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菱
語言是人們交往的工具,知識技能的傳授和品德行為的培養都要通過語言來進行,而幼兒期正處于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對語言發展關鍵時期的幼兒來講,語言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那么這個時期,如何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敢說、想說、喜歡說、有機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語言環境。”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求我們應緊密地與本地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特別是對農村幼兒來說要結合農村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他們的發展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游戲活動。下面結合我在教學中的方法,談談我是如何提高農村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設良好環境提高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學習需要有良好的語境,可促使幼兒聽、說、想的欲望。這種良好、寬松的語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為了配合語言教學我設立了語言角,其中設計了“跟我學古詩、兒歌”“我是小詩人”“學漢字”“我是小小制作家”等,每周學習一篇古詩、學三個漢字,增加幼兒識字量,豐富幼兒的語言。把幼兒創作的兒歌作品粘貼在墻上,故事表演中制作的頭飾、玩具展示出來。通過這些物質環境和教玩具的制作給幼兒一種直觀的感受,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模擬的實境中,喚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使其樂于說,敢于做,發自內心的去表述。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的語言活動,如“猜猜我是誰”“學習小動物的叫聲”“學說繞口令”“認識水果”游戲“頂鳥窩”。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語言。結合各種區角活動使所學的內容得以及時鞏固,表演區、語言區、美工區等都是孩子學習語言的好地方。讓他們隨時隨地的去學習、體驗和交流,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觀察技能,鞏固了幼兒的記憶,而且培養了幼兒的協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又拓展了幼兒的思維。
二、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有效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科學活動、藝術活動,還是健康活動,我們教師都應把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放在首位,每個活動中都不同程度地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在語言教學活動中讓幼兒掌握一些兒歌,復述一些小故事或故事中的片斷,幼兒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模仿,為其語言發展積累經驗,在再次運用時,也就成為自己的語言了,真正為實現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作鋪墊。接著組織進行創編活動,為幼兒提供自我想象和表達的空間。如:在活動《我自己》的最后環節——創編兒歌中,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創編兒歌:這是我的眼睛,大大的,這是我的鼻子,聞東西的……非常接近自己的生活,從而達到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三、合理組織日常生活,有效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陶行知教育家說過:“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于宇宙,洗蕩于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幼兒對自然界中的許多事物都充滿著好奇與疑問。教師在組織幼兒散步或郊游時,要給幼兒充分交談和表達的時間,激發幼兒的想象與聯想,讓他們將視覺的信息、聽覺的信息、主觀感受及愿望形成語言表達出來,以滿足他們說的需要和提高說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環節中,教師可以在各活動區設立有趣的活動項目,例如晨間談話時的《新聞報告》、午餐時的《報餐員》、午睡前《小故事會》等,活動區活動結束后的分組談話小結,是幼兒總結經驗、練習語言表達的最佳機會,此時教師要注重進行個別輔導。
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性的話,誘發幼兒積極發言。如:“今天下雨,早上你是怎樣進幼兒園的?”“路上的行人看見下雨是用什么雨具去上班、上學的?”這時幼兒一般都會興致勃勃地向你作介紹。又如:忽然下雨,就問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下雨的?雨聲怎樣?為什么雨一會又不下了?幼兒在親身觀察、思考后,都能說出春雨的聲音是嘀嗒嘀嗒的,像小鬧鐘走動一樣,有時春雨像灰塵在空中輕輕地飄下來,飄下來,春雨是淅淅瀝瀝的,斷斷續續的,所以一下就是好幾天等等,由于幼兒有了直接感知事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教師又及時進行啟發誘發,使幼兒有了更多、更有利的語言練習機會,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水平。
四、全力爭取家園合作,有效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教師的辛勤教育外,父母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家庭中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教育,為孩子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幼兒語言的培養應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促使幼兒的語言得到更好的發展,如要求家長帶幼兒接觸社會,認識民警叔叔怎樣工作,商店的阿姨如何營業等等,帶幼兒接觸大自然,使他們知道季節,有哪些花開了,哪些樹葉謝了……然后,鼓勵幼兒主動地與家長交談。
當然我們當教師的更應加強自身的語言修養,因為幼兒語言的最初感知是從周圍人際交往中反復學習和模仿的,所以,周圍人的語言修養、語言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有很大的影響,而教師是幼兒最親近、最好模仿對象,對幼兒語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有效教學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追求,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但更需要教師關注幼兒、尊重幼兒,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幼兒為主體。需要我們不斷地改變自己,每天能多學習一點,多反思一點,多提升一點,多改變一點,這樣教學活動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實。
總之,只要我們注重從多方面對幼兒進行語言訓練,挖掘潛力,適當指導,相信在幼兒園、家長、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幼兒的語言能力就會得到較為迅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