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丹
教學智慧主要表現在教學技能和教學理論的實際運用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師,需要的具備一定的教學智慧,只有自身文化功底深厚,才能在教學課堂上充分展現出教學智慧。
一、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智慧的含義
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智慧是根植于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機 智而靈活采用課堂中一切有用的教學資源來實施課堂教學(包括學生的奇怪問題、課堂中的突發事件),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自主探索、創造發現,教師使學生豐富知識、獲得學習技能的能力是一種教學智慧。
二、教學智慧的表現方面
1.情境性的教學智慧
形象生動的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教師智慧的情境性,指的是教師能夠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從而營造一種情景化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探究能夠在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下進行。教學智慧的情境性要求學生對課堂的主動參與,并且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通過時間觀察來消化知識、認識知識。根據課本內容創設情境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具備先進的創造性思維,交教材中的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現象有 機結合,把知識轉變為具體的情境,具有教學智慧的教師都善于把生活情境結合到教學內容中。對語文教材內容情景化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在生動教學中發現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踐探 索來提升自身觀察和提問的能力,不僅活躍的課堂的教學氣氛,學生們的視野也變得開拓起。
2.藝術性的教學智慧
對于教師來說,理解教學問題是講課的一種科學能力。但是對于富有智慧的教師來說,其教學方式和角度,完全成為了一種藝術,因為語文教學除了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毋庸置疑,每一位教師都希望自己擁有引人入勝的教學魅力,都想用自己優秀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在小學語文課上,教師應該及時“抓彩”,隨機應變,讓我們的每一堂課都能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3.精心設計問題的教學智慧
(1)關鍵內容處提問
關鍵內容是指對全篇課文有牽一發動全文,或是學生不易理解的疑點、難點等。關鍵的內容往往是閱讀教材中能體現中心思想的點睛之筆。教中的“題眼”,詩歌中的“詩眼”,教師抓住“文眼”,再分析全文,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蘊含文句處提問
在了解課文中,有許多句子的含義是很深的,常常隱有作者的寫作意圖,有許多句子很含蓄,往往表現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及至文章的主題,也有些句子,字面意思一目了然,然而細細品味,即意味深長,耐人尋味,還有些句子看上不難理解,但聯系含文則有“一石二鳥”的作用。教師若能準確抓住重點詞句,并進行適當的歸納綜合,設計的問題,必能引導學生透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使“文”與“道”的教學融為一體。
(3)在關鍵處追蹤提問
在教學中,教師切忌隨便使用問答,因為這樣簡單的問答式,不但不能激起學生的思維,反而會使學生的思維產生抑制。有了矛盾才有思維能力,教師在提出第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以后,要順著思路層層深入地追問第二個、第三個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附著這樣的提問逐步趨向深化。 追蹤提問法,要求教師在講課時,要指引學生對文章曲折回旋的妙處,尋根問底,要創造問題的情境,設置疑難的條件,引導學生去冥想、沉思。
總之,掌握好有效問題的藝術和技巧,是正確進行閱讀教學的關”地學習語文
4.暗示性的教學智慧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暗示性教學智慧可以理解成教師通過暗示引出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在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的同時,借助動作、道具、語言之類的多種暗示來糾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方法和途徑向學生傳遞信息,通過暗示來傳達自己對學生的關懷和愛護,只有 這樣才可以解決學生之間認知差異所產生的隔閡。
習總書記指出:“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名師出高徒,智慧就是力量。唯有智慧型教師才跟得上日新月異的形勢,以淵博的學識和專業的水準奠定堅實的知識根底,培養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喚醒沉睡的潛能,點燃人生的夢想,塑造美好的心靈,堅定崇高的信念,為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成尚榮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識教育,從知識教育走向智慧教育,從培養‘知識人轉變為培養‘智慧者,用教育哲學指導和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領教師和學生愛智慧,追求智慧。”智慧關乎人生。課堂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學習、處世、生活的智慧。教師要用自己淵博的學識、寶貴的經驗和人生的智慧去喚醒沉睡的潛能,點燃人生的夢想,讓學生獲得創造的靈感、智慧的靈光,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教師擁有教學智慧,面對突發狀況,才能淡定從容,隨機應變,綻放出智慧的光芒,釋放出燃燒的思想,產生直抵心靈的力量,引領學生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