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志
創新教育已成為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和實驗的一個重要課題。隨著義務教育教材的改革,“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教育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學應如何依據學科特點,找出創新教育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創新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1)克服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3)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培養的前提,興趣的激發是指把學習需要由潛優狀態轉化為活躍狀態,使其成為學習活動的直接動力,并對學習方向和進程進行制約,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熱情,就談不上對知識的深入研究,更談不上創新。教育者應從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著力培養學生強烈的探索動機和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刨根問底,凡接角同類事物,主動地選擇新的方法和途徑來解決問題,教師課堂引導過程中創造的生動活潑,樂觀愉快的氣氛,對培養學生對知識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意義。
二、讓學生有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
每個學生都具有潛在的創新才能,要把這種潛能轉化為現實中的創新力,應營造濃厚的適宜創新教育的氛圍,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新思維因素,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動手的機會,引導學生感受、探索、發現未知,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比較和思索,才能真正對所學知識達到領悟、理解和掌握,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積極的思維,采取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尋找問題的可能性答案;培養學生敢于批判、勇于創新的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有改革創新精神,又要著眼于實際效果。主要有三個方面:1.數學教師自身要具有創新精神,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2.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和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較適宜的“氣候”和“土壤”。3.創造一套適應創新教育的課余活動。擴展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結構,擴大視野,真正提高學生素質,著眼于未來。
三、激發學生多方面的思維
創新思維是與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聯系在一起的。是與學生的思維活動密切相關的。課堂上老師除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知道了是什么之外,還要引導學生思考能是什么?還可能是什么?不把學生思維限制在一個層面上,促進他們去做一些稍深層次的探究,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且用變化的觀點、發展的觀念去認識事物。創造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獨特性、求異性、批判性等思維特征,思考問題是突破常規和新穎獨特是創造性思維的具體表現,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呢?1.注意培養觀察力;2.注意培養想象力;3.注意培養發散思維;4.注意誘發學生的靈感;5.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6.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創造力發展的靈魂和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開發學生創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個人的創造力能被開發到什么程度,能否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具備創新精神。如果一個人不想去創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創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為科學和人類進步獻身的高尚品德,那就會給他的創造力發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他就可能會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因此,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例如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要學的新概念、新知識感興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大膽進行聯想和猜測。7、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是一種實踐活動。實踐為創造提供要求,為創造提供成功的可能,為檢驗創造成功與否提供檢驗的標準,因此可以說實踐是創造的基礎和源泉。只有積極參與實踐,才能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創造的機會進行成功的創造,提高創造能力。同樣,創造力的提高,會促使一個人把新的思想、新的見解落實到實際中去,在創造活動中養成實踐的習慣,進一步提高創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抓住一切機會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創造力的目的。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去探究新的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發現新問題;可以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理論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