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飛
高三數學復習,面廣量大,不少考生感到既畏懼,又無從下手。如何調整復習策略,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使高考獲得成功,成了我們老師關注的熱點。我結合我校教師的教學經驗和以往高三復習的得失進行了認真思考與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以綱為綱,明晰高考數學命題趨勢
所謂"綱",主要指《考試說明》和《教學大綱》。研究《考試說明》和《教學大綱》,既要關心《考試說明》中調整的內容,又要重視今年全國各省數學試卷的比較。我們可以結合上一年的高考數學評價報告,對《考試說明》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發現命題的變化規律。高考對數學的能力考查包括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要把好方向,就必須吃透《考試說明》,才能少做無用功。
二、以本為本,把握通性通法
在高考的最后沖刺階段,學生要狠抓基礎知識的復習,對課本上的例題、習題吃透,以不變應萬變,直到高考前一天。復習不能拋開課本,主要是高考出題還會以課本為參照。有的知識點看起來在課本中沒有出現過,但它屬于“一捅就破”的情況,出現的可能也是有的。“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說高考最重視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和相關的知識。例如,將直線方程代入圓錐曲線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別式、求根方式、韋達定理、兩點間距離公式等可以編制出很多精彩的試題。這些問題考查了解析幾何的基本方法,也體現了考試中心提出的“應更多地從知識網絡的交匯點上設計題目,從學科的整體意義、思想含義上考慮問題”的思想。盡管剩下的復習時間已經不多,但我們仍然要注意回歸課本。只有吃透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才能全面、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構建數學的知識網絡,以不變應萬變。在求活、求新、求變的命題的指導思想下,高考數學試題不會考查課本上的原題,但不少高考題就是對課本原題的變型、改造及綜合。回歸課本,是要抓綱悟本,對著課本目錄回憶和梳理知識,把重點放在掌握例題涵蓋的知識及解題方法上,選擇一些針對性極強的題目進行強化訓練、復習才有實效。
三、以“錯”糾錯,查漏補缺
高三數學復習,有的同學做題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做過之后不問對錯就放到一邊。這種做法很不科學。做題的目的是培養能力,是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多數有用的經驗都是從錯誤中總結出來的,因此,發現了錯誤及時研究改正,并總結經驗以免再犯,時間長了就知道做題的時候有哪些方面應引起注意,出錯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眾所周知高三數學練習測試幾乎每月一次,利用好這些測試機會可以發現自己數學學習中的很多不足,查漏補缺,可以迅速提高數學學習成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考試結束試卷發下來,要認真分析得失,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是將試卷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類,可分如下幾類:
第一類問題——“遺憾之錯”。就是分明會做,反而做錯了的題;比如說,“審題之錯”由于審題出現失誤,看錯數字等造成的;“計算之錯”是由于計算出現差錯造成的;“抄寫之錯”在草紙上做對了,往試卷上一抄就寫錯了、漏掉了;“表達之錯”自己答案正確但與題目要求的表達凡是不一致,如角的單位混用等。出現這類問題是考試后最后悔的事情。
第二類問題——“似非之錯”。記憶的不準確,理解的不夠透徹,應用的不夠自如;回答不嚴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對了,一改反而改錯了,或第一遍做錯了,后來又改對了;一道題做到一半坐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類問題——“無為之錯”。由于不會,因而答錯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沒有答。這是沒無思路、不理解,更談不上應用的問題。
每次測試都要確立自己本次改錯的目標,考后要檢查目標實現情況,隨著自己的不斷進步問題會越來越少,成績越來越好,離你的理想也越近。
四、以考學考,提高應試技能
考試是一門學問,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績,不僅取決于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過硬的解題能力,而且取決于臨場的發揮。我們要把平常的考試看成是積累考試經驗的重要途徑,把平時考試當做高考,從心理調節、時間分配、節奏的掌握以及整個考試的運籌諸方面不斷調試,逐步適應。一般說來,考試時首先要調整好心態,不能讓試題的難度、分量、熟悉程度影響自己的情緒,力爭讓會做的題不扣分,不會做的題盡量得分。然后認真、仔細讀題、審題,細心算題,規范答題。其次,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講究快速、準確。平時做題應做到:想明白、說清楚、算準確,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維的嚴密性、敘述的條理性、結果的準確性。當然應試的策略要因人而異,比如基礎好的學生做填空、選擇題可以控制在45分鐘左右,基礎較差的可能需要1小時甚至更多時間,主要是看怎樣處理效果最好。每次考完后,學生自己都應認真總結,教師也要盡可能講評到位。教師講評最好能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①本題考查了哪些知識點?②怎樣審題?怎樣打開解題思路?③本題主要運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關鍵步驟在哪里?④學生答題中有哪些典型錯誤?哪些屬于知識上、邏輯上、心理上還是策略上的原因?然后老師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如何調整復習策略,使復習更有重點、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