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志新
一、緒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促進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提出:“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求。”本著“教師和幼兒共成長”以及著眼于幼兒“終生學習,終身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幼兒發展所需要的主題墻飾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主題墻飾創設的諸多問題:裝飾性強,功能單一;教師大包大攬,主體失衡;靜態為主,缺乏互動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意識到:環境創設不該從教師的設想和愿望出發,要以《指南》和《綱要》精神為指導,從環境育人角度出發,凸顯主題墻飾創設中幼兒的主體性,切實考慮到幼兒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讓墻面發揮它應有的潛在功能,讓幼兒在與墻面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身心和諧發展。
二、小班主題墻飾的創設
(一)讓主題墻飾“說話”
經過良好的設計的主題墻飾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起到誘發孩子積極行為的作用,環境的作用常常是潛移默化的,并不斷重復的,所以有時它的效果比教師的言傳身教來得更實在、更有影響力。比如,在主題活動墻飾“水寶寶是我們的好朋友”主題墻飾中,老師將偷拍到的孩子們玩水、倒水、浪費水的現象,一一呈現出來,照片旁邊出現了一個哭泣的“水滴寶寶”圖片,每當孩子們看到哭泣的水滴寶寶,大家就說:“水寶寶哭了,我們不能這樣!”浪費水的現象果然不見了。孩子們隨后問老師:“老師,我們為什么不能浪費水呀?”于是,“水寶寶本領大”的活動產生了,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搜集水的作用,并把自己搜集到的照片帶到班里。“水能洗衣服”“水能做飯”“水能澆花”“水可以喝”……你一言我一語,大家對著墻飾上自己貼上去的照片不斷地重復著“水的本領”,他們自然地感受到了水的可貴。
“那沒有了水會怎樣呢?”孩子們又開始了新的疑問。于是,老師帶著孩子們觀看缺水地區的視頻、圖片,并把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收集到的圖片貼在“沒有水會怎樣”墻飾中,孩子們隨時能在墻飾中看到沒有了水:地會裂,花會蔫,魚會死,人們會沒水喝……孩子們更加體會到了水的可貴。由此可見,教師在選擇環境中墻飾的內容時應更多地考慮到內容隱含的教育價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致、美觀。
(二)讓幼兒成為主人
在主題墻飾創設中,我們提倡幼兒的全員參與,切忌篩選。給每個孩子均等表達、表現的機會,讓墻面環境成為孩子們自主表達、表現、交流的“大操作臺”。不管能力強弱,無論成果優劣,只要孩子愿意,他就可以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環境的創設。
要想讓孩子成為墻飾的主人,教師要多關注孩子,觀察孩子的興趣點、觀察孩子的需求。比如:在“水寶寶是我們的好朋友”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常常會說起自己在家是如何節約用水的,爸爸媽媽又做了哪些節約用水的事情。這些成了他們很感興趣的話題,于是,老師適時地啟發幼兒并與家長做好溝通,請家長將孩子節水的瞬間拍下來,比比誰是“節水小能手”,墻飾“我是節水好寶寶”就這樣產生了。墻飾中孩子們用洗腳水沖廁所、用淘米水澆花、關進水龍頭等節水瞬間一一展現出來,孩子們經常會駐足觀看和積極交流。“快樂的五個寶”主題墻飾,是老師發現幾個孩子總是愛揉眼睛,讀書時眼睛離書的距離很近,大家一起討論怎樣愛護眼睛以致討論起鼻子、耳朵、嘴巴、小手而生成的主題墻飾。再比如繪本主題墻飾“嗯,有股香味兒”中,延伸出墻飾“不同的味道”以及“送給媽媽的禮物”,這都是在孩子們興趣高漲的談話中生成的主題墻飾。老師抓住這個機會,在墻面上設計了一個“大禮盒”,引導孩子們利用撕紙粘畫的形式,為媽媽送上禮物。瞧,眼鏡、星星、蘋果、蛋糕,孩子們對著自己創作的作品高興地講述著,交流著,媽媽們看到寶寶給自己送上的第一份禮物,也是抱著孩子親了又親。這面墻飾于是就蘊含了每個孩子的快樂參與、成就感以及老師的積極引導和家長的欣慰。
(三) 讓墻面“流動”起來
主題墻面的創設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隨時變化增減。隨著主題活動的深入,幼兒將不斷地調整、補充、修改墻面環境,使墻面環境成為促進幼兒學習的媒介。主題墻飾可以隨著幼兒需要進行布置,而又隨著季節變化或是主題的變化而變化。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深入與豐富。比如,剛剛來園的小班孩子,還沒有明確把垃圾扔進垃圾箱的概念,班里的地面上時常會出現果皮紙屑。我們利用孩子們剛剛入園想急切回家找媽媽的心情,引發孩子說說垃圾的家在哪呢?垃圾回不了家,心里也很難過。于是,“呀,垃圾”主題活動生成了。隨著孩子們的需求不斷豐富和變化,在開展主題活動以及墻飾創設過程中,孩子們不斷交流和分享,他們初步感知了垃圾的分類,幼兒觀察以及表達能力均獲得了提高。隨后,各種垃圾的圖片組成了“什么是垃圾”墻飾,孩子們對垃圾的概念更加清晰了。“我把垃圾送回家”墻飾,則由孩子們撿起活動室里、操場上、樓道角落里的紙屑等垃圾的活動瞬間布置而成。
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整個環境的改變,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墻面上寄托自己的心愿、宣泄自己內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使環境改變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結論
小班主題墻飾的創設,跟孩子的興趣、生活經驗密不可分,讓墻飾變靜態環境為流動環境,變單一環境為整合環境,變局部環境為宏觀環境,變物質環境為心理環境,同時促進幼兒、教師、家長的共同成長,發揮墻飾作為教育資源的最大利用價值,真正地實現墻面與幼兒的對話。主題墻飾創設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手工勞動,而是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