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煥霞
教學內容:青島版五年級(下冊)第2~7頁。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了解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 經歷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過程,體會正、負數的作用,感受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正、負數,能夠用正、負數表示意思相反的量。
教學難點:對正、負數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抽象的理解。
教具準備:自制溫度計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
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同學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一、游戲導入,走進生活
師:(課件展示圖片)生活中,有許多類似相反意思的情況,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用數學的方法表達這些內容。
二、嘗試探究---正負號
1.課件舉例
師: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五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2)張阿姨這個月收入1500元,支出水電費300元。
(3)水果店買進蘋果35.5千克,賣出蘋果12.7千克。
(4)公交車到汽車站上車8人,下車5人。
師:轉來、轉走;收入,支出;買進,賣出;上車、下車這些詞語都是相反的意思。把這些相反意思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
2.師:你們能用一種簡單的表達方法把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區分清楚嗎?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3.小組合作交流
(1)師:誰來給大家展示你們小組的記錄方法?并說一說這樣表達的好處。
(2)學生代表展示如圖:
生:文字表示 來6人,走6人;符號表示+6人,-6人;↑6人,↓6人等……
(3)師:你們太棒了。大家都喜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你的符號你明白,他的符號他明白,哪一種表達方式既簡潔用具有數學特點讓家一看都明白呢?
師:同學們想的和數學家一樣,這兩個符號既簡單又有數學特點,在運算中是加號和減號,在單獨的數字前有了新的名字:正號和負號。
4.師:那么,轉來6人可記作+6,轉走6人記作-6;其余幾個誰會說一說。
師: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5.生活中還有哪些數也能用正負表示,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去找一找。
三、走進生活,嘗試發現正負數
1.發現溫度計的正負數
(1)師:山東電視臺最新發布具體城市的天氣預報:
濟南: 多云轉晴,-7℃~2℃。
德州: 多云轉晴,-7℃~3℃。
聊城: 多云轉晴,-7℃~4℃。
(2)師:你知道這些溫度是用什么工具測量出來的嗎?
師: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溫度計。
師:利用手中學具找一找-7℃與4℃在哪里?學生上臺指一指。
(3)這是自制的活動溫度計學具,圖中紅色的水銀柱可以上下拉動。
具體操作展示要求:一名學生移動水銀柱,另一名學生拿數找相應位置
(4)師: -7℃與4℃什么意思?
引導觀察:4℃在0℃的上面,-7℃在0℃的下面;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它們的意義是相反的。
師:4℃比0℃高是零上溫度,用+4℃表示;那么-7℃比0℃低是零上溫度,用-7℃表示。
師:0℃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
2.嘗試表示表示其他溫度
3.嘗試表示海拔高度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以海平面為基準,把它看成分界線。
師: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4.總結正負數概念
四、自學課本第2-3頁
師:指名兩生到黑板上各寫5個正、負數,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你還能寫多少個正負數。
生:無數個。
五、欣賞分界線,突破“0”的認識
1.課件欣賞:我國南北分界線,國際界線等
明確:是一條線,是一條河,還是一座橋,都只是分界點,哪邊也不屬于。
2.探究0與正數、負數的大小
師:那你們知道零上溫度用什么數表示?零下溫度用什么數表示?
師:那么這個“0”與正數、負數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特別強調:“0”作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師:剛才認識了正負數,其實正負數在生活中還用更廣泛的應用。
六、第二次嘗試練習鞏固
(1)說一說存折上的數各表示什么?
(2)說一說電梯中的層數表示什么意思?
(3)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并用正、負數來表示。
七、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負數的應用在生活也無處不在。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更多的負數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相信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有更多的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正負數
教學反思:
《認識正負數》這是我在2016年11月參加東昌府區教育局教研室組織“區級教學能手活動比賽”中講的一節公開課。在我校嘗試教學理念指導下,我運用嘗試教學法進行設計整節課,精心預設每個教學環節注重的是讓學生嘗試學習,自主探究。嘗試練習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成功 。下面具體介紹我的幾個想法:
一、課前游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放”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教學理念,這是嘗試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用了大量的相反意義的現象對比研究,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整合。在這過程中,既為學生創造了展示提高了中差生的自我的機會,也促進了組與組學生之間的比、學、趕、超。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吸收營養,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
三、自制活動溫度計是一大創新點
結合我省幾個城市11月份的實際天氣預報,我自制了一個很大的活動溫度計,里面的水銀柱可以上下拉動,整個過程吸引了學生求知的欲望,都想親自動手拉一拉,使學生從具體實物操作和形象感知發展到抽象地認識負數,把溫度計橫放后抽象出數軸,這些都為學生認識正、負數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據,學生學習起來有具體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四、收集了生活中圖片,突破“0”分界點
化難為易,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作鋪墊。這些圖片吸引學生興趣到了極點,每個學生瞪大了眼睛好奇的驚呆了。大量生活中的圖片明確告訴學生無論是一條線,是一條河,還是一座橋,都只是分界點,哪邊也不屬于。使學生找到了與生活的連接點,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就變的“通俗易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