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鑫
【摘要】募資、投資、后期管理與項目推出為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四個主要環節,在各個不同的環節中規劃好適宜的投資方案,是我們目前的研究重點。該作筆者主要從安全性、流動性以及收益性等諸多方面對私募股權投資四個環節中展開了深入、全面的研究。
【關鍵詞】私募股權基金 投資策略 研究與探討
一、募資階段的投資策略研究
第一,關注籌措資金的組織方式,私募股權基金組織通常可分成信托制、公司制以及有限合伙制等幾種類型。首先,對于公司制基金而言,單位的股份可以進行上市,通過投資途徑取得的收益可以留存起來,以便用作后續投資。然而,這種模式下公司必須同時上繳個人所得稅以及企業所得稅,也就是雙重課稅。其次,信托制基金和公司制存在一定差別,其擁有免稅特權,不過所有資金必須一次籌集完成,這就造成了使用效率的下降,同時因為和信托等中介組織有密切關聯,它的基金運作費用相對也會更高一些。此外,有限合伙制這一模式下更具優勢,它是將管理者與出資人兩者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保證其穩定性和長期性,所以,此種模式更適宜風險投資。還有一點,資金承諾形式也是該模式所獨有的優勢之一。具體而言,即合伙人無需在基金公司成立伊始,便足額繳納資本金,僅僅做出承諾便可。在出現適當的投資機會時,由公司管理人提前告知投資人,這樣能夠有效提升運行效率。
第二,關注募資來源。PE基金首先考慮的游說目標通常為政府部門、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由于這部分機構資本的信譽及知名度通常較高,若是其表示愿意出資,便可以迅速吸引大量資本的跟進與加盟。
第三,關注募集資金的風險因素。由于資金承諾形式具有一定的風險性,若投資人沒有及時投入充足的資金,很容易造成投資項目無果而終,并且根據協議會被處以一定的罰金。另外,PE基金具有流動性不強、投資周期較長等缺陷,因此必須保證籌集資金的回報期結構和投資項目的資金回報現金流匹配,防止發生資金的流動性風險。
二、投資階段的相關策略剖析
這一階段的投資策略主要涵蓋了關注投資企業的自身價值與長期發展、關注投資環節中的“風險配置”、關注投資目標企業的發展時期以及投資環節考慮退出的對策等各項內容。
第一,關注投資公司的自身價值與長期發展狀況。這一點提出機構不可以再僅僅滿足于純財務投資的角色介入,更應當重視對被投資公司運營以及商業模式改進等方面的扶持和幫助,更加積極主動地提高企業自身的成長性、盈利性。換句話說,這種可以獲取到資本市場認可的企業單位通常情況下也可以協助參股機構實現不錯的成長性收益。
第二,關注整個投資流程當中的“風險配置”,和傳統的債券、股票等資產種類不同,PE資產具有風險性更大、投資期限較長、流動性不強、穩定性較差等特點,對此,其不妨采取和傳統資產類型相互搭配的手段來轉移、分散風險;此外,也可在基金投資架構方面做出更合理的行業搭配,從而對基金做出行業搭配,這樣做的根本目的在于完成回報期的互補、行業間上下游的互補、公司所在階段的互補和商業模式的互補等。
第三,關注投資目標公司的發展時期。那些在初期階段或者發展期進行創業投資的小型企業,各類高科技產業是最主要的關注點,此時企業還沒有完全成熟,規模也沒有擴展到一定程度,具備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除此之外,還可以在企業第一次IPO之前做出投資行為,這個時候的投資風險相對會更低一些。
第四,便是在投資環節中考慮的退出策略。現階段,退出及變現作為私募股權投資的基本關注點,對投資項目整體的最終投資結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企業必須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考慮退出問題,把企業當前的基本狀況同計劃退出時的狀況進行比對,緊接著進行可行性研究,最終為投資決策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和參考標準。
三、投后管理階段的投資措施分析
私募股權基金的投后管理階段通常只需要關注以下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對被投資單位展開風險防控工作,目的是避免出現一些預期以外的重大風險,其次是對被投資單位提供各項具有高價值的服務。
(一)投資之后的風險管理
被投資企業極有可能是處在業務尚未成熟的時期,或者是即便各項業務已經成熟但增長點不足的階段,再加上因為投資人與被投資企業兩者間一般會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如此一來,便很容易造成被投資公司面臨嚴重的逆向選擇與道德危機。因此,在投后的風險管理過程中相關單位及個人需要加強對下列幾方面內容的重視程度:
第一,資金沒有依據協定投入主營業務或者未能用作指定用途;第二,創業者為追求自身利益,采取隱匿投資單位真實經營狀況的手段,進行經營利潤的虛增、編制不真實的會計報表等;第三,投資人借助融資資金用于奢侈消費,僅供個人私欲的滿足,而不重視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第四,創業者未能根據最優投資方案進行投資決策或者其在做出投資選擇前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對資金的利用缺乏節制等;最后,等到資金準備到位后,便很容易出現較為明顯的怠工現象,甚至不會再實現創新以及做出必要的嘗試。
(二)投后提供各類增值服務
盡管各個企業做出融資決策的最初目的是為解決自身發展資本不足的問題,然而初創公司常常會出現人員結構過于單一、無法全面準確地把握市場及行業的問題,因此被投資企業也離不開基金所提供的各項支持。
首先,初始創辦公司的股權通常集中于創辦人手里面,而并未構建起科學、健全的股權結構,如此一來便會引發各方面的問題,所以投資者有必要輔助公司企業在內部構建健全的董事會、股東大會甚至監事會等諸多機構,進一步健全公司內部章程,更加清晰各職能機構的權責與作業規程。其次,初創公司的個體普遍存在無法全面、準確地掌握企業內部管理、市場定位、行業總體概況以及公司今后發展趨勢等內容,如此便需要借助基金對其部分方面所提供的服務,乃至幫助企業考慮、決策今后的發展戰略及具體實施策略。再次,初創公司的人雖然都是業內的精英人士,然而由于他們對整個資本市場缺乏足夠的了解,加之其不懂得怎樣運用并購及重組手段對自身企業做出必要的、及時的調整改造,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基金為他們排憂解難,提出有效建議,協助其不斷發展壯大。endprint
四、退出策略探討
退出形式以及退出時間的合理選取是退出決策主要的關注點。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對將來的退出模式做出充分考慮,同時對退出價格進行核算。若是打算選擇以股權轉讓的形式退出,則同時還必須慎重考慮交易對手的情況,其究竟為本行業以外的企業、本企業的直接競爭對手還是和企業同一產業鏈中的上下游企業。接下來,就是退出時間的選擇。通常情況下,基金管理者均會受到有限合伙人請求及時退出的壓力,因此常常在投資過程中就應提前對未來的退出時間點進行考慮。選取適當的時間退出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基金的再融資,同時也會使得投資業績得到提高,還可以給團隊帶來鼓舞。依據受讓方的差別,并購、回購以及公開發行上市等都是退出的基本途徑。此外,各企業對多個不同的股權轉讓對手、各種退出途徑都存在各自的側重點。
下面我們對這幾種退出形式進行更加細致的研究:首先,采取并購退出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側重點:其一,受讓方為財務投資者還是戰略投資者。財務投資者通常并不會涉及到控股的戰略程度,主要是股權轉讓方和受讓方二者間的關聯,公司股東和管理人員最關注的點為這部分財務投資者能為公司創造出的價值。相比之下,戰略投資者通常會追求絕對控股,這種情況下投資經理人更多扮演的是提供中介服務的角色。其次,并購退出的策略涉及諸多方面,如時間成本、稅收、退出渠道等。各種途徑對最終的收益會產生不同影響;再次,并購退出必然會影響企業獨立性,而這也是當前企業家與企業管理者的主要顧慮。控制權的喪失表明了可操作空間與便利的流失,并購整合失敗的概率極高。
和并購退出相比,回購退出具有自己的特點。當企業管理者決策采取回購退出策略的時候,原來大股東的權益很容易受到影響,令管理者凌駕于大股東之上。相同的,另外一些股東回購的過程中,企業持股比重也會出現變動。還有就是企業回購,即為由被投企業管理人員或者內部職工回購私募基金公司的股份,對價可以為現金或者票據等,此種形式能夠有力保障資金的安全退出。保留企業完整性是企業回購的優勢之一。
除了上述策略外,公開轉讓上市也是當前主要的退出渠道之一,其關注點主要為企業上市失敗的風險性以及考慮上市退出的時間期限兩方面。其中,前者可以借助簽訂對賭協議的方法,即若上市失敗是因企業自己造成的,則管理者有權回購之前PE投資的所有股權;后者應與股權投資存續期吻合,降低股權基金的流動性風險。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該作筆者在結合自身經驗的基礎上,對募集資金、投資、投后管理以及退出這四個階段的投資策略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旨在為今后此方面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學勇,廖理.風險投資背景與公司EPO:市場表現與內在機理[J].經濟研究,2011,(6):118-132.
[2]李曜,張子煒.私募股權、天使資本與創業板市場DPO抑價.工作論文,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