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摘 要: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以高效來衡量課堂教學效益,這對每一個語文教師來講,都需要語文教師朝著高效課堂為目標,來組織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活動,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有限的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里,去創(chuàng)設濃厚的語文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通過語文教師的精心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獲取語文知識,讓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方法引導;提高高效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中,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結合自己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學生學法的引導等各個方面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對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策略的一些認識與做法。
一、有效教學必須解決的三個問題
語文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對自己提出三個問題,作為反思教學的主要內容。
1.學生對這節(jié)課是否感興趣?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景,有百分之幾十的學生能夠感興趣。這是備課環(huán)節(jié)中的第一步,教師在教學活動的組織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學生能夠對學習語文知識感興趣,就能學生對該事物產(chǎn)生濃厚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這樣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加強,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環(huán)境中,努力思考,獲取知識。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前的準備過程中,要思索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是否有效,從哪幾個方面去預設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否則,語文教師忽視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節(jié)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應該是無效的。
2.語文教師要捫心自問,我的組織活動能夠讓學生學習到那些知識?能夠提升到那些方面的能力?一堂四十分鐘的課堂,在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學習的經(jīng)歷,需要語文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去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形式,去獲取語文知識,以體現(xiàn)新課程下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并非是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活動中,部分教師所采取的“放任自流式”學習方式。因此,語文教師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學習目標定位如何?是否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落實的學習目標,將采取那些方式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去分析問題,去解決問題等,這些都需要語文教師課前去思考的問題。
3.語文教師組織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活動結束時,通過學生的即時訓練階段,要對學生學習到哪些語文知識?還存在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到?教師在課前的預設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活動是一個動態(tài)式的發(fā)展,并非是“按部就班式”的學習活動,有一些問題是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產(chǎn)生的,如果教師對課堂組織活動的把握欠佳,沒有有效進行調控,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會存在一定的不足,通過教師的反思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即時給予補救。
語文教師能夠對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有效思考,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活動中,教師明確該采取何種姿態(tài)去面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能力哪些方面還存在哪些地方不足,對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多少等,這些不是只是看分數(shù)的增幅度,而是看學生學習方法是否適應,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否良好,語文的文學素養(yǎng)以及語文知識的積累是否得到提高。要達到這個目的,語文教師要經(jīng)常性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情況去精心指導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個體得到全方位發(fā)展。
二、對具體的教學組織過程精心準備,措施得力,效果顯著
每一位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前的精心準備,只要每一位語文教師做好教學的準備工作,通過自己引導學生學習,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語文的活動中,獲取語文知識。課前的準備活動,需要語文教師認真去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弄清各階段語文學習的目標與要求,理清語文教材編排的體系,認真分析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與基本技能狀況,對學生進行分層,確立分層目標,教師做到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的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有效進行。
首先,語文教師的準備工作要做到對課標、教材、學生的情況把握。課標是教師與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準則,以及所要達到的要求給予明確的提出目標。教師在處理語文教材時,要對課本有個清楚的認識,教師可以對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調整,靈活去處理好教材;同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要幫助學生弄清課文中材料的結構組成方式,讓學生明確學習后達到的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預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東西,教師要做好引導學生采用有效的學習方法去解決生成的問題,達到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其次,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準備工作。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整個學生的學習活動,只靠教師的精心準備是不夠的,需要學生認真準備,比如學生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解決課文中生字與生詞,教師要給學生明確的預習目標,對學生的預習,教師要隨時進行檢測,才能有效獲得信息的反饋,并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指導,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進行學習活動中,這樣的學習效果是最好的。
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出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堂生動的課讓學生感受到獲取語文知識的快樂,就需要教師有效去組織。在教學活動中,一般采取學生自主學習階段、合作探究學習階段、即時訓練階段、評點小結階段四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應該放在揭示課題階段,有效的吸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注意力,創(chuàng)設和諧、幽默的學習氛圍,這是一個關鍵所在。在學生的自主學習時,教師的主題作用是體現(xiàn)在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領,讓學生能夠掌握探究的步驟、做法、注意事項等,學生能夠有效經(jīng)歷探究的歷程;即時訓練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的情況,去選取一定的練習題,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教師也能夠得到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反饋;評點小結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梳理本節(jié)課學生的知識點,讓知識得到整合。
總之,語文教學需要教師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更新教學手段與學生學法的指導,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主動承擔教研課題,讓自己在研究的平臺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從而提高教師自己教學組織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胡旭云.淺談小學實施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
[2]周冬云.語文期中考試后的反思——淺談語文教學的幾點策略[J].吉林教育,2011,10.
[3]簡小芳.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