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玨
基于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下中日韓經貿關系的探討
◎王 玨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是新時期的世界經濟的典型特征。中日韓三國經貿合作水平的提升,可以讓三國在增進互信和國家間互利的基礎上,為東北亞地區的區域穩定做出重要的貢獻力量。本文主要從中日韓三國的貿易現狀入手,對區域經濟一體化驅使下的中日韓經貿關系問題進行了探究。
東亞地區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中國﹑日本和韓國是事關東亞經濟發展的三大重要國家。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出臺以后,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已經成為了促進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WTO多哈回合談判的破裂,讓以FTA為代表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成為了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深化的時代,中日韓FTA已經開始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
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對韓國的出口與韓國對中國的出口之間存在著相互推動關系,韓國對中國的出口與日本對中國的出口之間也存在著相互推動作用。在提高相互依存程度的基礎上,對中日韓三國的經貿合作水平進行提升,是推動中日韓三國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發展的重要措施。
中日韓區域內的貿易現狀。中日韓三國對亞洲經濟乃至世界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階段日中兩國已經互為最大的進口對象國。日本和韓國也是中國重要的旅游消費市場。在韓國“薩德事件”爆發以前,中國是韓國的最大出口對象國。在對2009年以來中國在亞洲區域內的前五大出口市場進行分析以后,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和韓國是中國在亞洲貿易市場的重要合作伙伴。在2009年至2013年這一時期,受釣魚島事件等問題的應先,中國對日本的出口規模表現出了下降趨勢。自韓國樸槿惠政府決定在本國部署“薩德系統”以后,中國與韓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開始有所下降。我國出臺的“一帶一路”倡議與中日韓三國的經貿關系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中日兩國與中韓兩國之間的貿易規模進行比較分析以后,我們可以發現,中日之間的貿易規模要大于中韓之間的貿易規模。“薩德事件”的出現,會讓中日貿易規模與中韓貿易規模之間的差距有所增加。
中國對日韓兩國進出口貿易依存關系的現狀。中日韓三國的貿易一體化與東亞地區的產業分工之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三國彼此之間的貿易依存度已經成為了三國貿易關系的基礎要素。資源﹑勞動力﹑產業結構﹑匯率稅率變動和歷史因素是中日韓三國經貿關系的主要影響因素。在利用VAR模型回歸和脈沖響應分析對中日韓三國進出口貿易的依存關系進行分析以后,
中日韓貿易依存度的提升。中日韓三國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對三國自身的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中國自身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的情況下,投資環境的改善可以讓三國之間的相互投資表現出持續增長的特點。現階段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就可以讓日資企業和韓資企業的投資欲望有所增加。在不考慮“薩德問題”和中日釣魚島爭端等問題給中日韓經貿關系帶來的不利影響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可以讓中日韓三國的貿易依存度有所提升。
三國政府間交流的強化。為促進中日韓三國深層次伙伴合作關系的發展,中日韓三國需要在開展平等對話的基礎上,構建一種良好的政治關系。美國因素是影響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中日韓三國構建經貿聯盟以后,三國可以聯手應對美國的新型亞太戰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是促進東亞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重要機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構建,也離不開三國政府間的交流,在對亞投行的作用進行發揮的基礎上,構建一種以中日韓FTA為核心的自由貿易體系,可以讓東亞自由貿易區在世界經濟領域的地位得到強化。
利用中日韓FTA促進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事關中日韓經貿關系的重要因素。經濟利益是國家間開展區域經濟合作的直接動力。“一帶一路”倡議的出臺,可以讓中日韓FTA在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作用得到強化。在中日韓FTA建成以后,三國可以在獲取東亞地區經濟主導權的基礎上,與東亞各國進行經濟合作,進而在推動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對東亞地區在世界經濟和貿易活動中的話語權得到提升。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也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所要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
加強政治互信,促進文化交流。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是中日韓三國在構建一體化經貿體系的過程中所無法忽視的問題。在中日韓區域一體化的進程中,政治問題始終都是影響三國經貿往來的主要因素。現階段“薩德問題”已經給中韓貿易體系帶來了一定的沖擊。日本美化二戰時期侵略歷史的行為也給中韓兩國人民群眾的感情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在日本挑起釣魚島爭端以后,中日政治關系一度達到了破裂邊緣。獨島問題也是日韓關系的主要影響因素。針對中日韓三國之間的政治關系,日本需要在正視歷史的基礎上,加強與中韓兩國之間的政治互信。
在對爭端解決機制進行完善的基礎上開放敏感產業市場。現階段中日韓三國都具有各自的敏感產業,在三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基本國情存在差異的情況下,中日韓在自貿區談判中都會堅持保護本國弱勢產業的原則。針對中日韓三國在自貿區建設談判中可能存在的分歧,三國可以對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爭端解決機制進行借鑒的基礎上,將談判解決機制引入到中日韓FTA談判之中。在對本國敏感產業過于關注的情況下,中日韓三國難以在關稅削減問題上達成一致。針對敏感產業在中日韓三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三國可以自逐步開放自身敏感產業市場的基礎上,對關稅問題進行優化。
加速中國經濟發展。目前中日韓三國正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之中。在中國經濟水平與日韓兩國經濟水平存在一定差異的情況下,中國可以借助中日韓自貿區促進外商投資的增加。在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中國獲取中日韓自貿區主導權的阻礙的情況下,中國需要利用中日韓區域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機遇,對自身的投資條件進行優化,進而在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的基礎上,通過擴大外資投入的方式提高經濟增長速度。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項目為例,從國務院國家發改委批復實施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有關內容來看,山東半島“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試驗區”已經成為了中國在海洋產業﹑海洋科技和節能環保等領域與日韓兩國加強經濟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措施。這一先行試驗區的構建,可以在對海陸資源進行統籌的基礎上,提升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在中日韓自貿區建成以后,中日韓三國可以在構建一種統一化的市場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在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在制造業和紡織業領域構建規模經濟,可以讓我國在“一帶一路”倡議出臺以后,憑借自身的低成本優勢與亞洲區域外國家開展競爭,進而在擴大中國的出口額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從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情況來看,在環保產業領域加強與日韓兩國的合作,可以在促進先行試驗區環保產業發展對策基礎上,構建新型的產業鏈和資源循環體系,以便為我國新型產業的形成與發展提供幫助。可以說,現階段我國只有在不斷縮小與日韓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的基礎上,才能讓獲得中日韓PTA的主導權。
加快產業升級。中日韓的產業結構布局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在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日韓兩國的情況下,國內市場的完全開放,會讓國內部分產業面臨日韓兩國企業的沖擊。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是我國現階段所要面對的一大重要問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可以讓我國應對日韓兩國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的能力得到提升。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就是國家進行產業升級的重要措施。產業躍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是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在積極推進圖們江國際區域合作的基礎上,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可以讓長春﹑吉林市和延邊州與國內其他區域的經濟聯系與合作得到強化。
堅持經濟可持續發展路線。在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成以后,為促進三國商品的自由流動,三國均需要對本國的關稅體系進行調整。日韓兩國生產生活所用的資源主要依賴于進口,留在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構建以后,日韓兩國對中國資源的進口可能會有所增加。因而我國在“一帶一路”倡議出臺以后仍然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進而在對本國原材料﹑能源等初級產品的出口問題進行控制的基礎上,對過度開發資源的問題進行避免。
中日韓三國在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巨大差距是中日韓經貿關系的主要影響因素。三國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和領土爭端也會給三國經貿關系的穩定性帶來一定的沖擊。在調整產業結構基礎上堅持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應對中日韓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措施。
(作者單位:華東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