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杰
摘 要:后進生是教育者中的弱勢群體,是在素質教育的大潮流中被忽視、被淘汰的那一部分。然而,就是這些人,在社會的大舞臺上,成材之人比比皆是。愛迪生小時侯曾被辱罵為“蠢鈍糊涂”的“低能兒”才上三個月學就退學了。但最終卻成為著名的發明家。愛因斯坦少年時期在老師和同學眼里是個十足的笨蛋,“反應遲鈍”、“專提怪問題”、“記憶力差”、三歲還不會說話,卻在他的不懈努力中成為20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所以說“后進生是相對的”,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應該是人材。在傳統觀念中,人們常把后進生當成“壞學生”,說是“朽木不可雕”,“頑石不成材”,嚴重地傷害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然而,每個后進生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后進,由于受到不和諧的家庭、學校的疏忽教育和社會的不包容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加之他們自控能力差,致使一些孩子失去了正確的生活觀、價值觀,導致他們朝著不良的方向發展,進而演變成我們所謂的后進生。
關鍵詞:后進生;溝通;尊重;愛心;賞識
一、引言
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學生素質的前提和保證。因此,這項工作應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切實認識到自身對于學生尤其是對后進生的教育和引導責任。后進生是需要特別愛護與培育的幼苗,作為一名教師,惟有用真誠和熱情去填補他們情感的空缺,去修復因受不良影響而形成的心理障礙,去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才能對他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甚至身心健康方面起到積極地作用。如何才能正確教育和引導他們走向健康發展方向呢?我認為可以從以四個方面來教育和引導。
二、溝通——架起師生情感的橋梁
曾記得一位教育前輩說過:“沒有溝通就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由此可見,溝通是師生建立平等和諧關系的重要因素。而如何走進學生的心靈,與他們更好地溝通,從而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導,則是為師者在教育過程中最為棘手的問題。那么,師生如何共架感情橋梁呢?
教師應把真誠的愛給予后進生,尊重他們,關心他們,理解、寬容他們,對他們熱情關懷,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力戒嫌棄或諷刺挖苦;應主動接近他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肯定鼓勵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分階段向他們提出恰當的期望。實踐表明,只要教師把愛的情感傾注到后進生身上,就會引起他們心理上的共振,行動上的回報。
三、尊重——保護后進生的自尊心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所至,金石為開。”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喚,學生的情感已接近成熟,具有區分善惡是非的能力。只要你尊重、熱愛他們,他們就會投桃報李,給你以尊重。在教學中,常有人人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是不足取的。后進生的自尊心就像幼芽狀態那么稚嫩,教師的某種疏遠、冷落或嫌棄都會損傷他們,使他們自暴自棄,教師不但自己要尊重后進生,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還要教育其他學生也要尊重后進生,平等對待后進生,切不可諷刺挖苦,嘲笑打擊他們,要與后進生保持良好的同學關系,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四、愛心——樹立后進生的自信心
教師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第一,要研究后進生的心理特點及形成原因,消除阻礙其進步的心理障礙。后進生同其他學生一樣都渴望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尊重與愛撫的心理需要。但由于學習成績差或某些行為習性差,很難達到家長和老師的期望,因而經常受到指責和批評,或由于家長長期的溺愛而形成驕橫傲慢,唯我獨尊、誰也惹不得的過度自尊心理,引起教師和同學的反感。長此以往,他們便漸漸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要么意志消沉、自暴自棄、惴惴不安回避現實。第二,走向另一個極端。玩世不恭,“破罐子破摔”,形成明顯的懷疑心理、戒備心理、逆反心理。對自己周圍的人們的態度和言行極為敏感,抱有敵意,用不正確的方法對待老師、家長和同學的善意批評、教育和幫助,甚至以惡作劇戲弄師長,欺侮同學,破壞學校教學秩序,損壞集體榮譽。當然,不可否認,后進生的身上也有一些好的心理因素,如處事機靈、反應敏捷、好動大膽、重感情、愛勞動等。但由于不良心理成分較多,未受到有效的抑制,往往又會使這些好的心理因素得不到應有的發展,甚至產生相反的效應,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愛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開始,愛護后進生是幫助后進生轉化大感情基礎。
五、賞識——激發后進生的上進心
人人都需要贊賞,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飯一樣。贊賞屬于精神食糧,屬于滿足,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俗話說,千人千面。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個性特征和對思想品德要求的接受方式,而在他們個性特征中有一點是共通的、具有普遍性的,那就是他們都強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勵和贊美。雖然每一個后進生其成長的經歷和環境不同,但他們每人身上都有其閃光的一點。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一雙發現美、欣賞美的眼睛。強化學生的優點,弱化學生的缺點。當學生犯錯誤時,為了使學生早日克服缺點、改正錯誤,急于求成,提出的要求往往一步到位。甚至近乎苛刻,這種教師以為只要出于好心好意,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提出什么樣的要求,學生總是應該接受而且必須接受。但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人為的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對立,甚至引發學生的反抗與叛逆,嚴重的還會發生正面沖突,導致不良后果。因此,教師應用心去發現每一位學生身上的美。哪怕僅僅只是星星之火,也要及時地鼓勵、表揚,以促其形成燎原之勢。當然,成功教育并不排斥批評,但批評要比表揚更有藝術。當學生有錯誤時,就是批評,也要在批評之前先用平實的語言,毫不吝嗇地肯定贊美其優點,然后就事論事,不“新賬老賬一齊算”,優點適當夸張,缺點盡量縮小,真正地為學生著想,把學生看作是成長中的小樹,青蔥可愛但枝椏橫出,他們渴望陽光、雨露、空氣。所以,無論學生犯什么樣的錯,都不要諷刺挖苦、高聲呵斥,更不要把話說絕,不要讓一個學生在你面前擺出垂頭喪氣、無動于衷、漠然置之的表情。茁壯之樹怎能讓他“打蔫”呢?
六、結語
轉化后進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教育系統工程。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抱著滿腔熱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反復、耐心地教育;同時,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絡,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讓我們摒棄對后進生的偏見,多給后進生一份關愛,時常給孩子一張笑臉,讓他感受到老師的溫暖。用更多的關懷與愛,去融化他們心靈的堅冰,點燃他們心中自尊和進取的火花。
參考文獻:
[1]胡曉松.淺談對后進生存在的問題與策略[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3.
[2]鐘海榮.對中小學后進生轉化的研究.
[3]趙立國.如何提高差生的心理健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