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媛
摘要:在互聯網+的發展和共享經濟的新模式下,共享單車橫空出世,在市場上引起軒然大波。本文將從共享單車的發展、盈利模式和前景三個方面對共享單車市場進行分析,并提出措施。
關鍵詞:共享單車 共享經濟 發展 前景
中圖分類號:F2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0-0062-02
一、研究背景
為了解決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市政部門提供公共自行車來解決,由于公共自行車基本都是通過固定樁來借還,并且要求市民到指定銀行辦理自行車租借手續,由于辦理不方便,借還受限。所以,公共自行車的成效并不顯著。在這個時候,共享單車橫空出世,仿佛一夜之間,共享單車已經到了“泛濫”的地步,各大城市的路邊都或多或少的排列著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與此同時,共享雨傘、共享健身倉、共享汽車、共享圖書、共享馬扎、共享購物車、共享溜娃車等等悄無聲息地來到我們的身邊,似乎一切商品都可以共享了。
“共享經濟”一詞最早出現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Marcus Felson和Joel Spaeth于1978年發表的論文中。現如今,在“互聯網+”的驅動下,共享經濟依托網絡平臺,以閑置的產品進行社會化的利用,在頻繁的轉讓過程中,最高效率地利用資源,實現個人與資源的利益最大化。作為共享經濟下堪稱完美表現的共享單車,它是如何發展壯大起來的呢?
二、共享單車的發展
共享單車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大時期,分別是萌芽期、井噴期和整合期。
2014年8月,ofo打著“共享經濟+職能硬件”的理念于北京成立,次年1月,摩拜單車正式服務申城。至此,共享單車初露萌芽,伴隨著質疑和新鮮感進入大眾生活。越來越多的投資商嗅到商機,多方資本進入市場。不同品牌,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井噴似的出現在大街小巷。根據iiMedia Research權威發布《2017Q1中國共享單車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單車市場規模達到12.3億,用戶規模達到0.28億。截至2017年4月底,共享單車企業達38家,投放城市100余個,單車投放量超過1000萬。以ofo和摩拜領跑的共享單車市場火爆異常火爆,多方力量搶占市場份額,在這場“彩虹大戰”中各顯身手,與此同時,小藍單車、ofo和摩拜搶先占據國外市場,試圖擴大產業版圖。就在各方勢力基本均衡,市場欣欣向榮的時期,各大媒體頻頻曝出共享單車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共享單車亂堆亂放”、“共享單車遭遇有毒二維碼,居民中招”、“共享單車慘遭破壞”等等。一時間,“共享單車該何去何從?”的討論遍布在各大新聞媒體,也成為大眾茶余飯后的談資。2017年7月10日,杭州政府根據本地的共享單車發展現狀,首先暫時投放新車。緊接著,鄭州、福州等7個城市分別暫停投放。2017年8月3日,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共享單車企業落實車輛停放管理責任,采取電子圍欄等綜合措施有效規范用戶停車行為,及時清理違規停放、存在安全隱患、不能提供服務的車輛。在政府的干預下,共享單車市場趨于冷靜,進入整合期,在現有的資源下,進行科學規范化的調整。
三、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
共享單車的盈利點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四個方面。
第一是基礎業務,也就是單車租賃。共享單車利用互聯網技術,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擴寬客戶群體,由于其跳出了物權的障礙,隨時隨地使用,提高使用效率,以摩拜單車為例,一輛車的造價成本在2000元,折舊周期是4年,那么每年的折舊費在500元,每天不到2元。如果算上維護、盜損等運營成本,一輛車每天的運營成本可達到3-4元。若每次騎行的費用是1元,那么每天每輛車被騎行4次,便可以收回成本。若高于4次,則可以盈利。
第二是押金模式。其實現階段共享單車的主要盈利點體現于此,在現有的共享單車企業中,幾乎都開啟了“使用前先交押金”的模式,押金從99元至299元不等。企業通過所收取的押金可以解除供應鏈的壓力,在依靠其他投資來獲取收益。而且,這些押金不會隨著騎行結束而退還,是需要提交申請,除了ofo,申請人都需要等待2-7個工作日才能到賬。
第三方面是廣告收入。2017年5月19日,小藍單車宣布,將在單車上加裝一塊7.9寸的智能中控屏幕,這塊屏幕將構成精準的廣告平臺,在靜止狀態下,廣告會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出現,可以為騎行者提供周邊吃喝玩樂的生活信息。這將是共享單車的一次全新的嘗試和突破。
第四方面是大數據的挖掘。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共享單車的用戶已經超過了7000萬。共享單車在提供租賃服務的同時,可以收集到大量的用戶數據和行車軌跡。隨著互聯網+的來臨和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所有行業的核心關鍵都是如何吸引客戶、抓住客戶和提高客戶的忠誠度,這就需要大量的數據來提高客戶的精準劃分。
四、共享單車的前景
在政府不斷提倡“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共享單車的前景是比較樂觀的。但要做到真正的發展,還要面臨和解決更多的難點和痛點。
首先,提供更優化的服務。
無論是在使用過程中或是在騎行之后,企業要對消費者負責,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體驗。在政府的引導和法律法規的制約下,共享單車企業應做到有效的管制和品牌的自我提升。尤其是在高峰期時段,單車存放位置的準確性,以及故障車輛、違停車輛處理的及時性。
其次,企業可根據品牌定位,尋求目標人群,在潛在客戶群體中加大宣傳力度,吸引適合自身品牌的消費者,從而發展品牌的忠實消費者。
再次,企業要控制成本。在品牌發展的過程中,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積極開發新型產品,從源頭上解決高成本的問題。使品牌在創新中提升自己,取得利潤最大化。
然后,與傳統行業相結合,共同謀求新發展。共享單車作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代表,完全可以與傳統制造業合作,共同推動傳統行業生產模式的變革。用互聯網技術帶動實體經濟,共同創造更大市場空間。
最后,基于供需雙方共贏的目的,需加強國民的思想
道德修養和自身素質水平。共享單車的使用不僅僅是提高
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更是成為居民自身素質考驗的一面鏡子。提高國民思想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不文明現象的發生,更是為了構建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添磚加瓦。
五、結語
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僅給居民的出行帶來了便利,更是能夠緩解日益緊張的交通壓力,雖然在發展中面臨諸多問題,但在政府、企業和居民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發展。
參考文獻:
[1]白婉瑩.淺析共享單車的發展之路[J].中國商論,2017(11):1-2.
[2]黃開順.共享單車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產業經濟,2017(8):137-138.
責任編輯: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