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潔明
多媒體和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計劃教學手段應用于聾校語文教學中。其靈活、便捷、生動形象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等特點拓展了聾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以目代耳”的聾生來說是一種有效的補償,也是實現聾校語文教學目標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和載體。下面結合實際教學,談幾點粗略的看法。
一、多媒體技術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的必要性
由于聾啞學生的自身缺陷,平時的生活接觸面又小,只是依靠手語這一特殊語言,而手語本身的缺陷,又與現代漢語的語法不一致,如:我們說是“我要吃飯”,而聾人卻說:“吃飯要我”等。可見,對一些抽象詞語、抽象句子等更是很難理解和表達清楚的。加上傳統的教學方法只能由教師言傳口授,聾啞學生無法親眼觀察其變化過程,況且又失口語了,其所得也是抽象的理論、表面上多是不懂裝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彌補手語的不足,能使看不見、看不清的東西變成看得見、看得清,由抽象變為具體,大大增強了教學的表現力,提高了聾校語文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鮮艷”一詞時,如果只依賴教師用手語來解釋,學生理解很困難,此時如果配上一些鮮艷的顏色的衣服或者鮮花等圖片來讓學生理解“鮮艷”一詞,就直觀了很多。又如:在教學第十一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運用錄像,讓學生在觀賞海水“一條條”、“一塊塊”五彩繽紛的景象中,深切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通過觀看海底物產,對海底的珊瑚、海參、大龍蝦及了解它們的特點、習性,魚的特點:“成群成對”、“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等,都有深刻的體會。
二、多媒體的運用,使課程的導入形式變得多樣,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以往在為聾生教學寫景類散文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在文章中去找美的句子,然后發揮想象,通過反復朗讀來感受文中的景。所以每每學習這樣課型的時候,總感覺學生很被動,也普遍反映不喜歡這樣的課文。如果這時教師能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課文中介紹景的真實畫面在新課程導入時先呈現在學生面前,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頤和園》時,我根據課文內容找到了相應的視頻錄像,把頤和園中的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美景一次展現在聾生面前,再配上課文錄音,使圖像與課文相互對照,形、音、色渾然一體,創造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優美意境。此刻的聾生仿佛置身于頤和園的美景之中,他們好像真的看到了長廊上的畫,萬壽山上的佛香閣和排云殿,昆明湖上的長堤、小島和十七孔橋。此時,聾生的感情已和作者發生了共鳴,陶醉在美的氛圍之中。
三、創設情境,消除時間和空間的障礙
教學在于一種體驗。耳聾學生的情感極易被激起,一旦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著情感,那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為豐富,更為深刻,也更為主動。在看圖學句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的畫面,動靜結合,使聾生的大腦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思維的狀態,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學習“四季”一課時,四季的景色、特點,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單靠看一幅掛圖,憑借學生的印象來學習、組織句子、用語言表達圖意,就比較單調。學生由于年齡小、語言組織能力差、想象力不夠豐富,很難表達出完整和準確的句子,即使老師提示、啟發,終因學生的親身體驗不足,感受不到四季特色。而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四季的景象、特點制作成富有兒童氣息的、有情節、動靜結合的動畫片放映出來,讓學生觀看,從形象上感知、從心理上體驗。既能使語言教學生動有趣,又能提高聾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觀賞能力。如:在學習春季時,在大屏幕上出示一棵大樹,嫩綠的小芽從枝頭慢慢鉆出來,葉子漸漸伸展開來,樹旁流水叮咚,小草一點點拱出地面,一節節長高,到處充滿春意盎然的氣息。聾生猶如身臨其境,被深深地感染,思維立刻活躍起來,在這種狀態下,老師準確地提出問題,學生各抒己見,在學生不同的回答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學生說出很多切合圖意的句子,生動、形象、準確表達出四季的特點。同樣聾生在學習古詩時,對詩人精練的語言表達和詩中所體現出豐富的意境就更難理解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消除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給古詩配上相應的動畫,把情節表現出來,不用老師多講,學生自然就會“對號入座”,很容易理解出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詩的意思,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記憶,使古詩變得活靈活現,容易被聾生理解和接受。
四、運用多媒體課件提升學生書面語表達能力
聾生最終是要回歸主流社會,這就必須掌握一定的書面語,只有以筆代口,方能暢通無憂。常規的看圖寫話和作文訓練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詞匯量貧乏,語序顛倒,詞不達意等,這些情況讓老師很是頭疼。而借助多媒體課件對學生進行書面語訓練效果明顯,如在教《小壁虎借尾巴》時先讓學生看動畫,在讓學生用手語分角色進行對話,老師適時進行指正,最后讓學生把自己說的話寫下來,老師及時幫助修改,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為聾生作文訓練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我們在培養學生書面語時要敢于突破傳統模式,鼓勵創新、求異。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讓學生學習寫、發電子郵件,也可以創立QQ群,通過聊天來培養書面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聾校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輕松解決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達到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學活動,只有將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平常的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