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從根本上消除對外支付假幣現象,切實維護和保障廣大貨幣持有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貨幣信譽,全面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外誤付假幣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本文通過誤付案例,分析其原因及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誤付 貨幣流通
一、案例列舉
近年來,國內外誤付案例形形色色,屢見不鮮。
案例一:據美國CNN網站報道,2009年5月5日,一對新西蘭夫婦曾向西太平洋銀行申請了10000新西蘭元的貸款,孰料員工操作失誤,向兩人支付了1000萬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4150萬),貸款金額足足放大了1000倍。
案例二:新華網圣地亞哥2008年5月14日電,智利一臺自動取款機由于錢幣被錯放位置,誤將面值2萬比索(1美元約合470比索)的紙幣當作面值5000比索的紙幣,僅3小時便慷慨“送”出3.1萬美元。
案例三:《人民法院報》2003年8月20日《正義周刊》經濟B2版載,2001年8月12日中午12時左右,王女士到中國銀行南昌市某支行所屬的分理處支取定期一年的港幣本息3719.80元,由于工作人員的差錯,誤將3719.80美元支付給了王女士。
案例四:據《京華時報》,2010年4月初,侯先生夫婦到豐臺某工商銀行,要求取款,由于操作系統原因,她為客戶支取6萬元,但這筆錢未從客戶賬戶中劃撥。此后,又向客戶的賬戶中存款6萬元……
這些誤付案例,雖經法院以“不當得利”追回了部分或全部款項,但嚴重影響了貨幣流通和服務環境。
二、成因剖析及存在問題
分析這些案例發生的原因:
一是員工責任心不強,缺乏社會責任意識。列舉的4個案例中,看錯數字的1個、錯放位置的1個、誤付幣種的1個,這3個都是由于員工工作不細心、責任心不強造成的。
二是支付工具功能欠缺,技術含量低。目前各金融機構網點布設的部分自動柜員機、取款機功能單一,不具備辨假識功能,有的驗點鈔機技術和更新換代跟不上,不能防范高技能的造假。
三是對貨幣知識了解不夠,沒有掌握券面的防偽標識。一些員工只忙于柜面收付業務,缺乏鑒識假幣知識,尤其是新錄用人員,沒有經過集中的系統的反假貨幣知識培訓就上崗臨柜,承擔現金收付。
四是制度不健全,考核考評機制缺失。沒有建立必要的反假、誤付差錯處罰管理考核辦法。
三、對策建議
為從根本上消除對外支付假幣現象,切實維護和保障廣大貨幣持有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貨幣信譽,全面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外誤付假幣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建議:
(一)加強思想素質教育,有效履行社會責任
各金融機構要教育員工充分認識假幣對社會的危害和對銀行業聲譽的影響,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員工在反假貨幣工作中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勇于主動向社會公開承諾不對外支付、誤付假幣。同時,要認真開展對柜面人員和現金整點人員的業務培訓,全面掌握人民幣版別、券別防偽特征,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假幣鑒別和堵截能力,從根本上消除對外支付假幣現象,切實維護和保障廣大人民幣持有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貨幣信譽和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形象。
(二)完善機制建設,建立差錯處罰和反假幣考核制度
按照假幣“零容忍”原則,依據實際情況,細化現行反假貨幣規章制度,制定反假幣收繳、誤付管理考核辦法,根據差錯輕重情況不同,分別實施約見談話、通報批評、違規積分處罰,扣減相應績效等處罰辦法,堅決杜絕假幣、差錯現象的發生。
(三)加強支付機具布設,提高現金收付業務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采購、使用符合國家標準、具有冠字號碼識別記錄功能的高性能反假自動柜員機、點驗鈔機具擺放在營業網點,并及時更新升級,公布投訴電話,隨時接受公眾監督。二是推行自動柜員機、柜面配款記錄、存儲、收付冠字號碼工作,確保客戶假幣投訴時做好舉證。
(四)建立網點清分整點,整袋交接機制
推行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現金清分整點,實現通過ATM所支付的現金、上繳人民銀行發行庫的現金經過全額清分,人民銀行發行庫出入庫款整袋交接,從源頭上杜絕回籠券夾帶假幣和對外誤付假幣現象,維護國家貨幣信譽和持有者權益,提高工作效率。
(五)強化貨幣收付業務的監督檢查
金融機構應加強實施貨幣收付業務現場檢查,重點檢查內控制度建設、整點人員和設備配備、整點人員業務培訓、自動柜員機存取循環功能是否關閉、交存人民銀行現金是否經過全額整點等內容,尤其重點檢查點驗鈔機與清分設備檢測假幣和不宜流通貨幣的能力,如果達不到要求則督促其及時升級更新。
作者簡介:田新榮(1968-),女,漢族,甘肅徽縣人,中級經濟師,任職于中國人民銀行隴南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金融服務、信貸管理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