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
【摘要】當下,我國經濟進步速度較快,經濟模式也隨之革新,社會對財政管理人才的需求度也隨之提升,對財政管理人才的要求的嚴格度也隨之提升。本科院校是對財政管理人才進行培養的重要機構,在本科院校對金融類學生的培養有極為重要的用處。在當下的本科院校教學中,相關教職人員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該專業學生進行培養,增加知識傳輸模式的創新性,從而使該學科授課的有效性增加,也增加該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對社會相關要求的迎合度,從而使我國財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得以多角度優化。
【關鍵詞】財務管理 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一、前言
在當下本科院校的財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傳統的知識傳輸模式很難對現在社會的相關要求進行滿足。針對該狀況,本科院校財務管理的相關教職人員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知識傳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在教學中應當對當下人才培養模式中存有的漏洞進行反思,并采用合理的路徑對其進行彌補,從而使相關模式的有效性增加。相關教職人員還應當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精準把控,采用更為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人才進行培養,面對授課中所存在的漏洞,及時采用科學性路徑進行解決,從而使該專業人才的素質得以多角度優化。
二、人才培養目的分析
首先,在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相關授課內容的綜合性較強,該專業包含會計、金融等多元性知識在內的較多學科,因此,該專業授課人員應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層次積累,并在授課中采用科學性授課路徑提升學生的協調能力。并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進行多角度優化[1]。從而使該專業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控深度增加。另外,在授課中,相關人員應當應當引導學生將理論與管理實踐相融合,并且引導學生對相關能力進行科學性定期。在授課中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知識獲取的自主性,并且應當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通過該方法才能夠使該學科授課有效性增加,也能夠使該專業人才的素質得以多角度優化。
三、人才培養現狀
(一)在專業課授課方面缺乏科學性
在高校的財務管理學科具有復合性,在該學科中設計較多其他專業的知識。在該專業中主要涉及經濟學的計算方法和相關技能。該專業學生還應當具備會計的相關知識[2]。針對該狀況,該專業教職人員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課程進行科學性安排。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卻沒有對課程進行科學性安排,對該專業的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其主要表現為,首先在對存有差異性的專業課進行授課時出現了內容的重疊,這對授課資源有很強的浪費性,而且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控的具體性也不強。其次,當下,我國的很多本科院校對財務管理的相關專業進行授課時對會計專業相關知識的著重度較高,這導致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控度降低。最后,大部分高校對該學科相關專業的授課過于細致化,學生的知識獲取壓力較大,對學生的素質進行多角度優化存有較大的束縛性。
(二)知識傳輸模式較為落后
當下,很多本科院校對應用性財政人才進行培養時往往采用較為陳舊的授課方法以及對學生教授較為陳舊的知識。在對該專業的人才進行培養的時候,相關教職人員應當引導學生對相關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積累。同時還應當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和技能應用的有效性[3]。然而在當下該專業的本科授課中,教師沒有將授課路徑同企業的需求相融合,在授課中也缺乏對實際案例的解析。在實踐授課階段中,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導致學生對相關技能的實際操作熟練性不足。
(三)師資力量較為單薄
當下,我國高等教學的規模擴大趨勢明顯,并且財務管理專業在很多高校中都是新型專業,快速的發展趨勢導致在授課中存有較大的授課漏洞,在相關漏洞中,最為明顯的使該專業授課人員數量不能滿足當下增長趨勢明顯的學生數量。在很多院校中該專業教師只有兩三個。專業授課人員的數量不足導致學生的素質得不到優化[4]。另外,在實際授課中,很多教師都是在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進行任職,對財政管理的相關知識的掌控深度不足。由于當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授課人員的數量不足并且在人才培養模式中缺乏雙師型授課模式導致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有效性不足。
(四)實踐教學得不到有效的效果
對于財務管理專業而言,想要得到轉型發展,實踐教學是其相對薄弱的一個環節。
首先,學生的專業認知實踐。所謂專業認知實踐,就是讓學生利用暑假或是寒假期間去企業的財務部門中對其工作流程、崗位管理以及機構設置等進行了解。等到實踐結束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習經歷總結出一份實習報告并且上交于學校。這種方式雖然有一定的實踐作用,但卻很難使學校與其的實踐效果得到實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實習的內容與財務專業不符,或是很難監控實習報告的真實性。因此,致使學生專業認知實踐的效果并不理想。
其次,學生的專業綜合實踐。調查顯示,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學校對學生進行綜合實踐的方式大多以探討比較典型的綜合性案例為主,或者通過手工以及上機操作完成綜合性作業的方式,這些實踐訓練的方式基本是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在此重現出來。因此,這種準也綜合實踐的方式也并不能使學生的實踐應用技能得到提升,同時也達不到理想的實踐效果,并不利于培養當下社會所需的創新型、實踐型人才。
最后,學生的校外基地實踐。對于各大本科院校而言,其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所提供的校外實踐,通常都會選擇校外的實訓基地。但是,現階段校外基地實踐卻得不到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了以下兩方面內容的影響:第一,校外實訓基地所提供的實踐崗位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實踐的需求,學生多崗位少;第二,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其內部財務的運作情況通常屬于商業機密,因此企業并不愿意將自身財務情況對外公開。這就致使學生在進行實踐學習的時候,根本接觸不到財務工作的實質,只是趨于形式化的實踐,這根本達不到理想化的實訓效果。
四、提升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有效性的科學性路徑endprint
(一)對專業課授課進行科學性安排
當下的本科院校財政管理的授課過程中,相關教職人員為了提升該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性,首先應當對該專業的專業課程設置采用科學性路徑進行優化,在課程的安排中相關人員應當專業課程進行整體規劃,從而使人才培養方案得以科學性制定。在該專業授課授課中,相關教職人員可以在校內組織專家構建委員會,采用科學性方案對課程體系進行深度優化,在該課程體系中不僅應當包含會計專業的相關知識還應當包含金融學、財政管理的相關知識,同時在授課中教師還應當將對資源運用的管理的相關知識進行授課,在對該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構建時,相關教職人員應當將知識結構層次作為構建依據,將社會對財政管理的實際需求作為該專業人才培養的依據,對相關知識應當對其進行逐步分解,從而使該專業學生能夠對相關崗位所需的理論知識進行獲取,同時相關教職人員還應當引導學生對該理論進行實踐。從而使人才的培養目標的明確性提升[5]。隨后,學校還應當組織相關授課人員根據該專業的實際授課規律對授課內容進行深度整合,從而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科學性制定。
(二)對傳統的授課模式進行優化
在授課中教師應當對傳統的授課方法進行革新,傳統的授課方法為靜態授課法,其本質是采用灌輸性知識傳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對該專業學生采用該方法進行授課還導致學生的知識獲取興趣度降低。因此,在對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進行授課時,相關教職人員應當授課方法進行多角度革新。將現代化授課方法和傳統的知識傳輸方法相結合[6]。首先,教師應當對傳統的板書方法進行保留。例如在對財務管理有關公式推導時,教師應當運用板書的方法為學生推導。第二,在教學中,授課人員應當增加實際案例在授課中的比重,該授課方法能夠將抽象性知識同實踐相結合,對學生知識獲取的知識獲取積極性進行調動,也使該學科授課有效性增加。第三,在授課中,相關教職人員應當多采用多媒體設備,針對沒有必要使用板書進行授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應當運用信息化授課設備對學生進行授課,采用該方法能夠對授課時間進行節約,從而使相關內容的授課有效性增加。在授課中采用該授課方法還能夠對授課氣氛進行優化,從而使學生的知識獲取興趣度提升。第四,在授課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構建較為科學的知識獲取情景,在財政管理專業的專業內容授課中,教師應當根據授課內容為學生構建較為科學的知識獲取情景,在該情景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從而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控度提升。
(三)提升對師資隊伍構建
在本科財政專業的授課中,相關人員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人才進行培養,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當提升對實踐方面和理論方面的著重度。學校還應當引領教師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7]。學校每年都應當有計劃的對人才進行引進,從而使教師隊伍的構建質量得以優化,在教師隊伍構建時應當在師資隊伍中形成年齡梯度。在將人才在隊伍中進行引入后,學校應當引導教師在企業中進行深造,采用該方法能夠使教師的專業素養得以優化,也能夠使教師的授課水平進行多角度優化,該方法還能夠引導教師對現代化的授課理念進行掌控。另外,該學科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提升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采用積極的路徑提升授課人員的知識傳輸能力。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當在授課的每個環節中貫徹雙師型授課模式,學校還應當引導教師將授課與實踐相結合,學校還應當對社會的教學資源進行利用,聘請專業的工作人員作為特殊性教師對學生進行授課。采用以上的授課模式能夠使該學科授課有效性增加,也使該學科的人才培養有效性增加。
(四)將VBSE綜合實訓平臺引入學校的實踐教學中
為了解決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學校可以將VBSE綜合實訓平臺引入學校的實踐教學中。所謂VBSE綜合實踐平臺,就是指將現代化的制造企業作為核心內容,利用虛擬化的商業環境模擬開展業務運作以及經營活動。該操作平臺具有以下多方面的作用:首先,為學生創造出貼合實際的訓練,使學生困難的情況得以改善。其次,使學生的實踐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在仿真的商業環境中,就像身臨其境一般,使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得到了大大的縮短。第三,實訓平臺的應用能夠使校外基地實踐的諸多不足得到彌補,這樣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大大增強了學生畢業之后的就業能力。第四,由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和多人之間相互寫作,因此也加強學生的協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
五、結語
在當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對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中,相關教職人員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相關模式進行優化,從而使該專業人才對社會需求的迎合度增加。在實際的授課中,相關教職人員首先應當對知識傳輸中存在的不利因素進行深度掌控,同時在該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積極的人才培養,從而使該專業人才的先進性提升,也使該專業人才的素質得以多角度優化。當然,當下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有些許漏洞,因此,該專業教職人員應當在知識傳輸中采用文章中所提的科學性路徑對其進行彌補,從而使該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增加,也使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得以多角度優化。
參考文獻
[1]楊麗艷.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探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7,(05):227-228.
[2]褚素萍.應用型本科院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及實踐——以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02):57-59.
[3]劉崢.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高教探索,2017,(03):41-44.
[4]顧艷,楊英.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1):169-170.
[5]鄒建國,言捷智.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以衡陽師范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7,(01):11-12.
[6]鄭旭丹.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6,(30):15-17.
[7]吳克平.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宜春學院學報,2016,(04):121-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