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銀



一、培養學生繪圖能力的必要性
學生在繪圖的過程中.通過對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的觀察、思考、繪制,引導學生展開多層次、多角度、遞進性的思維,以獲得整體的知識,培養相應的思維能力。
二、實例操作中的嘗試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中起著承前啟后的紐帶作用。需要能夠運用熱力環流及大氣水平運動原理,理解全球性的大氣環流及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和分布規律。注重通過“活動—思考—理解—形成結論—實驗制作或實踐驗證”的形式,引導探究學習。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大氣環流的概念及三圈環流形成原理。
2.正確解釋各個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原因,風向和位置分布的規律。
3.在教師指導下,繪制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歸納三圈環流和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律和特點。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不斷設定條件,步步接近現實地探究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過程,繪制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模式圖,歸納其形成原因及分布特點。
2.利用空間立體圖形展現大氣環流的形成過程,歸納其成因和分布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都運用假設的方法論證問題,能夠運用地理原理解釋現象,提高地理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和分布規律。
(四)教法、學法
采用過程式探究教學法,由于考慮到學生空間思維能力較差,通過不斷設定條件,逐步繪制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模式圖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
(五)學習過程
【步驟1】:請同學們在紙上畫出地球簡圖,注明緯度、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等(如圖1)。
假設: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轉
【步驟2】:畫出赤道與極地間在假設條件下的大氣環流
(提問)
假設地球不自轉,且地面平坦、均勻,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只是高低緯度之間的受熱不均,與大氣熱力環流相似,那么地球的大氣運動狀況如何?在地球簡圖上繪制地球大氣運動狀況,并描述其形成過程。
小結:由于地球表面冷熱不均,在兩極附近形成了高壓帶,而在赤道附近形成了低壓帶,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即由高緯指向低緯且垂直于緯線。(圖2)
假設:①地表均一 ②太陽直射赤道(直射點位置不移動)
【步驟3】:畫出赤道與北緯30度之間的低緯環流
(提問)
在北半球高空,風向本應由赤道指向北極,但是由于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風向逐漸與30°N緯線趨于平行,導致氣流不再向北流動,如果氣流不再向北流動會導致什么現象?
答:氣流在30°N緯線上空聚集,并在重力的影響下氣流下沉。
30°N緯線上空的氣流下沉,會導致近地面空氣聚集,密度加大,那么在近地面形成怎樣的氣壓帶?
答:在30°N緯線附近近地面形成高壓帶。
小結:1.低緯環流與信風帶
①來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氣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變成自西向東的方向,在北緯30°附近的上空堆積產生下沉氣流,動力原因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30°N緯線附近近地面的氣流一支向北流動,一支向南流動,向南流動的氣流與赤道附近的上升氣流相銜接,與赤道至30°N緯線附近近地面和高空的氣流組成低緯環流。
②近地面,大氣由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赤道低氣壓帶,受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響,偏轉成東北信風。(如圖3)
【步驟4】:畫出中緯環流與西風帶、高緯環流與極地東風帶
(提問)
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形成原因與北極附近高壓帶的形成原因相同嗎?
答:北極附近形成高壓是因為北極終年寒冷,空氣收縮下沉,形成高壓帶;而在30°N緯線附近近地面的高壓帶,是由于空氣在上空堆積下沉形成的。
90°N緯線上空的氣流下沉,一支向南與30°N緯線附近近地面向北流動的氣流在60°N相遇,空氣被迫抬升,使近地面的空氣變少,那么在60°N近地面附近形成什么氣壓帶?
答:在60°N緯線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的形成原因與赤道附近的低氣壓帶相同嗎?
答:不同,赤道附近的低氣壓帶是由于接收到的太陽光熱多,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而形成;而60°N緯線附近的低壓帶是兩股氣流相遇,空氣被迫抬升造成的。
在60°N近地面有兩支氣流相遇,這兩支氣流的流動方向如何?物理性質是否相同?會形成什么天氣現象?
答:一支由低緯向高緯流動,氣溫較高,另一支由高緯向低緯流動,氣溫較低,這兩支氣流的物理性質不同。冷暖氣團相遇會形成一個鋒面,易形成降水天氣。
小結:2.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
①在近地面,從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高緯地區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轉成中緯西風。
②北緯90°由于氣溫低,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形成極地高氣壓帶,氣流從高緯流向低緯地區偏轉成極地東風。
③這兩支性質不同的氣流在北緯60°附近相遇后,暖輕的氣流爬升到冷重的氣流之上,形成副極地上升氣流,近地面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
④北緯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氣壓,氣流向南北兩方分流,形成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如圖4)
【步驟5】:畫出南半球的氣壓帶風帶
小結: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
氣壓帶高低相間,南北分布,中間是赤道低壓
風帶南北對稱, 壓吹向低壓
【步驟6】:讓學生總結畫圖的過程,列出三圈環流關系圖,如下:
高低緯度受熱不均 地轉偏向力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六)教學反思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