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進娣
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各種新媒體的興起,已逐步普及并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深刻地改變著社會面貌,教育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時下,不少孩子成了小“網蟲”,將不少的時間花在網絡游戲,沉迷于網吧、聊天室不能自拔,做了網絡的俘虜,為網絡所累,健康成長受到嚴重影響。因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喜歡、乃至沉迷,甚至有一些孩子還出現極端行為而引起人民日報三度討伐的“王者榮耀”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騰訊在輿論壓力之下在游戲中推出防沉迷系統,希望能從系統設置方面讓那些沉迷的孩子擺脫沉迷。但筆者認為,游戲系統中的防沉迷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部分孩子過長時間打游戲,但效果遠不及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進行家庭教育好。因為家庭教育是最好的防沉迷系統。
一、孩子成長離不開網絡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孩子估計從媽媽的胎教中已開始接觸各種各樣基于互聯網技術而構建的新技術新產品。從日常的電視、手機等常見互聯網終端,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接觸了。部分家長還會在孩子鬧情緒或哭鬧不停的時候把IPAD當玩具往面前一放,自個玩游戲去,哭聲立止。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在2017年8月發布的《2017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國網民中學生群體占比仍然最高,為 24.8%。所以,在當今社會,孩子要全面健康成長不可避免地從小就接觸網絡。
網絡作為獲取知識便捷而有效的途徑,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為適應形勢發展要求,部分家長不想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有意識地從小讓孩子接觸網絡,從中獲取知識。如果能正確地使用網絡,孩子不僅能夠學習使用網絡技能和知識,更能使他們學到在其他地方學不到而又應當了解和掌握的知識。
現在社會倡導終生學習,網絡也是一個主要的學習陣地。所以,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現在要想離開網絡而獨居一隅是不太可能的了。
二、孩子觸網地域差距縮小
我國幅員遼闊,很多地方由于基礎設施、經濟發展不平衡等造成很多差距,包括新技術等的普及不可避免產生地或差異。互聯網的普及,城鄉同樣存在地域差異。
2000年前后,家長看管孩子的課余時間主要估計也就是防止孩子看電視的動畫片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家長要防的絕對不是“喜羊羊”、“灰太狼”了,現在城里的孩子如果不會上網或者使用手機、電腦等互聯網設備可能就會被人認為是落后了。
互聯網在城市如此普及,農村孩子在這方面的差距在不斷縮小。筆者老家在離博羅縣城約50公里的農村,近一兩年回老家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WIFI還不是很普及的鄉下,安裝有WIFI的農家附近總有三五成群的孩子拿著手機或蹲著、或站在窗戶邊、樹蔭下蹭網絡。沒有細究他們手中的手機、平板是家長的還是屬于孩子的,如果此等先進工具是真正用在學習上,現代版的“鑿壁偷光”就在那了。
且不究農村孩子蹭網的動機與內容,由此現象可知,目前基于互聯網的普及城鄉還存在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縮小,農村孩子從小接觸互聯網也越來越多。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的孩子,都面臨過度、不正確使用互聯網而造成的負面危害。
三、沉迷網絡危害極大
學生的健康成長既離不開網絡,家長與學校應冷靜地分析孩子利用互聯網及其終端產品的利與弊,絕不能沉迷于網絡,這是學校、家長應持的基本態度。
從利的角度,網絡讓孩子接觸到了多元文化,有利于他們形成開放意識、效率意識、競爭意識、平等意識,培養了孩子的全球眼光。他們通過閱讀網上大量的信息,潛移默化地學習現代的發散性思維方法,從而懂得在處理復雜事物時必須考慮它與周圍事物的種種聯系。
但他們生理、心理還未成熟,對待新事物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差。這些固有的特征,與網絡固有的問題,在本質上就構成了孩子與上網之間固有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監督處理不好,很容易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孩子一旦沉迷網絡,極易沉浸到網絡的虛擬化生活空間中,一旦回到現實社會就產生一種孤獨感,患上“網絡疏離癥”;在網上,未經過濾的黃色信息鋪天蓋地,有可能正吞噬著孩子幼小的心靈。
四、家庭教育是最好的防沉迷系統
首先,不要推卸教育缺失責任。發現孩子沉迷網絡后,不要一味把責任推給社會與學校,把自己應該負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從媒體報道中,上述4個玩王者榮耀出問題的家庭都有一個共性:家長極度缺乏家庭教育技能,沒有一個有學習知識的需求。人民日報討伐王者榮耀的時候,他們恨不得因為自己沒管好小孩能夠得到“金錢補貼”;他們習慣了把所有責任都歸因于社會、學校、商人,很少想一想自己少做了什么,做錯了什么。
其次,家長要做用好網表率。現在,不少家長回到家就機不離手,直到睡覺還機不離床。這種家庭環境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如果也沉迷網絡的話,最起碼沒了時間陪孩子,輕重不分;帶壞了頭,孩子有樣學樣也沉迷網絡的可能性太增。
再次,陪伴孩子比賺錢更重要。當孩子出現沉迷網絡等不良問題時,好多家長會說工作忙沒時間照看孩子。筆者認為,花時間高高興興多陪陪孩子比賺錢更重要。孩子跟家長有了快樂相處的時光,自然就愛家長、信任家長,愿意跟家長講心里話;孩子跟家長快樂相處的時間長了,誤入沉迷網絡的時間就基本沒有了。如果家長錢賺到了,孩子教育卻荒廢了,理應就不值了。
最后,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作為家長要愛孩子,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要以成績為唯一愛的依據,孩子考得好也愛,考得不好也愛,優秀也愛,犯錯能改也要愛。還要注重孩子非智力素質的培養,如樂觀地面對困難挫折、如何待人接物、注重禮貌細節等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有時比一味地強調成績更有意義。這樣,孩子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挫折,都知道有個溫暖的家在等待他,他因此會信任你,愿意把所有的心里話都講給你聽,他也因此不會去跟壞孩子在一起,不會把沉迷網絡當作寄托。
當然,一個孩子沉迷網絡有可能是多種因素造成的,解決的方式也可能會因個體的差異而存在多種方法。家長要認清自己該負的責任,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用超強的責任心加強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相信這樣的孩子是可以觸網而不害,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