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梅
一、問題引出
“七巧板”不僅是中國的符號,而且也是世界的;同時它不僅是中國中小學的教學資源,也是外國中小學的教學資源。國外有許多七巧板的教學嘗試,國內,七巧板均作為一個學習課題在小學和初中出現。七巧板在基礎教育中存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二、七朽板主題課堂教學
同一節課,因面對不同的小學高年級、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經驗有差異,教學效果也迥然不同。
(一)小學低年級七巧板課堂賞析
從低年級的學生作品與故事分享中可以看出他們的內心充滿陽光,充滿正能量。幼小的心靈里散播著最為珍貴的品質:真、善、美。作品飽含創意,給人一種積極向上、陽光、正氣、歡樂幸福之感。對于作品的解說,低年級學生的語言概述往往充滿童話色彩,生動形象。如精彩教學片段:
1.關心他人
學會關心他人、關照他人,這也是我國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重點,亦是一種高尚美好的品質。
片段1:溫暖
教師:如圖1,這是哪個小組的呀?來,來,跟大家說說你們小組的作品。
學生:冬天,小屋子里很冷。小屋子里的主人買了一根蠟燭,點燃,屋子里面很溫暖。
2.學會禮貌
在七巧板的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運用板塊之間的旋轉變換、巧妙組合學會懂禮貌、講禮貌。
片段2:禮貌(圖2)
學生:一條魚向旁邊的魚打招呼,旁邊的魚不理它,不跟它打招呼。
教師:那這樣子行不行呀?
學生:不行。我們要講禮貌。
3.欣賞美
七巧板拼圖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美、欣賞美、感悟美、把握美,創造美,使得每一個人都是美學家。
片段3:正方形的泡泡(圖3)
學生:一天,小魚在吐泡泡,它吐的泡泡都是正方形的。它說:“嘻嘻,我的泡泡是最強滴!其他的都比不上我的正方形泡泡厲害!”有一天,它遇到了一艘船。它看見船上有兩個旗帆,慢慢地游過去。然后呢,它看見船很漂亮,說了句:“哇,真漂亮!”它一邊吐著正方形的泡泡,一邊歡樂地游過去。
4.培養創新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能善于運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發
現問題敏捷度的提高也起到關鍵性作用。
(二)小學高年級七巧板課堂賞析
高年級的學生由于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的增加,他們的作品更多的取材是生活。作品的解說明顯趨于理性,語言更為簡潔。
1.環保意識
七巧板拼圖展現伐木場景教育學生提升環保意識、強化思想,爭做保護環境的小主人。
2.合作意識
七巧板拼圖中通過多個三角形旋轉拼構,展現出放風箏場景,這又恰好與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相呼應。
3.愛國教育
愛國是每一個公民應有的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七巧板拼圖中利用作品可進行愛國教育,使愛國主義深入孩子們內心。
4.太空旅行
敢于冒險,積極關注,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探險家和科技創新飛行員。
三、七巧板學習調查
這次的七巧板探究教學課程筆者在低年級和高年級各挑選了兩個班進行試教,前后共進行四次七巧板的探究教學實驗試教。以下是以二年級和六年級的調查結果為例作分析。
1.考查學生對七巧板的興趣
從問卷反饋中可以看到不管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學生對七巧板都有興趣。但從反饋結果中顯示出個別低年級學生由于拼接難度存有問題,他們對七巧板表現出不喜歡的情感。
2.考查學生的七巧板拼圖(動手操作)能力
從數據中可以反饋出低年級學生的拼圖集中趨向于童話色彩較為濃厚的小動物,思維較為發散;而高年級的學生思維比較受約束了。此外,從實驗的結果不難看出高年級的學生的動手能力會更為強些。
3.考查學生的審美能力
從現場拼圖和課后實驗數據都可以看出低年級學生與高年級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存有明顯差異,他們對于七巧板的拼圖審美觀念也會存有較大差異。
4.考查學生的思維方式
從實驗結果中可以看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于對于七巧板的拼圖都會更趨于選擇自由拼圖,喜歡自由發揮、不受約束地去完成一些自己內心想要的作品。
5.考查學生拼圖中的問題
相同點:從實驗數據中可以看出七巧板對于集中小學生學習注意力發揮了比較好的功效。
不同點:現場拼圖的作品和實驗數據表明低年級學生的拼接速度是有難度的。但是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會較為豐富,創造能力也會更強一些。
6.考查學生的七巧板拼圖收獲或體會
相同點:學生都能清晰感受到七巧板可以拼成小故事,一個圖形有多種拼法,這說明七巧板有助于發散思維的培養。
不同點:低年級學生由于年幼的年齡特點,他們的體會比較趨向于童話故事的聯想。高年級的學生對于作品的解說言語也會簡潔很多,體會更趨于科學性認知的特點。
四、結論
七巧板對小學高年級、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能力等方面影響存有差異,具體表現有:思維形式:在構圖中可看出七巧板有利于高年級、低年級的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低年級學生的動手速度不及高年級學生;創新能力: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創新能力會比高年級學生更強;審美觀:低年級的學生思想童真,審美趨于可愛的且簡單的物體。而高年級的學生審美觀趨于自己的獨立特性,表現得更為復雜;語言表達能力:低年級學生擅長童話故事的聯想,生動形象。而高年級的學生思維較為成熟,語言含蓄、簡潔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