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丹
【摘要】 傳統的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本文提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及方法對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模式進行革新;闡述了革新后的優勢。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 計算機基礎課 教學模式
現代教育技術是利用多媒體與網絡,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一種新的教育技術。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可以將文字、聲音、圖像等內容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與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一、傳統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模式狀況
計算機基礎課是一門公共基礎課,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傳統計算機基礎課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教,學生聽,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教師講課內容一般是以語言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主要精力都放在講課上,而學生主要是聽課、做筆記,整堂課都非常枯燥,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也會隨之下降。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改變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模式。
二、基于現代教育技術背景下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模式的創新
1、多媒體網絡教室的互動式教學。該教學模式實現的條件是要將整個機房的計算機建成一個小型的局域網,局域網中的計算機可以相互訪問,教師通過網絡將任務分發到各個小組,小組成員研究后將任務進行分解成幾個子任務,再將任務繼續向下分發到小組成員的計算機上,小組成員接收到任務后應用計算機知識進行制作,在制作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向小組成員或者其他組成員求救,教師對學生制作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統一講授。各組成員完成任務后可以將任務傳到教師機器或者其他小組中,各組針對完成任務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并進行評價,學習好的方面,摒棄不足之處,共同進步。整個教學模式都是利用網絡計算機進行互聯,學生主動性強,互動性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可以將教學模式開放,傳統的計算機課都是教師將素材整理好分發給學生,而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主題給學生,至于素材的收集與整理交給學生來做,各組同學分別負責不同的內容,如圖片素材的搜集與整理分給一組同學,聲音素材的搜集與整理交給另一組同學等,最后各組同學將素材資料共享,共享的方式可以通過郵件發送、機器共享的方式互相傳送文件,節省時間的同時大家都從中體會到動手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然后大家再繼續完成主題任務。
二、基于現代教育技術背景下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模式革新后的優勢
1、課堂主角由教師變成學生。革新后的計算機課主角變成了學生,學生自己找素材,自己分解任務,自己完成任務,教師則是在一旁引導學生如何去完成任務,學生遇到問題教師只是提示學生該問題涉及到哪些知識點,學生則是通過教師的提點去找筆記或者資料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將理論知識點講解清楚,學生需要自己去實踐,去動腦思考才能更好的去理解知識點。整個課堂都是在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中度過,教師講解哪一部分內容完全看學生任務完成的情況而定。所以教師在調控大局的情況下跟著學生的步伐走,以學生為主體,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所以經常會出現一題很多種解法的現象,大家共享后可學會多種方法。
2、教學模式由單一變成多向。改革后的計算機課堂模式是開放的、多向的、互動的,學生在課上可以與小組同學討論、交流、總結,也可以和教師交流討論。新模式下的計算機課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思考并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的發展,為其學習其他專業課奠定基礎。
3、教學環境的開放性。新模式下的計算機課教學環境開放,教師在課上講授哪些內容完全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而定,素材不是教師給而是由學生自主搜集,學生應用互聯網可以搜集一些新的內容填充到案例中,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環境開放,學生在網上查閱資料的過程中也開拓了視野。這將更大的發揮學生的潛能,推動教學向深度與廣度的方向不斷前行。
綜上所述,計算機課通過利用多媒體與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很好的調節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從而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質量。
參 考 文 獻
[1]劉潤戈.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J].科技展望,2017,02:151
[2]徐金林.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6,12:151
[3]李紅.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分析[J].數字化用戶,2013(06)
[4]周云鵬.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探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5,11:2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