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學生進入初中以后,因為學習科目的增加,內容的拓寬、知識的深化,尤其是數學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等,加上一些學生沒有自學能力,學習信心的不足,學法的不對,久而久之開始陷入厭學困境。因而,如何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正確指導學生學習,使之“樂學、持學、會學”,結合教學實踐,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采用“導向、養習、授法”的學習指導策略。
一、一導向
。就是對學生學習方向的引導,學習方向主要包括學習的興趣、態度、動機、意志等有關學習情感方面的因素。其中動機是核心。明確的學習動機可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的情感,端正學習態度。在學習中起定向、啟動、助推、維持功能。動機源于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導向教育尤顯必要。不去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而談學習方法指導,是把學生當成被動學習的工具,也遲早會因缺乏“人情味”而偃旗息鼓。在教學中加強了人文教育,逐步引導學生認清社會發展特點及未來社會的人才需要幫助他們處理好學習與成才、學習與成功的關系,建立起適合時代特點的學習需要,鋼化學習動力系統。
1.1)以數學應用性導向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數學應用性表現為數學的應用美,凡是美的事物都是人們所追求的,數學學習亦如此。教學中注重挖掘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如把“測量金字塔的高度”改為“測量我校教學樓的高度”。這些雖然只是形式上的變化,卻讓生活走進課堂,讓數學更貼近生活,學生在這種大眾化、生活化的問題情景中表現出了對數學非同尋常的興趣。教師再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思想方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認識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激發了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做數學的情感,初步建立起學好數學是將來更好的從事社會生產勞動的個人需要。教學中還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展示數學學習中的思維過程,引導他們認識到學好數學也是個人智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幫助他們樹立起開發自身潛能、實現自身價值的數學學習目標,形成明確的學習動機。
2.2)以成功導向
。如果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說是太痛苦的話,他遲早會放棄該任務的。獲得學習成功是每個學習者所渴望的。明確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學生取得學習成功,學習成功反過來也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因此,在教學中合理安排習題梯度,分層教學,個別輔導,幫助每個學生克服困難走向成功,實實在在的肯定他們的成績及進步,以滿足學生成就感。以成功激情導向,從而使學生樂學,因此在教學中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鼓勵他們進行自我評價,發展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肯定的能力,使之能更充分地體驗完成學習目標、取得學習成功的喜悅,并為獲得下一個學習成功而努力,保證學生學習動機的持久性和穩定性。
二、二、養習
。就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學習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行為定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活動中起維護、支持功能,是學習活動的載體,也是學生在未來社會中不斷學習、自我發展的基礎。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養成預習看書,做筆記、獨立完成作業等良好的習慣。還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生應進行反復訓練持之以恒,并通過在學生中樹立榜樣,激發自學性,建立評價表揚制度,鼓勵學生發展,從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如: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對學生的作業進行了改革。
1.1)、把學生課下需要學習的內容,以不同形式的作業布置給他們,豐富作業形式,增強作業的趣味性、活動性、競爭性和實效性
。將書面作業、反思作業、閱讀作業、復習作業有機地結合起來,設定學習目標,以明確的內容、規范的形式來約束學生的課下學習,強化作業內容,而淡化作業形式。后來即使不留書面作業學生也能獨立學習,基本上改變了以往學習的被動狀態。
2)2.建立學習小組
。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初期,學生經常會出現“忘了學習或學習深度不夠”的現象。為解決這個問題,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業檢查與驗收,并給予量化評估,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集體榮譽感,激發其學習熱情,通過群體學習的互動、互助、互控效應,規范其學習行為,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互相約束中學會了自我約束,讓他們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老師、別人的老師,密切了生生交流,拓廣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
學習習慣的養成應從小做起,堅持不懈,還要在有規律的學習中去培養。在學習指導中,我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并按計劃認真落實;開展“每日一刻鐘”、“每日一題”的養習訓練;組織一些有規律的課外活動,如本地的實際降水情況,指導他們對比兩個記錄,研究其中的概率,作出相應的記錄,查閱這兩個月每天本地天氣預報資料,對所報降水概率作出記錄.這些都大大促進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我所教的初二數學期末考試平均成績較以前提高了。
三、三、授法
。就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著重解決會不會學的問題,是培養學習能力的落腳點,是學習指導的關鍵。筆者針對自己所教學生的學習現狀、知識水平,著眼于自主學習,采用了如下學法指導策略:
1)1.教會學生讀書
。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創設讀書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把自己教學中總結出來的讀書學習的方法傳授給他們,如三步讀書預習法、“走馬觀花”讀書復習法、反思讀書說題法等等。還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進行具體的讀書方法指導,擬訂導讀提綱,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思維障礙,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精神。
如利用“類比”讀書法指導學生學相似三角形,利用“比較——猜想——驗證”探索式讀書方法學習平行四邊形;采用“讀——思——練”方法閱讀數學課外讀物等。讀法亦無定法,因人而異,因材而異。但在讀書指導中,必須要指導學生做到“學(眼)、思(腦)、練(手)”相結合。讀書是學習的形式,思考才是學習的實質,而練習是學習的保證。三者有機結合才能把書讀活。
2)2.讓學生學會思考
。任何所要學習的新知,只有通過學習主體的思維加工轉化為認知者認知結構中的諸多舊知才會被理解建構。故在學法指導中要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引導他們多觀察多實踐,抓住知識相同、相近、相異、互通、互逆等聯系,選擇合理的思維方法,去理解所學知識,把它建構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
如在初三數學《二次根式》一節的學習指導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二次根式與算術平方根的相同直初,學生就很輕松地利用邏輯思維理解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中a≥0的原因。也得出了求二次根式中字母取值范圍的方法。對比乘法公利用邏輯思維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都是通過發現新舊知識不同聯系而選擇不同思維方法,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較深刻地體味到思維的技巧、方法,提高了思維水平,認清了數學學習的實質。
3、3.學會復習總結
。學完一章節內容要及時復習,復習時還要講究技巧,要勤動手。第一次復習時所有的題認真做,然后把自己特別熟練的題劃掉,到第二次復習時,只須看看就不用做了省些時間,同時也劃掉熟練題目,依次下去,復習的內容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