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博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心理輔導的手段也越來越豐富,其中朋輩輔導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新方式,逐漸受到廣泛的重視。本文在闡明高校朋輩輔導必要性的基礎上,對朋輩輔導常用的方法進行了說明和分析。
關鍵詞:高校;朋輩心理輔導
一、高校開展學生朋輩輔導的必要性
近幾年,朋輩輔導工作得到了越來越多高校的重視,一些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當他們遇到困擾時,有50%以上的同學會向自己的朋友或同學尋求安慰與幫助。同時,在正常的心理咨詢過程中,信任關系的建立往往需要數次的面談,而“朋輩”之間可以直接跨越關系障礙,為來訪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心理氛圍,使來訪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心理困惑,從而及時得到心理幫助。
二、高校學生朋輩輔導常用方式分析
由于朋輩輔導員是來自各個專業的學生,大多缺乏心理學專業背景,也很難接受系統的心理咨詢培訓,而面對的卻是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年齡、不同訴求的學生,所以朋輩輔導所采用的方式既應是是多樣的,靈活的;又應是便于提前規劃的,較容易掌握的,有外物依托的。
(一)團體輔導
朋輩輔導員自身作為學生,對其他學生的需求和心理掌握更具體,而且與教師或咨詢師比較起來,更能獲得同齡人的認同。因此,朋輩輔導應用于學生的團體輔導具有天然的優勢。比如由朋輩輔導員帶領的“新生適應性團體輔導”、“考前減壓團體輔導”、“人際關系提升團體輔導”等,學生不僅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團體,也能與高年級的朋輩輔導員交流學習生活經驗,從而獲得歸屬感和安全感。
另一方面,團體輔導的活動可以預先設計的環節豐富,形式活潑,比如常見的項目“大風吹”“優點大轟炸”“同心圓”等,對于朋輩輔導員來說,只要不出現明顯的失誤,做深做淺都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二)戶外拓展
戶外拓展項目能夠有效地挖掘學生潛能,提升和強化個人心理素質,激發團隊精神,增強團隊凝聚力,更為融洽地與群體合作。常見的流行項目有:信任背摔、高空抓杠、斷橋、天梯、齊心協力、盲人攀巖、七巧板、罐頭鞋等。朋輩輔導員可以利用大自然對人身心的療愈作用,通過一定強度的運動,達到影響學生心理的效果。
(三)團體沙盤
團體沙盤是沙盤游戲的一種形式。它通過團體的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認識與探討自我,觀察并接納他人,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發展良好適應能力,對促進團體和個體的健康人格培養具有積極作用。
要注意的是,朋輩輔導涉及的團體沙盤,與心理咨詢范疇內的沙盤咨詢是不同的。這里的團體沙盤游戲,主要是以沙盤為媒介,實際上還是屬于團體輔導的范疇,具有相對固定的流程,也鼓勵團體中的成員在規定的環節中分享和發言。
團體沙盤在整個咨詢過程主要依靠的是團體動力,朋輩輔導員經過培訓,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對團體的干擾,讓沙子和沙具自然而然的產生作用。
(四)讀書會
讀書會非常適合于在大學生群體中開展。一方面大學生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經過多年的寒窗苦讀,對書有一種天然的熟悉與親近。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都在校園,便于定期組織活動。在讀書會中,學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進行思維的交流、在各種智慧的融合中提升自身的心理認知層次。
(五)互助小組
目前各學校內的互助小組多為學習型,參與人數較少(如傳統的“一幫一”“一對紅”等),范圍較為狹窄。而有朋輩輔導參與的互助小組,能夠將可工作的范圍大大擴展,可以稱為“學生成長互助小組”。成長互助小組依據團體動力學理論,通過小組成員的“學習互助,共同成長”,實現個人與團隊的共同發展。
在朋輩輔導員的帶領下,可以就學生的新生適應性問題、專業學習、職業生涯規劃、集體生活適應性等問題,定期演講、發言、討論,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得到鍛煉。
(六)心理劇
心理劇及其相關的方法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莫雷諾發展出來的。這是一種可以讓你練習怎么過人生, 但不會因為犯錯而被懲罰的方法,且自發性與創造力是其中的核心。它不僅能使參與演出的人得到啟發和成長, 也能對更多的觀眾起到教育和預防作用。
在朋輩輔導的幫助下,高校學生心理劇在內容的組織上更有主動性,可以配合大學生的發展需求實施有針對性的、主題式的心理劇療法。
三、高校學生朋輩輔導的有限性
(一)不能替代學校專業心理老師的作用
盡管朋輩輔導員會協助心理輔導教師承擔一部分工作量,解決一些問題,但并不能代替專業心理輔導工作。承擔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大學生們,往往在初期滿懷一腔“愛心”,對來訪學生進行勸導、安慰,但也會迅速“耗竭”產生“心累”的感覺,其原因是缺乏相關經驗及專業訓練。因此,朋輩輔導員一定要分清被輔導學生問題的性質和程度,一旦超出自己的工作范圍,必須馬上轉介,交給專業老師處理。
(二)學生朋輩輔導員要科學管理
進行專業的培訓,防止“會解剖,不會縫合”,甚至是二次傷害。多數朋輩輔導并非一兩次的活動就能完成,而是要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輔導幫助過程。所以,朋輩輔導需要持續的后續培訓,應定期組織朋輩輔導員討論案例,根據在輔導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設計后續培訓內容,指導教師應根據每一個朋輩輔導員的情況進行督導和培訓。
參考文獻:
[1]宋強玲.大學生朋輩教育的優勢及實踐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4(11):68-69.
[2] 姚斌,劉茹.高校朋輩心理咨詢實踐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8(9):126-127.
[3]祝秀香,陳慶.加強朋輩心理輔導工作完善大學生心理援助體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6(10):67-68.
[4][美]文森特·J·丹德烈亞,彼得薩洛維著,朋輩心理咨詢技巧、倫理與視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