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芳
在小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發現學生們談“作”色變,視作文為煩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師的“指導”、課外作文選的參考和自己的憑空想象,東拼西湊,亂寫一通,寫出來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達”意,嚴重影響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那么如何改變作文教學的現狀,讓學生樂寫作文呢?我將從以下四方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1.開展豐富多樣的交流活動
我經常在班級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交流活動。有時,我充滿激情地朗讀學生的優秀作文;有時請學生上臺來自己放聲朗讀;有時要求各組分別圍成一圈兒,每個人都選讀一至兩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組員聽評其作文的長處和短處,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充分肯定的評價中,在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逐步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覺得自己行。
2.我積極參與到孩子們的習作中,和學生一起寫“微博”
有時,我們剛參加了實踐活動,我們就一起寫其中的趣事,后面附上“跟帖”,讓孩子們感受到寫作是抒發我們的情感一種方式,樂趣無窮。
3.我還積極鼓勵學生自己向報刊投稿
開學不到一個月,班級已有兩位同學在《作文大王》上發表了自己的作文。當這兩位學生拿著刊登著自己作文的書的時候,我大力地表揚了他們,在肯定他們的同時,也不失時機地鼓勵其他同學:他能發表,你們也能一定行!這不僅調動了發表優秀作文小作者的積極性,也調動了其他同學的寫作積極性。
4.第三個做法是:打印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
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秀作文變成了鉛字,漂亮、工整地從打印機打出,再配上美麗的、富有聯想的插圖,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在班會課上,組織學生互相借閱、討論、評議,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空前高漲,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備課要有創意
備課要有創意也就是說作文備課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學語文教育大綱指出“作文是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但是,在過去的作文教學中,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等方面幾乎全是教師單方面的勞動:上作文課,在老師精心簡短的講解之后,立即讓學生動筆,這時學生即沒有心理準備,也沒有內容準備,大部分學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義的內容拋在一邊,去根據老師的要求湊合成文。這是作文教學費時效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在明確習作內容及訓練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習作的有創意、有創新的部分,并把有創意、創新的思維作為激發點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重點,詳細地設計好每一步教學步驟。因此,備課充分表現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創意和獨具匠心。
三、指導要從細處入手、點滴抓起
第一,培養學生仔細觀察,提高認識,小學生從家庭到學校,所見所聞是有限的。所以平時我們應該注意教給學生仔細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觀察事物時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味道,人物的衣著、神情以及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等方面的特點細致觀察,學生學會了觀察,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
第二,注重平時的閱讀教學,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強調“作文要與閱讀教學緊密配合。”所以,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在平時把閱讀教學始終貫穿于作文教學之中。無論是低年級的用詞說話,看圖說話,還是中高年級的讀段、寫段和寫一篇完整的作文,這一系列的作文訓練,都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閱讀中的作文知識有效合理的切入,通過導讀,課例,讀寫例話,基礎訓練這一個個訓練環節,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
第三,重視日常口頭作文的訓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習作時,應充分發揮學生說的這一優勢,讓學生先說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學生說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說習作要求。進一步明確習作的具體規定,提高審題能力。二是說自己的準備材料。目的是檢查他們習作前的材料準備的情況。三是口頭作文。該項結合習作指導過程又分為說題目、說提綱、說作文。說作文可采用個人自說、同桌對說、班內口頭作文交流等多種形式。通過說不但解決了學生作文的內容問題,而且還解決了他們的語言表達問題。
四、重視作文評改
1.學生方面
,教師可以采取:①自主評改:學生寫完作文后的第一讀者應是自己,習作初稿一般存在著一些較為明顯的不足,特別是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他們在習作時尚未考慮到詞語的錘煉、修辭的應用,但通過推敲,自己還是可以修改的。我們應該讓學生意識到自主評改的意義,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使他們樂于、善于評改自己的習作。②交互評改:學生在小組中通過合作相互評改,同年人之間,學生無拘無束,樂于交流,敢于闡述自己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他們也會爭的面紅耳赤。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以廣闊的視野對習作進一步修改;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閃光點。
2.教師方面
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堅持精批、面批的原則。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都進行認真地批改,尤其對作文能力偏差的學生更要實行精心地面批,主要批出字、詞、句段、篇及標點存在的問題,同時又要批改出學生習作中的好詞好句和優美片段,寫出眉批、段批和總批,使學生知道自己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處,應怎樣努力。只要堅持這條批改原則一定會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在平時作文批改中一定要寫好學生作文的評價,對于不同情況的學生寫出不一樣的評語。
作文教學之路畢竟是艱難的。我們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始終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認識的實際,從備課入手、指導從點滴抓起、重視作文的評改,多給學生自己發展的空間,相信學生一定會從“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學生對寫作文害怕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