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要:當前,江西省民辦高校的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同時也面臨諸多的困境。本文對我省民辦高校的發展進行了溯源,對其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據此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校 發展現狀 調查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0-0013-02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當前,江西省民辦高校的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同時也面臨諸多困境。
一、江西省民辦高校的發展現狀與困境
我省民辦高校起步于上世紀末,發展于本世紀初,至2006年全省有8所民辦高職、2所民辦本科高校,辦學規模躍居全國之首,與北京、陜西并稱中國民辦高校前三強。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市場需求。二是政府支持。1999年,省政府出臺了《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的若干規定》,提出加快社會力量辦學十大舉措;2001年,省政府在南昌市專門規劃建設兩個高校園區,將民辦高校納入園區建設,以優惠政策鼓勵投資辦學者購地建設新校園;2002年,在《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之前,江西在全國最早出臺實施民辦教育的管理試行條例。
2000年,江西省內個別民辦高校因違規擴招學生引發群體事件,從而引起省委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視,進而著手治理整頓因快速擴張而產生問題的民辦高校。此后,民辦高校學生人數得到控制并有所減少,學校數量和層次得到提升,民辦高校總數由2006年的10所增至目前的19所,其中本科由2006年的2所增至目前的6所。近年來,我省民辦高校雖然也在不斷發展壯大中,但與其他省份相比已失去優勢,已無法再與北京、陜西號稱前三強了。以前在全國享有盛譽并名列前4位的南昌理工學院、江西科技學院的排位已跌至15名以后。
問卷調查顯示,有近60%的受訪者不滿意當前的民辦高校辦學狀況。究其原因主要有:有關民辦教育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且大多缺乏配套的具體措施,政府對發展民辦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夠,民辦高校自身的辦學行為不規范,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管不到位。調研發現,以下困境尤為突出。
(一)招生危機
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校面臨生源緊缺的困境。所有民辦高校均把招生當作學校頭等大事,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備戰招生季。教師們除了上課外,還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招攬生源。不少學校打起“價格戰”,紛紛在獎學金、助學金、減免學費上出招,有的違規承諾,有的支付招生回扣。
(二)資金緊缺
《民辦教育促進法》關于“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的規定遠未得到落實。民辦教育,啟動主要靠民營資本,維持主要靠收取學費。一些民辦高校為有利于招生,不惜舉債大搞形象建設、硬件建設,大門、大樓、大路、大樹,一應俱全,使原本捉襟見肘的辦學資金更加緊張。
(三)師資匱乏
一些民辦高校為壓縮成本,盡量請外聘教師兼課,減少引進專職教師的數量,對自有的專職教師增加工作量。而自有的數量不足的專職教師中,大多數是剛剛畢業的研究生,教學經驗不足,而外聘教師中的大多數是退休退職的老年教師。師資年齡結構兩極分化,中年骨干教師極其缺乏,學科帶頭人寥寥無幾。
(四)管理失范
江西民辦高校發展至今仍有一些自身問題沒有理順。主要有:法人治理制度還沒有完全理順。很多民辦高校“董(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沒有完全落實,校長職位大多是出于宣傳和招生需要,并非實際管理需要。財務管理不規范。多數學校人員經費比例過小,基建和招生支出比例過大。
二、江西省民辦高校發展的對策建議
為了再一次有效把握民辦高校的發展機遇,促成我省民辦高校的更大輝煌,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民辦高校法人的宣傳、引導和培訓
我省的民辦高校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每所民辦高校都有實際的法人,這個法人就是學校的創辦者,他對學校今后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首先建議我省在電視、報紙以及廣播等媒體上開辟專欄,對我省各民辦高校的法人進行宣傳。宣傳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宣傳他們在辦學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更要宣傳他們對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所作出的貢獻。通過宣傳,不僅可以傳播正能量,還能營造出有利于民辦高校發展的輿論環境;通過宣傳,不僅可以激發民辦高校法人的斗志,還能端正民辦高校法人的辦學思想;通過宣傳和培訓,來提高民辦高校法人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并規范他們的辦學行為和方向,使他們真正把育人為本、科學管理和保證教育教學經費作為他們對自身的首要要求,著力提升他們對教育事業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通過宣傳,也要讓目前對民辦高校存在偏見的那些人員轉變觀念。
(二)加強對民辦高校的公共財政支持
當前民辦高校辦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國家政策的不平等,突出表現為民辦和公辦高校資金投入和各種制度待遇的巨大懸殊,《民辦教育促進法》關于“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的規定遠未得到落實。當前民辦高校普遍面臨投入不足、發展乏力、師資薄弱、流失率高、生源萎縮、規模銳減的嚴重困境。近年國家決定600所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學校轉軌,特別是財政部、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生均撥款制度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意見》(【2014】352號文),規定至2017年各地公辦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水平不得低于12000元,進一步擴大了本已懸殊的公、民辦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政策差距。因此,強烈建議我省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對民辦非營利性的高等院校按照學生人數給予一定的財政撥款,也就是建立國家對民辦高校的“生均撥款”制度。另外,為鼓勵和支持民辦高校教師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建議我省建立民辦高校科研基金,專門資助民辦高校教師的科研項目,培育民辦高校的科研成果。
(三)落實民辦高校教師的社會保障,實現與公辦高校教師的同等待遇endprint
穩定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高校辦學的重要條件。目前存在于民辦與公辦高校教師之間的不平等的勞動待遇,嚴重挫傷了民辦高校教師的勞動積極性。要突破民辦高校的師資瓶頸,穩定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就要依法建立健全民辦高校教師的社會保障、工作和職業發展等相關政策及其配套措施。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解決民辦高校教師必須面對的教齡計算、職稱評定、職后教育、“五險一金”等問題,讓民辦高校教師逐步獲得與公辦高校教師同等的勞動待遇。
(四)實行對民辦高校寬嚴結合的治理機制
民辦高校的活力就在于其本身靈活的機制體制,但是,這種靈活的機制體制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使民辦高校在創建和發展的初期充滿活力,能夠及時抓住機會,順勢而上;另一方面,在民辦高校發展到一定程度和規模后,這種靈活的機制體制也有可能因為運用不當而成為阻礙民辦高校繼續發展的因素之一。所以,建議我省對民辦高校實行寬嚴結合的治理機制,真正做到該放的放、該松的松、該管的管、該嚴的嚴、該防的一定要防。具體說來,就是:
對民辦高校的內部管理,如人事、財務(這里指的是其自身財務,不涉及公共財政對民辦高校的支持部分)、教學運行、后勤保障等要放開,盡量少一些對民辦高校的過程性檢查。要規范民辦高校的管理行為,切實落實民辦高校“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建立健全民辦高校財務管理與監督機制和教職工權益保障機制。建立民辦高校辦學行為監督與通報制度。
對民辦高校的招生計劃要相對寬松。因為目前政府對民辦高校的財政支持還很不夠,而民辦高校一般歷史都不長,它們能獲取的校友贊助和社會捐助也很微薄,它們主要還是依靠學生所繳納的學費生存。我省目前還是經濟欠發達省份,我們的民辦高校收費還相對較低,所以我省的民辦高校必須維持一定的規模才能生存。建議在民辦高校辦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度放寬對其招生規模的控制,才能更有利于我省民辦高校的發展。
對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要管。民辦高校的畢業生與公辦高校的畢業生一樣,其畢業證都是由教育部核發的,所以民辦高校必須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目前略低于同層次同規格的公辦高校,但也必須有底線,要堅決杜絕某些民辦高校中繳清學費就發畢業證的錯誤現象。
對民辦高校的招生行為管理要嚴,要堅決制止民辦高校的違規招生和欺詐招生行為,對于已經發生的,要徹查嚴懲。
要防止我省民辦高校突發類似于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關門倒閉的現象。對于我省可能出現的因種種原因生存困難的民辦高校,要早發現、早幫助,實在難以為繼的,一定要痛下決心,及早主動關停。
參考文獻:
[1]李智軍,顧永安,陸正林.我國民辦本科院校發展現狀分析[J].高教探索,2014(2).
[2]陳潔,黃清云,忻福良.談我國民辦本科普通高校的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1(35).
[3]徐緒卿.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與國家示范性民辦高校建設的若干思考[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9(1).
[4]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J].陜西教育(高教),2015(12):5.
[5]王守忠.應用技術大學: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基于衡水學院發展的思考[J].衡水學院學報,2016(2):20.
[6]九三學社中央: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 必須盡快出臺國家對民辦高校按生均撥款政策[EB/OL].團結網,http://www.tuanjiebao.com/2015-03/04/content_9265.htm.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