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敏芳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邊城》三個譯本的比較研究
◎柯敏芳
生態翻譯學運用“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轉換”的標準來檢測譯本的翻譯質量,本文以《邊城》的三個譯本為案例,從生態翻譯學的視角分別檢測其是否進行了“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轉換,從而為文學作品翻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
“生態翻譯學是在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以生態學的整體觀為方法論,以譯者與翻譯生態環境的相互關系為研究對象,用生態翻譯學的范式,研究各種翻譯問題。”生態翻譯學認為翻譯是一種以譯者為中心,以原文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環境的“適應”和以譯者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環境對譯文的“選擇”。在翻譯的過程中,這種適應和選擇不斷交替,譯者以期至少能達到“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三維轉換,從而能創造出整合適應選擇度最高的譯文。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學史上抒發鄉土情懷的優秀代表作。它用田園牧歌式的筆觸描寫了湘西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愛情悲劇,歌頌了人性之美和風情之美。自小說問世以來,先后出現三個不同的譯本,第一個譯本是金緹和Robert Payne于1947年合譯的,另外兩個譯本分別為Gladys和Kinkley所譯。由于譯者處于不同的生態環境當中,其人生閱歷和知識結構體系迥異,因此對于《邊城》的理解和翻譯也不同。根據生態翻譯學的“多維度”適應和選擇的標準,只有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譯文才能經過時間的洗禮存活下來為大眾所接受,因此接下面我們分別從“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三個方面對譯文進行比較分析。
根據生態翻譯學的標準,譯者必須在特定生翻譯生態環境下滿足三個維度的轉換才能翻譯出合適的作品,即譯者不僅要做到語言文字層面的轉換,而且要傳達一定的文化內涵和實現有效的交際目的。
語言維的適應與選擇。譯者對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進行的,譯者要實現語言形式諸如詞匯,押韻特別是修辭風格等的適應性轉換。
例一:
慢慢吃,慢慢喝,
月白風清好過河!
醉時攜手同歸去,
我當為你再唱歌!
Payne:Eat slowly,drink slowly,
You can cross the rivers under a bright moon and with a fresh wind,
Holding each other’s hands if you happen to be drunk,
And then i will sing another song for you...”
Gladys:So eat and drink and take your ease,
Then cross the moonlight river in the breeze;
We’ll see the drunkards home and think no wrong,
And on the way strike up another song!
Kinkley:Eat and drink,please take your time,
Moon’s up and breeze’s down;fording the river will be just
fine.
If you’re drunk I’ll take your hand and lead you along,
So i can treat you to another song.
如上所示,Robert Payne沒有采取任何的押韻,其更傾向于自由翻譯和意思內容上的轉換,忽略了形式上的轉換。Gladys和Kinkley在翻譯的過程中盡量保持在形式上和原文的對等,因此均采用了押韻,原文的押韻形式是aaba,Gladys和Kinkley都采用的是aabb,雖然韻律上采取的形式是一樣的,但是Gladys的語言更緊湊內容也頗為充實,更貼近原文的詩意美,體現了從內容到形式上的較為合適的適應和選擇。
文化維的適應與選擇。由于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和內容上往往存在著差異,為了避免從譯語文化觀點出發曲解原文,譯者不僅需有注重原語的語言轉換,還需要適應該語言所屬的整個文化系統,并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
例二:于是大老又說“……我要個能聽我唱歌的情人,卻更不能缺少個照料家務的媳婦。‘又要馬兒不吃草,又要馬兒走得好,’唉,這兩句話說是古人為我說的!”
Payne:“I wanted a girl who will listen to my songs,but i also need a wife to look after my house.‘I don’t want my horse to eat grass,but she must run faster than anyone else.’”
Gladys:“ …I want a sweet heart to listen to my songs,but l need a good wife who’ll manage my household well.I want to eat my cake and have it.That’s me!”
Kinkley:“I want a horse I don't have to feed,but I want it to run fast,too!' the ancestors must have thought up that saying just for me,to show that you have to feed a horse to make it run fast!
“又要馬兒不吃草,又要馬兒走得好” 是中國的一句俗語,比喻既要求對方人好或事情辦得好,又不愿意提供相應條件或付出一定的代價。在英文里有一句相應的俚語“You cannot eat your cake and have it too”.Gladys 用歸化的譯法將其譯為“I want to eat my cake and have it”,這樣西方讀者一目了然。然而Kinkley 則完全直譯為“I want to horse I don't want to feed,but I want it to run fast”,保留了原文的暗示和語境,采用了異化的翻譯方法。Payne在這句話上的譯法和Kinkley比較接近,不同的是Kinkley的翻譯更貼近原文的意思,這里”不吃草“不僅僅是指”grass”而是指主人不想喂養馬,不提供任何糧食和供給卻想坐享其成。Kinkley采用異化翻譯的好處就是目標讀者能夠被迫了解源語文化和語境,由此更好地達到文化層面上的是適應和選擇。為了更好地使西方讀者了解《邊城》中所體現的湘西文化,Kinkley在書末添加了32個關于文化負載詞的注釋,這樣閱讀的時候比較難的詞條和句子就會變得容易理解和接受,源語的文化內涵又不會流失,因此在文化維的適應和選擇方面他做得比較全面。
翻譯過程中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意味著譯者除語言信息的轉換和文化內涵的轉換之外,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種轉換要求譯者把選擇轉換的側重點放在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上。在文學作品中,交際維層面的轉換是原文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即讀者能領悟到作者的表達初衷,繼而與作者在情感﹑思想等各方面產生共鳴。在這個過程中,譯者則扮演了橋梁的作用,通過準確地轉換促成原文作者與譯文讀者間交際目的的實現。
例三:由于邊地的風俗淳樸,便是作妓女,也永遠那么渾厚,遇不熟的主顧,做生意時得先交錢,數目弄清楚后再關門撒野。

Payne:There is a curious purity in the habits of the frontier people; so it happened that prostitutes would rarely insist on being paid by those who were well known to them....
Gladys:Border ways are so simple that even these girls remain honest.Before entertaining a stranger,they ask for money and count it before closing the door and getting down to business.
Kinkley:Folkways in a border district are so straightforward and unsophiscated that even the prostitutes retained their everlasting honesty and simplicity.
在“妓女”一詞翻譯的處理上,Gladys使用了“girls”這個比較委婉的詞,目的是為了保留原文的唯美意境但是卻沒有真實傳遞原作者的意思,Payne和Kinkley都直接譯成“prostitutes”,西方讀者能了解真實語境中的涵義,達到交際的意圖。不可否認的是Kinkley所處的時代更為開放和包容,所以為了更好地達到交際的目的,他選擇直譯原文的意思。
生態翻譯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來審視翻譯活動,縱觀三位譯者在語言﹑文化和交際各個維度的比較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Gladys在語言維的處理上考慮比較周到,完成了從內容到形式上的適應和轉換;Kinkley在文化維的適應和選擇方面使用了異化和添加注釋的方法使西方讀者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同時又完整地表達了意思;Payne的翻譯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基本傳達了原文的含義。
(作者單位:湖北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湖北理工學院青年項目“生態翻譯學視角下《邊城》三個英譯本的比較研究”,項目編號:14xjr0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