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然
“綜合與實踐”內容雖然在每冊書所占的篇幅較少,但其容量并不少。首先,緊隨新課改的要求,此模塊的內容必定會聯系生活實際或整合其他學科;其次,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所需要的知識與方法覆蓋度廣;再者,學生在學習此模塊內容時必須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基于“綜合與實踐”是一個新領域和容量大的這兩個特點,這類課程的教學設計對教師來說確實是一種挑戰,利用課內40分鐘達到此類課程的要求并非易事。筆者在近一年的時間內深入探索了這一類課程的教學設計,以下將分四部分來闡述筆者在提高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的實效性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深度把握編者意圖,準確定位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猶如一盞“方向燈”,對整個教學過程具有導向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否則后續的教學活動也就沒有意義。
在定位教學目標前,教師需要仔細研讀課標和教材。從課標中可知,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課程目標包括獲取信息的能力,數據處理的技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接著,我們需要縱向和橫向深度解讀課本,理清本課內容與前續課程內容的關聯性。縱向看,《營養午餐》一課安排在《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這一單元后,教材在二年級和三年級均編排了排列組合的內容,在四年級上冊編排了估算的內容。橫向看,本課涉及營養學的知識,屬于科學課的范疇。綜合課標與教材,考慮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這兩個維度的課程目標,再結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度,筆者設置了如下的教學目標:了解營養與健康常識,綜合運用簡單的排列組合、統計等相關知識解決問題;能根據營養專家的建議,運用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調配科學、合理的午餐菜式;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整個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這些目標需要貫穿始終,時刻體現在教材處理、實踐活動設計和實踐作業設計這三方面,下文將會展開闡述落實過程。
二、整合學科資源,靈活處理教材
“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這是新課改所追求的理念。新課改更關注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綜合與聯系,“綜合與實踐”模塊的內容更是把這一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基于這一背景,教師在進行教材處理時顯得有點迷茫,那是不是該把其他學科的知識也搬到數學課堂上呢?
盡管綜合與實踐的內容涉及科學、信息、美術、思品等學科的內容,但數學課堂的本位學科是數學,其落腳點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非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教師在教材處理方面要懂得整合學科資源,靈活處理非本位學科的知識。
三、豐富實踐體驗,發展數學能力
綜合與實踐模塊的課程目標,是為了讓學生經歷體驗的過程,而非僅是積累實踐活動的經驗。經驗不能等同于體驗,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更關注教學活動的體驗過程,有效落實其課程目標,讓學生在豐富實踐體驗的過程中發展數學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學生經歷了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經歷了一個整理問題,指導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由于學生的數學能力差次不齊,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注意把握收放的尺度,干預某些環節,這樣才能讓不同的學生收獲不同的數學能力。在《營養午餐》的實踐活動中,我進行了兩次活動干預。在第一個實踐活動中,我提問“本節課你最想研究什么問題?”,學生熱情高漲,一下子炸開了鍋說了很多答案。但并不是所有答案都與教學目標和課本內容一致的,此時需要老師的快速有效鑒別,把這一活動結果收回到預設問題 “這三款套餐符合營養標準嗎?”作為這一活動的研究主題。在“搭配營養午餐”的實踐活動中,我設計了小組活動,并選好小組長全程主導實踐過程。基于教學活動中必須考慮學生學情這一要求,筆者認為在這一活動中教師要適度進行活動干預,細化組員要求。哪個組員適合估算,哪個組員適合利用排列組合搭配午餐,哪個同學適合計算并對照標準判斷是否為營養午餐,這些都得基于學生的學情考慮,小組長無法替代。
前文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中提到,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數學課堂組織學生實施有效交流,不僅是資源的共享,更是思維的碰撞、能力的收獲。綜合與實踐模塊的內容廣,在實踐活動環節也并不是每個學生的任務都一致,因此有部分實踐體驗是需要從他人的體驗中加以感悟的。在《營養午餐》一課中,我在“這三款套餐符合營養標準嗎”和“搭配自己喜歡的營養午餐”這兩個實踐活動結束后,設計了一個交流個人工作與感悟的活動。活動中,我讓學生圍繞“我做了什么”“我是怎樣做的”“我有什么感悟”這三個問題展開交流,讓每個學生能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不僅能收獲自己的親身體驗,還能從別人的體驗中有所感悟,發展各自不同的數學能力。
四、延伸活動時空,拓展數學課堂
綜合新課改的趨勢和新課標的向導考慮,綜合與實踐模塊的內容不能僅限于課內,而是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意愿,把有限的課內時間延伸到無限的課外時間。在《營養午餐》一課,筆者設計了如下的小組合作課外作業“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為爸爸媽媽設計一份營養午餐”。在設計營養午餐前,學生要獲取食物的營養成分、成年人的營養午餐標準等相關信息,鍛煉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技能。接著,需要分析爸爸媽媽的飲食喜好,為解決問題做好準備。最后,需要考慮食材搭配、利用不同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完成一整份實踐作業下來,學生同樣經歷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課內的訓練內容就搬到了課外,延伸了活動時空,拓展了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