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煥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中可以說教師是導演,課堂是舞臺。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所采取的途徑和手段。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是師生雙向的共同活動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能否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對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教師就必須講究課堂教學的方法,并以感染和熏陶學生為突破口,或用深刻而富有情感的語言去撥動學生的心昡,或巧設奇疑激發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做好情感撥動學生心昡
所謂情感是用與作品一致的充滿情感的語言去感染學生,使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情感狀態。教學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例如,在講授初二政治《消費者的權益》這課之前,先課前指導學生注意收看中央電視臺的《3.15晚會》,收集相關材料,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實踐證明,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能根據材料結合課本知識進行分析,發言積極,效果非常不錯。
二、將學生引向情感體驗的高潮
為了把學生真正引向深入賞析的境界,使之作品受到思想和藝術的陶冶,教學過程中老師盡可利用教學藝術技巧去導演。注意對學生的激發,有時可以通過一個個小高激逐層鋪墊,有時甚至可以筑起一道道“堤壩”來實施情感的蓄勢積累,以造出情感波濤涌動翻滕的勝景。例如在上初三“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這一課中,我課前先給學生一定的提示,并放手讓學生創作小品,后來完成兩個小品。一個叫《頭發與鳥巢》,兩位男同學分別扮演“小鳥”和“長發少年”,通過擬人化的表演和對話,表述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的內容。另一個小品叫《捕捉青蛙》,兩位女同學扮演青蛙,兩位男同學扮演蝗蟲,一名男同學扮演捕蛙者。這個小品教育學生懂得生態環境的破壞會帶給人們災難情的后果。這兩個小品生動地解釋了課文的內容,使這堂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通過制作道具、創作排練和表演,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豐富的創造力。
三、巧設奇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古語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維活動常常就是由提出問題開始的,有疑問才能產生探索的欲望,引發解決難題的愿望,才能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己學習領悟、體驗、實踐的過程中,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提高認識,受到啟迪,獲得感悟。但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因勢利導,根據教學目的,抓住本課的重點,提現富有啟發性而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敞開知識的大門,總而言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巧妙設疑、思疑、解疑的過程,學生一直處于主體、主動的地位。而老師只起主導作用,讓學生積極動腦,不斷提高分析和綜合應用能力,設疑要巧而精、由淺入深、步步誘導,稍有言對,加以鼓勵壯其膽,鼓其志勵其學,讓學生通過自己實踐,自己探索,發展思維,增長智慧,鍛煉想象力和口頭表述能力,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從而也激發其求知欲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要善于探索教學規律,把握課文特點,注意課堂教學的藝術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