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提圖爾蓀·麥圖地
摘要:在維吾爾語中存在大量的漢語借詞,本文探討了漢語借詞存在的原因、借詞的分類,借詞產生的條件、表現形式以及漢語詞匯轉入維吾爾語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
關鍵詞:維吾爾語 借詞
中圖分類號:H2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0-0086-02
一、漢語與維吾爾語
我們知道漢語(Hànyǔ)又稱華語、中文,中國話等,它屬漢藏語系,至少15億使用者,是中國、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并且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
漢語包含兩部分,即書面語與口語。現在,我們稱古代書面漢語為文言文,而現代書面漢語稱為現代標準漢語。現代漢語屬漢藏語系,它不僅影響了我國大陸,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而且還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廣泛傳播。維吾爾族語受漢語的影響比較明顯,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漢語借詞在維吾爾語各個領域中發揮著自己的重大作用。
我們所說的維吾爾語是維吾爾族人的母語,簡稱維吾爾語。它屬阿爾泰語系,維吾爾語是維吾爾族人的共同語言,是絲綢之路上的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它在歷史進程中與各民族各大語系的語言有廣泛語言接觸的機會,歷經興起與發展, 成為固定語種。維吾爾語對用它來進行交流的人類而言,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交際工具。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戰爭、宗教、商業往來、各種自然災害、文化習俗改變以及民族遷移等,對維吾爾語等少數民族語言產生了影響,在不同程度上改進了或改變了原始的語言文化。漢語借詞等從其他語言中得來的借詞在維吾爾語言不同的領域內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
二、有關借詞概述
借詞也叫做外來詞或外來語,可以簡單地說,借詞指的是音與義都借自外語的詞。借詞是指在詞義源自外族語中某詞的前提下,語音形式上整個或部分借用相對應的該外族語詞,并在不同的程度上轉化了的借詞;我們所說的借詞還應具備在本語言中使用較長時期的條件下,才能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借詞。如:幽默(jumur)、邏輯(logika)、模特(modil)。當自身語言無法描述新事物或者新觀念,已經超越了其語言構詞方法的范圍時,就可從外來語中借用現成的詞語。
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借詞(外來詞)并不是外語詞,而是已經轉化為本語言的外語詞,因此屬于本語言一般詞匯中的一部分。比如:沙發(safa)、國務院(guowuyuan)、總理(zoηli)、路線(luxian)、的士(taksi)、總統(zongtoη)、方針(fangzhen)、麻將(madзη)、軟件(jum∫aq dital)、司令(silη)。
三、產生借詞的因素
語言接觸是指不同語言之間的接觸現象,廣義的語言接觸是指其中至少一種語言受到了影響。借詞就是在語言接觸過程中產生,能夠影響當地語言,并且被廣泛傳播使用于其他不同語言區域。語言接觸對語言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借詞的增多。在不同語言的接觸下,出現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外來詞。②音系和語法模式的變化。音系與語法相輔相成,音系的變化直接影響語言結構的變化。③混合使用不同的語言形式,同時普遍雙語現象出現。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形式之一,任何一種語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語言接觸的同時,就代表了不同社會、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進而彼此滲透、互相影響。所以,語言接觸是文化碰撞的必然結果,更是語言不斷發生改變的必要因素之一。世界各國民族眾多、語言繁雜,不同語言的接觸在世界的某個時間、某個地點都在隨時發生著。就是這種現象促進它們會發生一定程度上的語言接觸。講今論古,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總是可以在語言上找到各民族間接觸的印跡,所以語言之間的相互接觸和影響是必然的,表明語言接觸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四、維吾爾語中的漢語借詞產生的條件
新疆原有13個民族,由于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現在已發展為47個民族,因此新疆是語言接觸較為頻繁的地區之一。各民族間互通往來以及多種語言的廣泛存在是語言接觸的便利途徑。語言接觸表面上主要反映在語言本體上,但隨之改變的還有很多,諸如:民眾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地區特征、民族關系、文化傳統、民族風俗習慣、民族特征、語言態度等諸多重要因素。新疆維漢兩個民族人口數量多,地域分布廣闊,彼此長期交互往來、語言接觸,漢語對維吾爾語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漢維吾爾語言接觸表現為四方面:第一方面是接觸時間,可分為歷時接觸與共時接觸;第二方面是接觸程度,表現為表層接觸與深層接觸兩個方面。漢維吾爾語表層接觸體現為維吾爾語的詞匯、語法和語音的變化,例如在維吾爾語中大量漢語人名、地名、商標和被詞典收入的漢語外來詞的使用。在語義、語用等方面來說的影響屬于深層接觸;第三方面是接觸方式,即“書面接觸”與“口語接觸”;第四方面是語言融合、語言借用、語言專用、語言兼用四種。
漢語和維吾爾語這兩種語言之間的接觸屬于非親屬語言接觸,因為他們分屬于漢藏語系和阿勒泰語系。漢、維兩種語言在語音系統上有諸多相同之處,同時也有很多不同點。其中,兩種語言的接觸對維吾爾語語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語音、音節類型、語音組合規律三個方面。對語音的影響主要有輔音方面和元音兩方面;音節類型的影響是帶復合元音的音節類型方面;對于語音組合規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使得維吾爾語語音的和諧規律變得松散。此外,漢語在語法、語用上對維吾爾語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這里所說的語法是指詞法和句法兩方面,詞法是指構詞和詞的形態變化,句法是指句子結構。漢語對維吾爾語的影響主要體現為這兩個方面:①維吾爾語構詞法受到了漢語構詞法的影響;②維吾爾語部分形態變化使用頻率在不斷提高。
五、借詞的分類
借詞的分類例子:
(1)完全音譯詞,如巧克力(chocolate)、fudao(輔導)、kaK(炕)、dawli(道理)、咖啡(coffe)。
(2)音譯半譯詞,如幽默(humourous)、樣子(jaηza)、基因(gene)、oksigin(氧氣)。endprint
(3)混合詞,如卡拉OK、B超、X光。
(4)直譯詞,如歡樂時光(happy hour)、黃河(xuaη xe darjasi)、白領(aqjaqiliq)。
(5)意譯詞,如電腦、小提琴、電話。
(6)音譯添加詞,如高爾夫(golf)、卡片(card)、芭蕾(ballet)。
六、現代維吾爾語中漢語借詞的分類
在新疆地區,行業語中能常見到維吾爾語成系統地吸收借用漢語的情況,像體育、行政、軍事、自然科學、貨幣等行業。大致分以下幾類:
(1)維、漢文化的相互影響,只有漢文化中獨有的一些詞語,如:jamul(衙門)、daηpuzul(當鋪)、guj(鬼)。
(2)度量衡系統單位,也包含長度,重量單位系統。如:jiη(斤),mo(毛),sun(寸),puη(分),koj(塊)。
(3)摹擬聲音的象聲詞。如:diη-diη(丁丁)、doη-doη(冬冬)。
(4)常用的政治術語和有關軍隊建制和軍職的外來詞。如:kupaη(庫房)、zako(閘口)、dadyj(大隊)、maxo(馬號)、dawey(大尉)、xuФdu(小隊)。
(5)日常生活用語,諸如飲食、文具用品、家常用品等。如:laza(辣子)、迪斯科(disko)、阿司匹林(aspilin)、t∫aj(茶)、yanzibi(圓珠筆)、kojza(筷子)、moza(帽子)。
七、維吾爾語借用漢語詞匯的方式
維吾爾語吸收借入新詞時,主要使用造詞、音譯和挖掘等方法。下面結合具體實例進行說明:
(1)全意譯。即將漢語詞匯拆詞,拆解出維吾爾語可以翻譯的詞匯,然后再組合用維吾爾語表達出來,如:漢語“花房”翻譯成為維吾爾語的gülhana,它的形式是用gül(維吾爾語為花)+hana(維吾爾語意為房間)來表示出來的。
(2)全音譯。直接借用漢語詞匯的拼音,少有改動,如:kaη(炕)、dawli(道理)等。
(3)音意兼譯。在吸收借詞時,保留維吾爾語中沒有出現過的漢語詞匯的一部分,將另外一部分替換成維吾爾語中與之相對應的詞,如:moyqi(毛衣)、t∫ajxana(茶館)、zasüyhana(雜碎鋪)等。“毛衣”的翻譯形式是moy(譯音)+ji(維吾爾語中表示人的詞綴);另外“茶館”的翻譯形式是qay(譯音)+hana(維吾爾語意為房間)。
八、漢語詞匯轉變為維吾爾語過程中的變化
維吾爾語在借用漢語詞匯時,語音上的處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音。語言接觸過程中維吾爾語在漢語詞匯音節上做了變動。
聲母上的改變:(1)將舌尖后不送氣清擦音sh改成了舌面后清擦音∫或舌尖前清擦音s。如 ∫iη(升)、biηsi(本事);(2)把漢語中的舌尖后不送氣塞擦音zh改成了舌面中濁擦音dз,如:dзoza(桌子);(3)將常用的f改成為p,在維吾爾語本身上沒有唇齒清擦音f,語言中發f的都是借詞。在現代維吾爾語中f 替換p的位置。如paηzi(房子)、mopaη(磨坊)等。
韻母上的變化:1)漢語中的二合韻母an變為en。如:modaen(牡丹)、baen(班);2)在漢語中的單元音e變成為a。如:tanka(坦克)、gada(疙瘩)等;3)漢語中的ian變成了εn。如:magzεn賜(店)、gomεn賜(掛面);4)漢語名詞中以“子”為后綴且讀輕聲的將i改為ε。如:jüzε(桔子),有時候讀為a,如:kojza(筷子)、laza(辣子)、dзoza(桌子)、t∫aza(叉子)、攤子(tanza);5)漢語詞匯韻母音節中的eng 在維吾爾語中變成為ing。如 :∫iη(升)、bεndiη(板凳)等。
(2)減音。維吾爾語中沒有聲調,因此維吾爾語中減去了漢語外來詞的聲調。此外,在現代漢語音節中,最多可以將3個元音相連拼,但在維吾爾語中卻沒有,所以,維吾爾語在借用現代漢語詞匯中的多元音時,通常會減去齊齒呼與合口呼的韻頭。如:lobo(蘿卜)、kan(礦)、gomεn(掛面)。
(3)加音。在現代維吾爾語里的a,i,u等元音結尾的部分漢語外來詞后加顫音r或輔音尾k。如:yamul(衙門),gazir(瓜子)等。
九、小結
維吾爾語借用漢語的部分詞是一個語言發展中出現必然現象,維吾爾語不僅受到漢語的影響,而且受到其他語言的影響,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發揮自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珉.漢維共事對比語法[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121-128.
[2]耿世民.語言與翻譯[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2:155-168.
[3]李增祥.古代維吾爾語概論[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2:42-67.
責任編輯: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