獲
(一)彌補教師特殊領域知識的不足,促進教師自我提升
我們教師要全方位地對幼兒講解各種知識是非常困難的。而受到邀請的家長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色、職業特長,發揮了他們的專業知識,彌補了幼兒教師對其他特殊領域知識的不足,家長助教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和共享經驗的機會,教師可以學習家長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與家長進行情感交流、觀念共享、資源互補,由此產生教育行為的相互碰撞,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長助教的最終目的是給幼兒更全面的教育。爸爸媽媽來園上課,極大地開闊了孩子的知識視野,對增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新鮮感都有很大益處。尤其是“爸爸老師”身上大多具有勇敢、無畏、獨立及堅強的意志品質,將“爸爸老師”引進課堂,無論是在對幼兒的意志品質還是氣質方面都會有很大地改變。他們從事的職業更是豐富多彩,藴藏著極大的教育資源,為幼兒積累豐富的生活、社會、職業、知識等經驗提供了保障,也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幼兒更加全面地發展。
(三)實現了幼兒園和家庭的深度合作
通過全面開放幼兒園活動以及園本課程的開發,家長由以前的參加活動,到現在的提供資源、協調關系、策劃組織活動、參與課程的開發。推動了家長從教育旁觀者到教育參與者、教育合作者、課程開發者、教育評價者的角色升級,實現了幼兒園與家庭、社區的深度合作,家園、社區教育已經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