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已經實實在在地處在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社會。時代要求人們在快節奏中適應變化萬千的社會,需要人們具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學校德育工作中應該大力提倡“”艱苦樸素“”精神并在具體工作中推行實踐。
關鍵詞:艱苦樸素精神 知識經濟時代 德育
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類已經實實在在地處在知識經濟為主導的社會。時代要求人們在快節奏中適應變化萬千的社會,需要人們具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換言之,就是追求高知識、高技能和良好素質。那么,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在更多地依靠智力、知識創造財富的今天,學校德育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怎樣的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呢?
筆者認為:學校德育工作中應該大力提倡艱苦樸素精神并在具體工作中推行實踐。
一、“艱苦樸素”精神的新價值觀
這里所強調的艱苦樸素精神,并非重拾過去省吃儉用、“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觀念。筆者認為,知識經濟時代應賦予“艱苦樸素”精神以新的內容、新的涵義和新的價值觀。
“艱苦樸素”有兩方面的含義。“艱苦”是指人們主觀意識和行為上對變化快、多元化社會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磨練。“樸素”是指對物質資源的低耗能、對物質享受的低要求及對精神境界清靜明達高要求。
我們現在所處的煩囂社會變化太快了,要想生存并發展,需要有更多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更大的承受壓力的能力、更強的適應變化的能力。可以說,我們為事業“艱苦奮斗”的過程,就是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的過程。這些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立足于社會。
另一方面,進入二十一世紀,“物欲橫流”的觀念已經被逐漸拋棄,全面的環保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追求低能耗、高效率、對物質的低消耗以致精神的“自我實現”。無論個人與社會,大量的事例證明“樸素”的觀念已經在精神層面和具體的社會生活層面成為一種風氣和潮流。
顯然,“艱苦樸素”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群體的生存方式。在以知識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今天,應該自覺地磨練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淡化對物質的依賴和索取,強化對精神和知識的追求。因此,知識經濟時代的“艱苦樸素”觀念,必然是這個時代的道德追求。
二、艱苦樸素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學校德育新的著眼點與切入點
我們知道,學校德育的重點在于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正因德育的內容多,范圍廣,其推行就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恰當的切入點。那么,品德教育的方向和切入點是什么呢?既然艱苦樸素精神是知識經濟時代道德要求,那么它更應該是學校德育的一個側重點和切入點。
在觀念上,從德育的防治性目標看,針對學生現在強烈的攀比心理和嚴重的浪費現象、好逸惡勞心理和嚴重的依賴性,提倡艱苦樸素精神有利于糾正這良風氣。從德育的發展性目標看,弘揚艱苦樸素精神有利于學生健康、樸素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堅強、嚴格、務實、靈活的生活和學習態度的培養。
在實踐上,弘揚艱苦樸素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更強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而逐步建立并強化學生的自學以至自立能力。這正是學校德育培養現代合格公民的終極目標。
在學校德育管理上,弘揚艱苦樸素精神有利于學校務實穩健的管理作風的形成。一方面,不去講求奢華的形式和不切實際的花架子,更多注重實績與效率;另一方面,對教育這而言,主動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變化,以更大的忍耐力和更多的愛心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在學校校園建設上,弘揚艱苦樸素精神有利于減低財物資源消耗,有利于公共設施的維護,有利于促進學校環境保護建設。
綜上所述,開展艱苦樸素品德教育對于學校在知識經濟時代德育工作有特別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發展空間。又由于艱苦樸素精神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能大大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化。
三、弘揚艱苦樸素精神的實踐措施
1.、利用班會課、思品課及專題討論進行思想教育。
德育的有效推行有賴于具體執行的規范化和課程化。學校應制定計劃,利用每周固定的班會課和思想品德課進行系統性的品德觀念講解、宣揚。要想宣揚涉入心靈的道德品質觀念,必須讓學生以自己的認識對一些社會現象作探討,就得要辨個明白。針對知識經濟社會的特點與艱苦樸素精神的內在關系,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大膽說話,自己表達,自己辯論,自己總結。
2、 2.樹立學習榜樣。
一個恒久信念的建立需要“精神偶像”的巨大震撼力和示范作用。學生崇拜
的領袖人物和英雄人物是很好的榜樣。放眼全球,投資巨人巴菲特、華人首富李嘉誠都是知識經濟社會的弄潮兒,平常生活十分簡樸,衣著打扮極隨和,絕無奢華之氣。顯然,他們幾乎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用知識創造財富和公益事業上了,對物質生活的要求反而降到很低。他們均是運用知識、智慧創造財富而生活極其簡樸的代表人物,極具說服力。
另一方面,學生所在的學校班級中智慧超群、生活簡樸的優秀人物就生活在自己身邊,朝夕相處,更具說服力,也是應該樹立的榜樣。一方面,學校應將領袖人物的事跡和言行結合艱苦樸素精神向學生宣揚。另一方面,制定出合理且課操作性的規范,讓學生自己評選出學生中的優秀代表,讓其現身說法,做具體入微的輔導。
3、 3.形象設計。
正在成長的少年兒童十分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可以舉辦學生形象設計比
賽,倡導建立簡約、精致、高雅形象的風氣,通過由外而內的影響,培養心靈與外表的簡樸之美。
4、 4.班務自理。
要使學生有切身的體會,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直接投身其中。每個班的日
常事務管理和財務管理都可以讓學生自己處理。學生自然會逐步懂得勤儉節約,想辦法高效高質地運用極有限的資源。
5、 5.專項活動。
有些學校開展“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的專項活動,很有成效。例如要
求學生用最小最輕的環保材料包裹雞蛋從高處下墜而不碎,整個制作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同時也引導學生樹立強烈的環保觀念,要愛惜自然、珍惜資源,減少浪費。另一方面,讓學生進行單獨行動的鍛煉和獨立生活能力的訓練也很有必要,一來可以鍛煉他們的獨立處事能力,二來可迫使學生學會習慣于在艱苦的條件下過簡樸的生活。
上述這些實踐的具體方法措施,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其實,各地各校所處環境條件不一樣,學生千差萬別,對“艱苦樸素”涵義的理解方式和理解程度可能有區別,應該結合具體情況實事求是地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實踐。
參考文獻:
[1] 陳能端.《好品德好公民》2016(6)
[2]姜明安.再論法治、法治思維與法律手段。湖南社會科學,2012(7 )
通訊地址:廣州市海珠區南洲北路萬華西街2號 郵編:510288
作者單位:廣州市海珠區瑞寶小學
作者姓名:劉麗紅 聯系電話:1353552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