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霞
【摘要】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轉換具有決定性的促進和導向作用,而金融支持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繁榮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對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同時運用DEA效率評價模型,對武漢市14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金融支持效率進行實證研究,指出其金融支持效率仍然偏低,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提升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支持效率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 金融支持 科技創新 效率
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世界主要國家新一輪發展的戰略共識,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產業布局、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重頭戲。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和壯大起著基礎性核心作用。隨著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度重視,金融資本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結合正在不斷推進和探索之中,兩者結合的效果還有待檢驗和考察。金融支持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繁榮的基礎,而金融支持效率的高低則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繁榮程度的關鍵。在資金有限的條件下,如何提高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績效,使金融資本在最大程度上促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是目前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選擇武漢市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14家上市公司作為分析樣本,重點對金融支持的效率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力求以此為依據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相關政策建議。
一、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現狀
(一)政策性金融支持現狀
首先,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支持戰略產業規模擴大。武漢市政府于2014年設立了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到2016年引導基金規模達102億元,按照市場方式運作,廣泛整合資金匯聚資本,引導國有資本、社會資本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自2013年設立金融專項資金以來,市政府對戰略產業的資金投入逐年增加,累計財政投入總額達2.9億元。其次是不斷增加創新投入,統籌100億資金支持科技自主創新,設立天使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分別從市級財政中投入5000億元和2000億元,支持創業企業的自主創新。2015年武漢市科技創業投資引導資金達10850萬元,總規模達3.84億元,聯合社會創投機構共同發起設立子基金24支,有力推進了戰略新興產業的創新活動。其三,大力支持科技平臺基地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產業園區、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各類國家級創新基地,一次性給予100萬元補助;對新認定的各類省、市級創新基地,一次性給予30萬元補助。第四,對于創新主體和投資規模較大的戰略產業項目,政府給予財政貸款貼息或投資補助,包括對認定的技術先進企業一次性10萬元的補貼以及減征15%企業所得稅等措施。
(二)商業金融支持現狀
商業銀行是戰略新興產業最重要的間接融資渠道。近年來商業銀行對武漢市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貸款額不斷增加,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的貸款額從2010的7.21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13.59億元,增長率達178.68%,新材料產業從2010的177.31億元增長到2015的286.17億元,是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獲得貸款最多的產業(表1)。同時各大商業銀行加快改革,積極創新金融業務和品種,先后推出了針對中小科技企業的“科技板”、“萌芽貸”、“三板貸”、“投融通”等一批具有特色鮮明的金融產品,并持續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貸款力度逐年擴大。以建行為例,近年來不斷加大信貸政策、信貸資源的支持力度,將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板塊作為年度工作重點,緊盯發改委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推進情況,不斷提升貸款效率。同時積極制定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滿足企業差異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積極拓展優質客戶。截至2015年6月末,全省建設銀行貸款余額3959億元,新增668億元,較上年增加184億元,貸款增速20.31%,同比提高1.13個百分點。其中,戰略新興產業中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信貸余額增速分別達到201%、92%、67%。
數據來源:經濟數據庫.14家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表整理[EB/OL].Wind資訊網,http://www.wind.com.cn/NewSite/edb.html.
(三)資本市場支持現狀
統計顯示,武漢市五大戰略新興產業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的融資額逐年增加,信息技術產業從資本市場融通的資金總額從2010年的1.9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3.1億元,增長了1.5倍,新材料產業六年的增加值為7.44億元,增長了2.37倍,充分說明戰略新興產業已成為資本市場的重點支持對象。截止2015年末,全市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6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147家,新三板的“武漢板塊”已經形成,掛牌企業通過股權質押和股權累計融資額達189.84億元,創業板和中小板成功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補血”,為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2014年,湖北在區域“四板”市場首創“科技板”,為科技企業提供形象展示、股權托管、股權掛牌、股權融資、發行私募債等個性化的證券融資服務。同時充分發揮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科技板”的平臺作用,鼓勵武漢科技型企業尤其是戰略性企業掛牌“科技板”,加大戰略新興產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力度。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發展,武漢市券商業務不斷創新,風險投資機構在產業領域內快速增長。2015年武漢風險投資項目達118個,是2012年的6倍之多,風險投資總額12.18億元,是2012年的3.13倍。由此可見,武漢市風險投資日趨活躍,業已成為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支持效率的DEA分析
(一)模型構建
DEA模型(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包括CCR、FG、BCC和ST四種測度方法,可以計算出分配效率和技術效率,技術效率等于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乘積,即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各個模型均有投入和產出兩種形式的導向,模型可以有規模報酬不變(CRS)以及規模報酬可變(VRS)兩種設定。產出導向的DEA指的是通過給定的幾個投入要素,求產出值的最大值。而投入導向的DEA模型指的是在給定產出指標的條件下求出投入成本的最小值。本文通過對CCR模型加入約束條件,改變其固定規模報酬的前提條件,令,構建BCC模型,最優值為:endprint
模型中企業的相對效率值在0-1內分布,效率值越大代表效率越高。如果模型中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均為1,說明DEA單元是有效的,如果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中僅有一項效率值達到1,說明決策單元僅實現了弱有效性,如果指標均不為1,意味著DEA單元非有效。
(二)指標選取
本文構建的投入指標包括:(1)資產負債率(X1),表示以銀行機構為主的間接投入,指的是五大戰略新興產業對應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的加權平均值。(2)流通股比率(X2)表示以證券市場為代表的直接投入,流通股比率=流通股/總股本,指的是武漢五大戰略新興產業對應上市公司流通股比率的加權平均值。產出指標包括:(1)凈資產收益率(Y1),衡量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的獲利能力。(2)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長率(Y2),衡量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經營成果。(3)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Y3),衡量母公司的獲利能力。(4)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Y4),衡量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的成長能力。將收集到的投入產出指標數據通過DEAP Version2.1軟件進行運算,結果如表2所示。本文選取武漢市五大戰略新興產業的14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數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6家,高端裝備制造業2家,新材料產業2家,生物產業2家,新能源產業2家。實證分析的時間跨度為2010-2015年,樣本數據來源于深圳證券交易所信息中心、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年報等公開披露信息。
數據來源:根據DEA運算結果整理所得。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DEA模型測算出金融支持的綜合效率,主要是考察金融體系的資源配置情況,它可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兩部分。其中純技術效率考量的是在現有技術和資源條件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出能力,從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支持體系內部的體制機制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而規模效率則主要考量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體系發展規模是否合理。結果顯示,2010~2015年武漢市金融支持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綜合效率值均小于1,且樣本期內所有產業的純技術效率都低于規模效率,說明武漢市金融資源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沒有實現最優配置,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效率還較低。從歷年綜合效率的均值來看,電子信息產業綜合效率的均值最高(0.971),排在五大戰略產業首位,其次是新材料產業,綜合效率均值為0.956,接下來依次是生物產業(0.932)、高端裝備制造業(0.898)和新能源產業(0.880)。測算結果顯示,在五大戰略產業中,電子信息產業和新材料的金融支持效率相對較高,這與近年來武漢市電子信息產業與新材料產業強勁的發展勢頭相吻合。“十三五”期間武漢市將電子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產業作為助推全市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領頭羊,這兩大產業得到的金融支持力度相對較大,不僅保持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也加大了產業自身結構優化,對地區經濟的拉動效應日益明顯。而新能源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綜合效率均值之所以相對較低,也與其產業的純技術效率普遍低于規模效率有關,說明金融資源在這兩大產業中的配置效率需要進一步提升和改進。純技術效率的測算結果顯示,五大戰略產業的純技術效率值均未達到DEA有效,說明武漢市五大戰略產業在已有金融投入的基礎上,產出沒有達到最大,資金投入結構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優化。另外,純技術效率的均值排名與綜合效率均值的排名基本一致,進一步說明了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得到的金融支持效率相對較高,而新能源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金融支持效率相對較低。從規模效率來看,五大戰略新興產業的規模僅在個別年份實現了DEA有效,說明戰略新興產業達到規模有效的上市公司還很少,應該通過加大資金支持、改善經營管理等手段來促進產業的發展升級并提高其經營規模。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實證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其一,武漢市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綜合效率值均低于1,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的投入和產出還未實現DEA有效,說明金融在支持五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資源配置效率并沒有實現最優,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資源配置功能需要進一步提升和改進。其二,從綜合效率分解指標來看,金融支持五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綜合效率未能實現DEA有效,主要是由純技術效率普遍低于規模效率引起的,所以必須通過提高金融體系的管理效率來提高其綜合融資效率。其三,從綜合效率的測算結果看,五大戰略新興產業的效率值有高有低,規模效率的測算結果也顯示部分產業部分年份達到DEA有效,部分產業則沒有達到DEA有效,這些都說明了金融支持武漢市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存在明顯的行業差異,揭示出產業發展的不均衡性。基于實證結論,想要提升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效率,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加強政府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繼續加大財政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支出力度,積極引導國有資本、民間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打造武漢市本土的投融資平臺,通過培育技術服務平臺、扶持龍頭骨干企業等一系列具體措施盤活現有資產資源,借助金融杠桿作用,放大投資能力。強化利息補貼和政策性貨款的支持力度,對戰略新興產業實施差別化利率政策等方式,引導商業銀行在戰略新興產業市場上的金融活動。繼續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聘請專業團隊針對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特點進行專業有效的管理,增強創業投資引導資金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的靈活性和有效性,提升其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投資積極性。組建政策性擔保公司,完善“政策性擔保為主,其他擔保為輔”的擔保體系,降低金融機構投資的不確定性,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本流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2)完善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間接金融支持。完善銀行機構對戰略新興產業的信用評價機制,對企業的專利、商標、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客觀測評企業的信用等級,給出合理的授信額度。探索針對性的金融支持手段或金融產品,采用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支持相結合的支持方式,實施差別化信貸策略,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加強金融產品的開發和普及,探索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及金融支持的新模式,為各類具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提供無形資產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聯保聯貸、集合貸款等金融產品。科學設立風險評級體系,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過程中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信用風險進行科學合理評估。建立和完善商業銀行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加強對戰略產業資金流向、貸款使用的持續跟蹤,嚴格控制企業的貸款風險。endprint
(3)健全多層次多元化的資本市場體系。加強證券發行制度建設,降低戰略新興產業的上市門檻,鼓勵達到條件的戰略新興產業及時上市。明確中小企業板的定位,不斷完善中小企業板的發行標準、發審制度、退市機制,加快發展中小板市場,拓寬戰略新興產業的融資渠道。積極發展股權投資機構,支持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規范發展,豐富完善掛牌企業融資方式,探索推進“O2O孵化板”和發起設立“四板引導基金”。不斷修訂創業板的新股發行條件,適當放松創業板的上市標準,簡化企業上市程序,形成以創業板市場為核心的創新機制,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企業上市。逐步完善新三板的融資和交易功能,做大做強“新三板”武漢板塊,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交易并適時上市融資。支持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武漢金融資產交易所等要素市場發展,積極推進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
(4)推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風險投資支持。第一,在政府財政引導基金的引導下,廣泛吸收社會資本、民間資本設立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吸收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的資金,為風險投資提供一個廣泛且穩定的來源渠道。第二,在保證資本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外資進入我國風險投資市場,拓寬我國風險資金的來源渠道。第三,完善風險資金的退出機制。重點發展創業板和場外交易市場,增加“新三板”擴容試點,明確風險投資股權變現和市場退出場所和通道,提高公開上市退出方式的比重,為風險資本尋求更好的退出路徑。第四,完善風險投資的相關優惠政策,規范現有產權交易市場等方式,加快推進風險投資行業自律,推廣有限合伙制度,促進風險投資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海峰.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升級與金融支持[J].改革,2011(2):29-33.
[2]胡海峰,孫飛.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中的金融支持體系研究[J].經濟決策分析,2010(6):24-26.
[3]馬軍偉.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必然性與動力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3,35(1):40-43.
[4]袁中華,劉小差.后危機時代我國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新金融,2010(5):52-55.
[5]顧海峰. 戰略性新興產業演進的金融支持體系及政策研究——基于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7):98-103.
[6]王宇偉,范從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江蘇省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投資中心的考察[J].現代經濟探討,2011(4):47-50.
[7]翟華云.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金融支持效率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12(11):20-25.
[8]吳艷,張訓,翟歡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經濟數學,2013(3):106-110.
基金項目:本文是國家民委其他社科一般項目(MSY15031),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金項目(QSY15023),中科院國家民委農業信息技術研究與開發聯合實驗室招標課題(SZB2015006)的階段性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