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興
【摘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數量龐大,種類繁多,針對目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整體運行效率不高的問題,如何管理好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使之發揮最大的效益,便成了當務之急。本文主要就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思路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事業單位 資產管理 管理制度
一、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包括事業單位的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一直以來由于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的意識較為薄弱,導致了事業單位資產賬實不符、資產處置不及時、國有資產流失等諸多問題。隨著財政部門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國有資產管理信息一體化建設的開展,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水平已有了較大的提高。但目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矛盾與問題,離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做到賬實相符,可以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同時通過加強對閑置資產以及在用資產的管理,可以提高國有資產的運行效率,有利于事業單位的增收節支工作。
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單位內部資產管理制度在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缺陷
第一,有的單位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而有的單位看起來有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得不到很好的執行。從本人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盤點的過程看,大多數事業單位的制度與實際執行是相脫節的,不是制度不完善就是制度過于繁瑣,在執行層面缺乏可操作性。
第二,資產管理責任主體不能落實到位,以及資產管理崗位在單位中的得不到領導的重視,也是造成資產管理制度執行不力原因之一。有較多單位的資產管理崗位都不是由單位的“核心”人員擔任,而是由單位的合同制人員擔任,正式事業編制的人員不太可能去擔任這個崗位,這就造成了資產管理人員變動頻繁,或則“人輕言薄”,而造成一線的資產管理人員的建議得不到領導層的重視。
第三,在資產管理過程中,有些事業單位也引入了二維碼掃描的管理方式。但大多是形式大于實質,實際執行效果并不好。單位領導認為只要在管理上投入一些資金,引入資產管理軟件,就可以把資產存量管好。但在引入相應的管理軟件后,資產管理人員只是做到對新購入的資產進行掃碼管理,但對于資產的調動、資產的實際使用狀況這些跟蹤管理數據不能得到更新,由于資產數據得不到有效維護,這樣時間一長,隨著資產管理人員的變動、資產數量的不斷膨脹,管理軟件系統中也只是一個數據而已,根本就起不到很好的管理作用。最后在管理軟件上的投入,包括軟件購置費、運行維護費、升級費用根本就沒有產生什么效益。我們很少見到有民營企業會使用二維碼掃描的方式來管理資產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資產管理的關鍵在以人,而軟件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和工具。
(二)只注重賬實核對不重視運行效率
第一,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在政府的控制下,主要任務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不必考慮資產的運營效率和投入的大小問題。這就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在同一行政區域內,存在在不同的事業單位之間資產重復購置的情況。或者由于某個單位需要在某個時點突擊完成某個任務,而購置大量大批或單位價值較高的資產,這些資產使用任務單一、使用頻率不高,購置的資產完成某個任務后就無法再“派上用場”,這就造成了有限財政資源的極大浪費。
第二,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認為只要經過盤點核實做到賬實相符,就不會承擔什么責任,至于如空置的房屋、不需用的設施、設備,放著就不會“出事”,如果閑置的資產一旦出租、出售,弄不好就會戴上一個低價出租、低價轉讓的帽子。如果閑置資產放著不動,一旦被審計等部門發現,也最多是要求盡快處置,不會有太多問責。這就使得事業單位的一些資產使用價值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對以閑置資產的管理,當前如對閑置房產有些地方已經逐漸統一由機關事務局管理,但對以其他一些資產,從本人以前盤點的實際情況看,如桌椅類、待報廢電腦等這些低價值資產堆積如山,這些東西不僅占用了場所,而且一等到單位“搬家”就成了一個累贅,單位不僅為此要付出搬運費,而且還要為他們尋找存放的場所,至于這些東西有什么用途、什么時候用,則從來沒有人考慮。經詢問相關原因,不是說資產報廢手續過于繁瑣,就是認為反正放著就不會被追責,而如果一旦采取出售等手段進行處理,就如上所說,被扣上資產處理不當的帽子,擔心“好心沒好報”。
(三)單位資產資源、資產信息不能共享
同一行政區域內,不同的事業單位之間,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牽頭部門進行資產整合,也沒有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臺,容易造成一方面有單位資產放著沒地方去,另一方面有單位卻在購置這些資產。
即使有些地方政府建立有資產統一管理的平臺系統,但平臺系統內單位之間的信息共享并不通暢,以及軟件系統的一些固有缺陷,系統內資產數據的不完善、不正確,平臺系統缺少數據管理人員等諸多問題而造成基礎數據不能被利用,造成了資產的數據管理系統形同虛設,不能真正發揮調劑余缺和監管等功能。
三、提高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健全資產管理法規體系以及制定切實有效的資產管理制度
在國家層面要進一步健全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法規體系,在單位層面要制定切實有效的、適合單位自身實際情況的資產管理制度。
從國家層面講,國有資產管理法規體系需要進一步健全,對于如資產的登記、配置、調劑、報廢等環節要適當進行細化,要增強資產管理各個環節的可操作性。代表國家行使資產管理監督的財政部門,可嘗試開展對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水平方面的評定評級,并將評定評級的結果納入到對單位領導的考核體系中去。對資產閑置以及資產購置不當的要加大問責力度,這一點尤其需要在法規體系中予以明確和細化,要讓執行單位在問責過程中有依據可尋。財政等政府部門在對單位資產管理水平進行考核時,要注重對制度的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制度是否建立這一層面。endprint
作為事業單位,則要做到單位的資產管理機構設置到位、資產管理制度到位、資產管理流程到位、資產制度執行到位,要重實質輕形式。
(二)對資產的管理監督要做到靜態和動態兩個方位不缺失
第一,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不僅要做到在數量方面的賬實相符,還要對國有資產的當前狀態做出較為精準的記錄,做到資產狀態的賬實相符。在資產管理方面不僅要做好對資產的“靜態”的管理,而且要加強對資產“動態”的管理。
對資產的動態管理,也就是說要對資產的增減變化、資產的移動、資產的使用維護情況及資產的當前可使用狀態等數據及時進行更新。有較多的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人員平時對資產管理系統數據不問不聞,一旦等到需要進行資產盤點清查,才發現與財務記錄數據都不能核對一致,而且原因大多都是對新增資產沒有及時錄入到資產管理系統中去造成的,也就是說,一些單位連最起碼的基礎工作都沒有做好。
第二,對于資產處置難的現狀,各級地方政府的資產管理監督單位可考慮建立一個統一的資產處置機構。建立統一的資產處置機構,可以改變當前事業單位資產處置難、顧慮多的尷尬局面。
第三,資產管理監督單位必須加強對個事業單位資產日常管理狀況進行檢查,對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水平進行評估。對評估資產管理水平較差的單位,應組織人員對其進行全面檢查,對評估較好的單位,主要采取抽查的辦法進行檢查。對于發現事業單位的閑置資產、待報廢資產、待修理資產等而沒有及時移交處理機構處置的,需要對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單位資產管理人員進行問責。對于造成資產閑置等原因要進行深入分析,對閑置資產價值較大(實際執行過程中可以對資產價值大小制定一個判斷標準)的,要與負有責任的領導的晉升、獎金相掛鉤。
(三)建立一個統一的能夠共享的資產管理系統庫
目前,有較多的地方已建立了一個統一的資產管理系統,但資產管理系統的維護、管理以及系統功能尚存在不足。如在系統中需要實現各類數據的共享,而不是簡單把各個單位的資產數據錄入到系統中。對于如閑置資產要讓所有單位能夠從資產管理庫中方便的查詢到,以便可以及時把閑置資產調劑到資產需求方。
(四)要創新國有資產管理模式
在不同的事業單位之間調劑資產,要注重加強柔性管理,需要減少對強制性的依賴,要注重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創新。由于事業單位需要管理的資產種類繁多、數量龐大,而且有的價值較大,而有的價值較小,如何去管理?確實需要很多的研究。要管理好這些資產,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是相當大的。要靠單個政府資產管理部門去管理整個轄區內的資產,確實存在較大的困難。可嘗試建立虛擬的買賣制度來調整單位之間的利益關系,以提高諸如資產閑置單位將資產“交出來”的積極性,同時對于“購入”系統中閑置資產的單位要給予適當獎勵,并與事業單位的年終考評、領導考評相掛鉤。從而解決實際資產余缺調劑實施過程中的層層阻力,以便資產管理制度能夠達到比較好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鄭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研究.商業會計,2013(6).
[2]張念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探究.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0)下.
[3]容平劉德祥林江.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思考.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endprint