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一、博物館展覽中虛擬現實技術的定位
博物館展覽中虛擬現實技術的定位應基于展覽本身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例如北京文博交流館坐落于智化寺古建,在布展時面臨文物流失、古建知識專業性強、展示內容深奧等方面的困難。如果沿用博物館“文物+說明牌”的傳統展覽手段顯然是無法滿足觀眾需求,為此,我館在本年度改陳中充分考慮到這點,將科技融入博物館文物展覽展示中,從而使博物館展覽展示成為文物再現+立體+多方位的展示,不但實現了從不同角度來展示智化寺文物,而且運用了虛擬現實技術,極大豐富了展覽內容與形式,更完善地詮釋了展覽的內容。
我館根據展覽內容,將流失的文物,采用虛擬現實技術手段整合信息,補充資料,再現文物原貌,打破時空限制,逼真展示其欣賞價值。科技不但分擔了展示文物、展板、展柜的壓力,也使展覽內容更豐富,激發觀眾參觀興趣,在玩樂中感知中國傳統文化收獲。
二、博物館虛擬現實技術展示的規劃
博物館虛擬現實展示規劃的好壞直接影響其在展覽中發揮的作用。虛擬現實技術展覽規劃中需要統籌考慮項目預算、可行性分析、場景設計、展覽內容及形式設計方面因素。
(一)項目預算
我國博物館基本是財政撥款,虛擬現實技術項目預算不能一把抓,應有主次輕重之分,因為展項預算的多少直接決定了設備的選型和展示方案的制定。比如我們設計一個聽古樂環節,如果該展項的內容比較重要或預算充足,可以考慮設計成融入京音樂表演的整個場景或布展中多點展項,如增加聽故事、聆古樂、賞發音、譜古曲等多內容,給觀眾帶來更好的互動體驗;如果展示內容比較簡單或預算有限,可以考慮設計成聽故事少內容,結合京音樂現場表演進行補充。我館在新展陳設計中會優先采用較好的互動體驗設備,例如:VR眼鏡等,而對于展示內容比較簡單且以觸摸屏形式就能完整呈現的項目,我們則主要選用性價比較高電子屏幕設備。
(二)可行性分析
根據預算數額確定好相應的虛擬現實技術展示方案后,需要結合現場布展環境對采用的虛擬現實展示方案可行性進行認真的分析、論證,確保其可以達到與其設計的展示效果。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可行性分析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因使用的設備和使用的環境不同而不同。例如:該虛擬現實技術展項用到的VR眼鏡與投影設備,那就要考慮VR眼鏡的數量與觀眾人數以及安裝位置,而投影設備要考慮安裝方式、投影距離和投影流明等因素,已達到良好的虛擬現實視覺效果;再例如:音頻設備需要考慮展項的建聲設計,以達到良好的聲學效果,其中建聲設計需要考慮裝修安裝設計和音頻設備本身的選型,裝修的結構和選用的材料將直接影響聲場的均勻度和反射等。
(三)場景設計
展廳布展的場景設計要在突出展示內容的前提下盡量兼顧虛擬現實展示的需求,爭取而二者完美結合在一起,避免生硬地套在一起。很多博物館展覽中的虛擬現實展覽設計方案很好,設備也先進,但虛擬現實技術設備的安裝位置給人的感覺是有點破壞了整體的展覽效果,尤其是古建筑。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場景設計這一環節沒有好好考慮,因為場景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因使用的設備不同而不同,場景設計過程要在突出文物展覽內容與虛擬現實技術展覽可行的前提下盡量隱藏設備,使其融入場景之中,給觀眾“只聞其聲,不見音箱;只見其影,不見投影”的視聽效果。
(四)展覽內容及形式設計
博物館虛擬現實展示的內容應是對展覽已有文物或圖文的正確補充,需要注意的是虛擬現實展示內容的科學性。尤其我館是古建筑風格,那展示的形式就要采用古典風格,以便二者協調統一。此外,還應該重視色調、燈光等因素的控制,才能更好地表現展覽內容。虛擬現實技術是服務于展覽內容的,在展覽中虛擬現實技術怎樣表現,要根據展覽內容區別對待,不同類型要采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例如:智化寺是北京市現存最大的明代木結構建筑群,是建造法式的例證,也是古代建筑文化的載體,地上文物是古代建筑技藝的活標本。其表現的內容靠歷史文物遺址來反映,但藻井流失,建筑榫卯過程僅憑講解員口頭講述,過于簡單。在此使用三維建模、動畫、全景拍攝、美術制作、后臺ir360程序開發等方式,虛實結合,以內容為實,以形式為虛,再現智化寺完整輝煌的古建場景;在展示形式上,主要以互動的虛擬現實游戲喚起觀眾的參觀興趣,給觀眾帶來直觀、輕松、愉悅的參觀感,虛擬現實技術來補充實物展品的欠缺,給現實疊加了一層虛擬維度,更清晰準確地展現文物的造型特征與美感,激發出博物館體驗者強烈的現場感和參與感,充分調動了觀眾積極情緒。
三、博物館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
我館虛擬現實展示的應用可以歸納為兩類:一種是跟場景文物風格相結合,以文物場景展示為主,虛擬現實技術展示為輔,起到補充的作用;二是單一虛擬現實展示構成的展示形式,適用于展示無法用具體場景來描述的場合。
(一)與文物場景展示相結合
虛擬現實技術與文物場景的完美結合在智化寺遺址展覽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實踐。觀眾可以在這里欣賞到明代官式寺廟建筑特征、精美絕倫的轉輪藏藝術以及智化寺京音樂現場表演,再配以虛擬現實技術來展示建筑的結構,更清晰地展現文物的造型特征與美感,展項以動靜結合的模式為觀眾呈現了靜止實物動態化的神奇景觀,激發出觀眾強烈的現場感和參與感,給參觀體驗增添了更多可能,充分調動觀眾積極情緒,提亮整個文物展覽的視覺效果。
(二)單一虛擬現實技術展示
我館開創了“看古建、聽古樂、做扎染”等文化體驗活動,將做扎染采用單一虛擬現實技術展示方法,通過背投屏幕播放介紹扎染制作,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四、結論
展覽不僅要給觀眾知識,還要給觀眾享受,讓觀眾在享受中獲得知識,因此展覽既要有知識性,又要有趣味性。虛擬現實技術被應用到博物館的展覽中,讓展覽的知識性與趣味性完美結合,極大地增強了博物館展覽的宣傳與教育效果,給博物館增添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科技促進了博物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