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營改增”政策從在全國內試點到逐步的推進,以至于現在在全國內推行,這推動了我國稅制結構的不斷變化,優化稅制,也減少了重復收稅的弊端,實現稅制均衡,標志著營業稅的時代已經徹底過去,為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供有力幫助。在現代經濟體制下,全面實行“營改增”的稅制,對地方稅體制也產生影響,不僅改變以前地方稅的運行格局,還產生一些問題,因此需要我們詳細分析“營改增”對地方稅體制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完善地方稅體系,讓地方綜合稅順應時代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希望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營改增 地方綜合稅 對策 問題
“營改增”的政策在我國是從2012年開始進行改革的,這一改革稅制,把地方的主要上繳的營業稅變成了增值稅,這對地方財政來說是一種挑戰,對地方企業來說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所以“營改增”政策對地方綜合稅制來說,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營改增”?
“營改增”從表面看是把營業稅變成增值稅的簡單表述,是把以前企業所要上繳的營業稅的應該繳納的稅的項目變成繳納增值稅的項目,這一舉措避免了重復納稅,只單純的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稅部門進行納稅,同時從我國的改革的整體部署角度出發,順應著我國的社會發展的形勢,為減少企業賦稅,改革納稅體制,調動企業發展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生產,刺激消費,調整企業結構等都能進行結構性的改革。
二、“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對地方綜合稅的影響
(一)地方稅收入規模明顯下降
以前,營業稅一直是地方稅的主體,所占納稅比重很大,一直以來因為需要征收的營業稅的稅額比較穩定,因此在地方稅中的地位一直都很重要,這也是其他的地方稅所無法達到的格局,但是在營業稅改成增值稅以后,地方財政收入明顯下降,政府的財政支出僅僅依靠財產稅、所得稅、行為稅等一些地方稅種卻無法滿足支出的需要,因為缺少財力的支持,因此一些地方項目的建設就會受到限制。依靠這些稅的收入和以前的營業稅相比差距很大,因為這些小的納稅項目無法承擔營業稅在地方稅種中的作用和責任,地方政府在資金緊缺的壓力下,會想辦法擴大預算外收入彌補財政收入,所以受到稅制改革的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支出無法吻合。
(二)地方綜合稅的主體稅種缺位,地方財政缺少支柱
雖然地方稅的稅種很多,但是營業稅一直是地方稅的主要來源,所占的比重很大,已經超過30%以上了,所以地方稅中營業稅很重要,是財政的主要支持力量。但是國家為了避免重復納稅,進行稅制改革,這就對地方稅造成沖擊,地方綜合稅的主體稅種缺失,從長遠發展看,營改增的稅制對地方發展影響很大,這種主體稅制缺失不利于穩定地方的財政,對地方稅制是一個很大的震動,所以要完善地方稅制體系,政府需要財務措施,重新選擇地方稅稅種的主體,彌補營改增的問題,完善地方稅收體系。
三、“營改增”措施實施以前,地方財稅體制的問題表現
(一)重復征稅現象一直存在
因為我國的時代的發展,注重經濟的變化,經濟給社會的發展影響很大,不僅帶動城市化的進程,對工業的發展也很有利,社會上的分工也是逐漸在細化狀態,但是貨物和勞務之間的界定就很不清楚,而進行“營改增”之前是營業稅和增值稅并存的畫面,所以重復征稅的現象很明顯,這種稅制體制,是非常不利于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因此更需要去改變。
(二)地方中的主體稅種沒有明確的規定
在一直以來,由于營業稅所繳納的稅額多,占有的比例大,因此自然而然是人們把地方綜合稅中的營業會就當做地方稅中的主體稅了,認為一些并存的如中央和地方共享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房產稅、個人所得稅等一些稅種都不是主體稅,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營業稅的弊端也凸顯出來,我們應該充分的認識到營業稅并不是我們地方的主體稅,因為地方政府應該做全面的分析,確定好自己的主體稅種,并于給企業的發展有指導性的作用。
(三)地方稅的收入逐漸減少
以前地方政府的征稅主要依靠的是營業稅的繳納稅額,但是從分稅制度以后,隨著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不斷增加,財政的直接支出份額不斷的減少,這就給地方財政收入帶來影響,地方財政也是份額逐漸增加,收入在減少,這無形中增加了中央的控制權利,不斷的擴大地方的收支缺口,這很不利地方政府的調控作用的發揮。
四、完善地方綜合稅的對策
(一)調整中央地方利益關系、加強國家和地方稅之間的溝通
在實施營改增政策以前,國家和地方的稅務部門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兩方面幾乎沒有交流和溝通,這給一些納稅人有空子可鉆,影響地方的征收納稅的數額,也減少地方綜合稅。所以在實施新的稅制政策以后,就應該首先處理好政府的財權和事權的關系,保證兩者之間的統一,然后加強國家和地方的稅務部門的溝通,合理的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不僅可以進行稅務信息的交流,還可以做到資源共享,這樣可以減少政府財政收支間的不平衡,提高稅收的征收效率和使用效率,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增加地方新稅種
因為實施“營改增”政策以后,地方的主體稅種缺失,這就要地方政府采取措施改變著一狀態,不僅要培養新的主體稅種還要增加地方新稅種。政府可以將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納入財產稅中,開可以增開一些稅種來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可以增加遺產贈與稅,環保稅、文化教育稅等一些稅種,這種稅種的增加都是為了政府的公共事業服務,促進他們在運行中的一些問題的存在,地方政府應該因地制宜的新增稅種,不僅緩解政府的壓力,還可以長期的保證地方綜合稅的收入的增加。
(三)增加地方政府的稅權
增加地方政府的稅權可以為地方政府贏得更多的管理稅收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完善地方稅務管理。地方政府應該在國家的宏觀調控的影響下,合理的調整稅權,合理劃分稅種,明確財政的收支范圍,對于地方稅中一般的稅種,可基于中央統一立法,為地方政府賦予相應的減免稅權,調整稅率權,還可對地方稅種制定實施相關細則。
(四)提高稅收征管的實效性
征收稅務的實效性對于地方稅的管理很重要,因為在營改增政策以前,國地稅是沒有聯系和交流的,這給一些人可乘之機,逃稅現象很多,地方的稅收不能得到保證,甚至逐漸減少,但是在實施營改增以后,國家和地方的稅務交流增加,相互配合,為納稅人提供更為便捷全面的服務。在管理的時候借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加合作,提升稅收征管實效性,便于地方綜合稅的管理。
結束語:
營改增是我國新的稅制改革的途徑,這也是時代和社會進步的產物,因此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財稅的改革,就需要各地方政府相互之間的配合,完善地方稅收體系,在矛盾與問題之間尋找到合理的對策,加強管理,地方政府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劃分權利,從弱項入手,改善稅制,利用營改增的優勢,完善地方的稅收政策,帶動地方的財政收入。
參考文獻
[1]營改增的政策演進、現實困境及政策建議[J].劉建徽,周志波.經濟體制改革.2016(02).
[2]對地方稅收專業化管理的思考[J].李銳.稅收經濟研究.2011(05).
[3]我國地方主體稅種選擇問題研究[J].馬凱.東方企業文化.2012(01).
作者簡介:母耕坡(1973-),男,漢族:河北樂亭人,大學本科學歷,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地方稅收、經濟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